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635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水利工程中引水取水技术,具体为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所述的中游取水区包括挡墙、实体溢流坝段、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和底格栏栅取水坝段,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设置在实体溢流坝段、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之间;所述的中游取水区高出上游防渗铺盖区及下游护坦区的部分分成迎水面、夹层部、护坡;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的夹层部为栏栅和空腔,形成底格栏栅集水廊道,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的夹层部为盖板和空腔,形成空腔溢流坝段集水廊道;底格栏栅集水廊道与空腔溢流坝段集水廊道连通,呈从高到低的纵坡结构,并导入设置在挡墙处的引水管;既能保证冬季取水,又能节约投资。节约投资。节约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涉及水利工程中引水取水技术,具体为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西南山区高寒地带溪沟海拔高、河床窄、水深浅、河床纵坡大、推移质较多、流量不稳定、冬季容易结冰,从目前已修建的工程来看,其取水方式主要有两种,底格栏栅取水和渗渠取水。其中底格栏栅取水缺点:

在高寒山区,冬季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小,底格栏栅坝格栅易被冰冻而无法取水;

栏栅易被推移质或悬移质堵塞。渗渠取水的缺点:

枯水期的出水量约为丰水期出水量的50%

60%甚至更少,取水量极为不稳定;

渗渠取水适用于河流或溪流清澈,含泥量不大的河流,而对于高寒山区的山区河流随季节性变化较大,洪水季节的河流水质含泥量较大,山区溪沟上的渗渠由于埋设浅,防冲能力较弱,常需增设防冲块石,淤塞可能性增大,甚至无法取到所需的水;

渗渠的取水量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少,为了保证渗渠能够取到设计用水量,必须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渗渠进行清洗、更换反滤料,渗渠的后期运行费用较高。高寒山溪河流小流量取水枢纽冬季取水成了当地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研发了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既能保证冬季取水,又能节约投资。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上游防渗铺盖区、中游取水区、下游护坦区,所述的中游取水区包括实体溢流坝段、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和底格栏栅取水坝段,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设置在实体溢流坝段、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之间;
[0005]所述的中游取水区高出上游防渗铺盖区及下游护坦区的部分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结构,沿水流方向,所述的直角梯形的矩形部分分成迎水面和夹层部,三角形部分为护坡;
[0006]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的夹层部为栏栅和空腔,形成底格栏栅集水廊道,
[0007]所述的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的夹层部为盖板和空腔,形成空腔溢流坝段集水廊道;所述的底格栏栅集水廊道与空腔溢流坝段集水廊道连通,形成由高到低的集水廊道底部纵坡,导入设置在挡墙处的引水管;
[0008]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和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的迎水面埋设有集水渗流管,所述的集水渗流管布设范围为,最低一层集水渗流管管底高程高于检修期泥沙淤积高程,最高一层集水渗流管管顶高程低于冰盖层以下。
[0009]所述的集水渗流管呈梅花形布设,集水渗流管进口级配砂砾石。
[0010]所述的集水渗流管的管出口内径为管进口内径的1.2

1.5倍。
[0011]所述的引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沉砂池,所述的沉砂池引出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为放空管和输水管。
[0012]所述的沉砂池前设置有闸阀井,所述的闸阀井井内设置有手动球阀或水力遥控浮球阀。
[0013]所述的沉砂池与输水管连接处设置有闸阀井,所述的闸阀井井内设置有手动球阀或水力遥控浮球阀。
[0014]所述的沉砂池底部斜向设置有螺旋排沙管,其与沉砂池侧边夹角为30

