电机驱动电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732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电路装置,包括微控制器、板载温度传感器、电机温度传感器、母线电压检测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功率电路、CANFD电路以及电机编码器电路,其中:所述板载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机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母线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功率驱动电路、CANFD电路、电机编码器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功率电路与功率驱动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功率驱动电路实现电机相电流的读取,通过微控制器与电机编码器通讯实现电机转子位置的读取,并实现了电机的转矩、速度位置的控制。通过板载温度传感器检测功率电路附近的温度,并传递给微控制器,实现功率电路的检测保护。实现功率电路的检测保护。实现功率电路的检测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驱动电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驱动电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0003]电机按工作电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划分: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有刷直流电动机。有刷直流电动机可划分:永磁直流电动机和电磁直流电动机。电磁直流电动机划分:串励直流电动机、并励直流电动机、他励直流电动机和复励直流电动机。永磁直流电动机划分:稀土永磁直流电动机、铁氧体永磁直流电动机和铝镍钴永磁直流电动机。其中交流电机还可划分:单相电机和三相电机。
[0004]三相电机应用较为广泛,电机运行时需要对电机进行保护,在电机出现过载、缺相、堵转、短路、过压、欠压、漏电、三相不平衡等情况时,需要进行预防、保护,现有的设备对电机的维护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驱动电路装置。
[000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电路装置,包括微控制器、板载温度传感器、电机温度传感器、母线电压检测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功率电路、CANFD电路以及电机编码器电路,其中:
[0007]所述板载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机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母线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功率驱动电路、CANFD电路、电机编码器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0008]所述功率电路与功率驱动电路电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功率电路包括并联的三相电路,每相电路串联连接的两个MOS管和一个保护电阻,保护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S极;第一MOS管的D极连接第二MOS管的S极,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正向电源。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均采用BSC028N06NSATMA1管。
[0011]优选地,所述功率驱动电路采用DRV8323RSRG芯片。
[0012]优选地,所述CANFD电路采用TCAN332GDCNR芯片。
[0013]优选地,电机编码器电路采用SN65HVD75DRBR芯片。
[0014]优选地,所述微控制器采用STM32G431CBU6芯片。
[0015]优选地,所述板载温度传感器采用LM60BIM3X/NOPB传感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18]2、本技术通过功率驱动电路实现电机相电流的读取,通过微控制器与电机编
码器通讯实现电机转子位置的读取,并实现了电机的转矩、速度位置的控制。
[0019]3、本技术通过板载温度传感器检测功率电路附近的温度,并传递给微控制器,实现功率电路的检测保护。
[0020]4、本技术通过电机温度传感器检测电机温度,通过母线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电源电压,实现温度、电压值的响应检测,有助于对电压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2]图1为本技术中的电机驱动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的微控制器电路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的板载温度传感器电路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的电机温度传感器电路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的母线电压电路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的功率驱动电路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中的功率电路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中的CANFD电路示意图。
[0030]图9为本技术中的电机编码器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驱动电路装置,包括微控制器1、板载温度传感器2、电机温度传感器3、母线电压检测电路4、功率驱动电路5、功率电路6、CANFD电路7以及电机编码器电路8,其中:板载温度传感器2的输出端、电机温度传感器3的输出端、母线电压检测电路4的输出端、功率驱动电路5、CANFD电路7、电机编码器电路8分别与微控制器1电连接;功率电路6与功率驱动电路5电连接。微控制器1通过功率驱动电路5驱动述功率电路6并读取电机相电流,功率电路6可以外接电机,微控制器1与电机编码器8通讯以读取电机转子位置,最终实现电机的转矩、速度位置等控制。板载温度传感器2可以检测功率电路6附近的温度,并传递给微控制器1,微控制器1计算温度值并做出响应。电机温度传感器3可以检测电机温度,并传递给微控制器1,微控制器1计算温度值并做出响应。母线电压检测电路4可以检测电源电压,并传递给微控制器1,微控制器1计算电压值并做出响应。功率驱动电路5采用DRV8323RSRG芯片,CANFD电路7采用TCAN332GDCNR芯片,电机编码器电路8采用SN65HVD75DRBR芯片,微控制器1采用STM32G431CBU6芯片,板载温度传感器2采用LM60BIM3X/NOPB传感器。
[0033]进一步的,所述功率电路6包括并联的三相电路,每相电路串联连接的两个MOS管和一个保护电阻,保护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S极;第一MOS管的D极连接
第二MOS管的S极,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正向电源,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均采用BSC028N06NSATMA1管。
[0034]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驱动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1)、板载温度传感器(2)、电机温度传感器(3)、母线电压检测电路(4)、功率驱动电路(5)、功率电路(6)、CANFD电路(7)以及电机编码器电路(8),其中:所述板载温度传感器(2)的输出端、电机温度传感器(3)的输出端、所述母线电压检测电路(4)的输出端、功率驱动电路(5)、CANFD电路(7)、电机编码器电路(8)分别与微控制器(1)电连接;所述功率电路(6)与功率驱动电路(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驱动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电路(6)包括并联的三相电路,每相电路串联连接的两个MOS管和一个保护电阻,保护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S极;第一MOS管的D极连接第二MOS管的S极,第二MOS管的D极连接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港巩继龙
申请(专利权)人:泰虎机器人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