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624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厢房、散热机构、挡雨机构、定位柱、固定柱、支撑板,所述防护厢房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防护厢房的外部设置有挡雨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电机、转动杆一、伞齿轮一、伞齿轮二、扇叶、转动杆二、伞齿轮三、转动杆三,所述电机的外壁与防护厢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散热机构使得防护厢房内有多道气流加快热量的散发,达到了加强防护厢房散热效果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具体为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光伏设备行业作为光伏产业的支撑行业而存在,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带动了光伏产业的整体兴起,进而催生了的光伏设备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光伏设备行业已基本具备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的整线装备能力,光伏设备企业制造的设备应用包括从硅材料生产、硅材料加工,硅片加工到太阳能电池芯片的生产以及相应的纯水制备﹑环保处理、净化工程的建设,其中,晶体硅生长设备发展最为迅速,国产单晶硅生长炉以优良的性价比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并批量出口亚洲,而国产多晶硅铸锭炉在产品主要性能指标上和国外设备相差无几,已经开始在国内光伏企业中大量使用;光伏发电站,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光伏发电站使用的越来越普遍,应用到各个领域,但由于光伏发电站在露天使用的,就需要一定的防护结构,避免光伏发电站发生意外;但是现在的光伏发电的防护结构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达到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厢房、散热机构、挡雨机构、定位柱、固定柱、支撑板,所述防护厢房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防护厢房的外部设置有挡雨机构;
[0005]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电机、转动杆一、伞齿轮一、伞齿轮二、扇叶、转动杆二、伞齿轮三、转动杆三,所述电机的外壁与防护厢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一与防护厢房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一的外壁,所述转动杆一与伞齿轮一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外壁与扇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伞齿轮一与伞齿轮二啮合,所述转动杆二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二的外壁,所述转动杆二与伞齿轮二固定连接,所述伞齿轮二与伞齿轮三啮合,所述转动杆三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三的外壁,所述转动杆三与伞齿轮三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三的一端与防护厢房的内壁通过轴承二活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二的一端贯穿定位柱的外壁,所述转动杆二与定位柱通过轴承三活动连接,使得转动杆二有一个支撑力不会悬空。
[0007]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三的一端贯穿定位柱的外壁,所述转动杆三与定位柱通过轴承二活动连接,使得转动杆三有一个支撑力不会悬空。
[0008]优选的,所述挡雨机构包括活动杆一、伞齿轮四、伞齿轮五、活动杆二、伞齿轮六、活动杆三、支撑杆、定位板、挡雨板,所述活动杆一的一端贯穿防护厢房的外壁,所述活动杆
一与防护厢房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一的一端贯穿伞齿轮四的外壁,所述活动杆一与伞齿轮四固定连接,所述伞齿轮四与伞齿轮五啮合,所述活动杆二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五的外壁,所述活动杆二与伞齿轮五固定连接,所述伞齿轮五与伞齿轮六啮合,所述活动杆三的一端贯穿伞齿轮六的外壁,所述活动杆三与伞齿轮六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外壁与挡雨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三的两端螺纹设置,所述活动杆三两端的螺纹相反设置,使得支撑杆移动的同事能够带动挡雨板移动。
[0010]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三的一端贯穿支撑杆的外壁,所述活动杆三与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贯穿定位板的外壁,所述支撑杆与定位板滑动连接,所述挡雨板的外壁与支撑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外壁与固定柱的外壁固定连接,使得挡雨板能够伸缩自如。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散热机构,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杆一转动,转动杆一带动扇叶转动使得防护厢房内部的气流由左向右流动,将热量从防护厢房内带出,通过伞齿轮一、伞齿轮二、转动杆二传动,使得转动杆三带动扇叶转动,使得防护厢房内有多道气流加快热量的散发,达到了加强防护厢房散热效果的目的。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挡雨机构,通过将活动杆一向防护厢房内部一侧推动直至伞齿轮四与伞齿轮五、伞齿轮二均啮合的状态,通过电机能够带动活动杆二转动,使得支撑杆带动挡雨板向远离支撑板的一侧移动,达到了在下雨天可以避免雨水从透气窗进入防护厢房内,保证发电的同时不降低防护厢房散热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正面剖视图。
[0017]图中:1防护厢房、2散热机构、3挡雨机构、4定位柱、5固定柱、6支撑板、201电机、202转动杆一、203伞齿轮一、204伞齿轮二、205扇叶、206转动杆二、207伞齿轮三、208转动杆三、301活动杆一、302伞齿轮四、303伞齿轮五、304活动杆二、305伞齿轮六、306活动杆三、307支撑杆、308定位板、309挡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厢房1、散热机构2、挡雨机构3、定位柱4、固定柱5、支撑板6,其特征在于:防护厢房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2,防护厢房1的外部设置有挡雨机构3;
[0019]散热机构2包括电机201、转动杆一202、伞齿轮一203、伞齿轮二204、扇叶205、转动杆二206、伞齿轮三207、转动杆三208,电机201的外壁与防护厢房1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杆一20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转动杆一2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一与防护厢房1的内壁活动连接,转动杆一202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一203的外壁,转动杆一202与伞齿轮一203固定连接,转动杆一202的外壁与扇叶205的一端固定连接,伞齿轮一203与伞齿轮二204啮合,转动杆二206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二204的外壁,转动杆二206与伞齿轮二
204固定连接,伞齿轮二204与伞齿轮三207啮合,转动杆三208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三207的外壁,转动杆三208与伞齿轮三207固定连接,转动杆三208的一端与防护厢房1的内壁通过轴承二活动连接,转动杆二206的一端贯穿定位柱的外壁,转动杆二206与定位柱通过轴承三活动连接,转动杆三208的一端贯穿定位柱的外壁,转动杆三208与定位柱通过轴承二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散热机构2,通过电机201带动转动杆一202转动,转动杆一202带动扇叶205转动使得防护厢房1内部的气流由左向右流动,将热量从防护厢房1内带出,通过伞齿轮一203、伞齿轮二204、转动杆二206传动,使得转动杆三208带动扇叶205转动,使得防护厢房1内有多道气流加快热量的散发,达到了加强防护厢房1散热效果的目的;
[0020]挡雨机构3包括活动杆一301、伞齿轮四302、伞齿轮五303、活动杆二304、伞齿轮六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包括防护厢房(1)、散热机构(2)、挡雨机构(3)、定位柱(4)、固定柱(5)、支撑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厢房(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2),所述防护厢房(1)的外部设置有挡雨机构(3);所述散热机构(2)包括电机(201)、转动杆一(202)、伞齿轮一(203)、伞齿轮二(204)、扇叶(205)、转动杆二(206)、伞齿轮三(207)、转动杆三(208),所述电机(201)的外壁与防护厢房(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一(20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一(2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一与防护厢房(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一(202)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一(203)的外壁,所述转动杆一(202)与伞齿轮一(20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一(202)的外壁与扇叶(20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伞齿轮一(203)与伞齿轮二(204)啮合,所述转动杆二(206)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二(204)的外壁,所述转动杆二(206)与伞齿轮二(204)固定连接,所述伞齿轮二(204)与伞齿轮三(207)啮合,所述转动杆三(208)的一端贯穿伞齿轮三(207)的外壁,所述转动杆三(208)与伞齿轮三(207)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三(208)的一端与防护厢房(1)的内壁通过轴承二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二(206)的一端贯穿定位柱的外壁,所述转动杆二(206)与定位柱通过轴承三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三(208)的一端贯穿定位柱的外壁,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剑张冰李峰王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济宁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