60
°
;所述的螺旋排沙管横截面为开口型,前沿低后沿高,两个沿边分别与沉砂池底面平齐并将沉砂池分成两部分。
[0015]所述的螺旋排沙管开口角度为80

100
°
,后沿与水平线夹角为70

90
°
,内径为500

700mm。
[0016]所述的螺旋排沙管与放空管连接处设置有闸阀井,所述的闸阀井井内设置有手动球阀或水力遥控浮球阀。
[0017]所述的沉砂池水位以上设置溢流管。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采用底格栏栅兼迎水面集水渗流管综合取水,从地形地质、取水口布置、水力学条件、工程量、施工导流、施工条件和运行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从右岸至左岸依次布置实体溢流坝段、底格栏栅取水坝段、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上游设防渗铺盖,下游设护坦。为了防止冬季底格栏栅取水坝段格栅冰冻无法取水,将部分溢流坝段设计成内部空腔形成集水廊道,与底格栏栅坝段集水廊道连同,底格栏栅取水坝段和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上游迎水面埋设集水渗流管,最低一层集水渗流管管底高程高于检修期泥沙淤积高程,防止泥沙淤积堵死集水渗流管进口;最高一层集水渗流管管顶高程低于冰盖层以下,以实现冬季集水渗流管在冰盖层以下取水。
[0020]本方案取水枢纽形式简单、施工方便、使用年限长、取水保证率高、投资小。解决了高寒山溪河流小流量取水枢纽冬季取水困难的问题。本方案的优化设计拉长了检修时段,从多方面解决了取水过程中的淤积和堵塞问题,沉砂池的泥沙也是通过螺旋排砂管自动排沙,建设期取水枢纽结构本身体量小、投资低;运行期降低了管理人员体力劳动,减少了运行期的管理费用。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上游立视图;
[0024]图3是图2中A

A剖面图;
[0025]图4是图2中B

B剖面图;
[0026]图5是图2中C

C剖面图;
[0027]图6是图1中沉砂池12和螺旋排沙管16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图6中M

M剖面图。
[0029]附图中,1是上游防渗铺盖区,2是集水廊道底部纵坡,3是下游护坦区,4是实体溢
流坝段,5是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6是底格栏栅取水坝段,7是挡墙,8是底格栏栅集水廊道,9是空腔溢流坝段集水廊道,10是引水管,11是集水渗流管,12是沉砂池,13是放空管,14是输水管,15是闸阀井,16是螺旋排沙管,17是溢流管,18是栏栅,19是砂卵砾石回填,20是内衬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

图5所示,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上游防渗铺盖区1、中游取水区、下游护坦区3,所述的中游取水区包括挡墙7、实体溢流坝段4、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5和底格栏栅取水坝段6,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6设置在实体溢流坝段4、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5之间,挡墙7与河岸之间为砂卵砾石回填19;
[0031]所述的中游取水区高出上游防渗铺盖区1及下游护坦区3的部分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结构,沿水流方向,所述的直角梯形的矩形部分分成迎水面和夹层部,三角形部分为护坡;
[0032]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6的夹层部为栏栅18和空腔,形成底格栏栅集水廊道8,所述的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5的夹层部为盖板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上游防渗铺盖区(1)、中游取水区、下游护坦区(3),所述的中游取水区包括实体溢流坝段(4)、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5)和底格栏栅取水坝段(6),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6)设置在实体溢流坝段(4)、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5)之间;所述的中游取水区高出上游防渗铺盖区(1)及下游护坦区(3)的部分为上窄下宽的直角梯形结构,沿水流方向,所述的直角梯形的矩形部分分成迎水面和夹层部,三角形部分为护坡;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6)的夹层部为栏栅(18)和空腔,形成底格栏栅集水廊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5)的夹层部为盖板和空腔,形成空腔溢流坝段集水廊道(9);所述的底格栏栅集水廊道(8)与空腔溢流坝段集水廊道(9)连通,形成由高到低的集水廊道底部纵坡(2),导入设置在挡墙(7)处的引水管(10);所述的底格栏栅取水坝段(6)和集水廊道空腔溢流坝段(5)的迎水面埋设有集水渗流管(11),所述的集水渗流管(11)布设范围为,最低一层集水渗流管(11)管底高程高于检修期泥沙淤积高程,最高一层集水渗流管(11)管顶高程低于冰盖层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渗流管(11)呈梅花形布设,集水渗流管(11)进口级配砂砾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渗流管(11)的管出口内径为管进口内径的1.2

1.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格栏栅兼迎水面渗流花管集水廊道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水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沉砂池(1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星赵永宣汪精云王明锋白玉龙杨华娟刘玉瑞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