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臭阀及厕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620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6
本申请所公开的一种防臭阀及厕卫装置,其中防臭阀包括: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呈管状结构的阀体,设置于出水口一侧与所述阀体铰接的盖板,以及用于提供盖板由打开状态旋转至闭合状态所需回复力的复位组件,盖板内侧设有用于防止污水沿盖板与阀体外壁倒流的隔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防臭阀及厕卫装置,由于盖板与阀体之间设置有隔水装置,能有效的阻挡主管道内飞溅的污水,避免隔水装置上方的零部件与污水直接接触,杜绝了这些关键部位结成水垢的先决条件,极大地延长了防臭阀的使用寿命,保证其灵敏度不受水垢影响,确保其使用效果。而该防臭阀结构简单,以较低的成本解决了厕卫领域内一直存在的难题。内一直存在的难题。内一直存在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臭阀及厕卫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臭阀及厕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马桶或蹲便等厕卫装置的排污口接头处大多设置有S型、P型或U 型的存水弯,存水弯的弯曲段可以存有一定量的水,这样存水弯的两侧就被存水隔开而形成液封。按照国家给排水的施工标准,存水弯的水封深度应该在 50

100mm,因而会浪费水资源,同时存水弯的容量大,转角处极容易堵塞,故障频发。
[0003]为此,现有的一部分厕卫装置结构上进行了改良,在排污口与下水主管道对接处设有防臭阀。该防臭阀具有一个可被动开启的盖子,当防臭阀内有水或排泄物进入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盖子会自动打开,使得排泄物随着水流流入主管道,然后再复位组件的作用下盖子自动盖回防臭阀的出水口。这种结构的防臭阀可与主管道直通,无需加装U型缓冲管,这样相比于传统的厕卫装置该防臭阀有效的解决了排泄物残留的问题,且防臭阀出水口的盖子闭合时能在一程度上隔绝主管道内的气味。
[0004]但现有的防臭阀使用时无法避免的会溅起污水,而这些污水长期接触的部位会凝结出很厚的污垢,这些污垢粘性较强。而防臭阀的盖子与阀体连接处为铰接,其铰接处一旦结成水垢,就会使得盖子开合的阻力加大,导致盖子开合的灵敏度下降。盖子与阀体之间设置的复位组件如果结成水垢,就极容易出现复位组件之间粘连,使得防臭阀不能正常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臭阀及厕卫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防臭阀受回流的污水影响而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公开的一种防臭阀,包括:
[0007]阀体,所述阀体为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的管状结构;
[0008]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出水口一侧,所述盖板与所述阀体铰接;
[0009]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提供所述盖板由打开状态旋转至闭合状态所需的回复力,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盖板与所述出水口密封连接;
[0010]所述盖板内侧设有用于防止污水沿所述盖板与所述阀体外壁倒流的隔水装置。
[0011]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隔水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盖板内侧的第一隔水板。
[0012]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出水口端面为斜面,所述出水口包括分别位于斜面最上端的根部及最下端的端部,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阀体铰接的悬臂及用于封盖所述出水口的盖体,所述悬臂上端与所述阀体位于所述根部所在的一侧铰接,下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水板设置于所述悬臂内表面。
[0013]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隔水板根部与所述悬臂内表面固定连接,端部向所述出水口方向倾斜设置。
[0014]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出水口的根部一侧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为由所述阀体上端沿轴向向内延伸至所述出水口的斜面,所述安装面上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盖板铰接的固定铰支座,所述第一隔水板设置于所述固定铰支座下方,所述复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水板与所述固定铰支座之间。
[0015]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隔水板端面为与所述安装面相契合的斜面,所述盖板闭合时,所述第一隔水板端面与所述安装面相贴合。
[0016]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隔水装置还包括第二隔水板,所述第二隔水板设置于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出水口根部所在一侧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隔水板根部与所述阀体侧面固定连接,端部斜向下倾斜,所述第二隔水板与所述第一隔水板相间隔设置。
[0017]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安装面上还设有第二隔水板,所述第二隔水板根部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端部斜向下倾斜。
[0018]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隔水装置包括多个第一隔水板及多个第二隔水板,所述第一隔水板及第二隔水板相交替的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与所述悬臂之间、且位于所述复位组件下方的空间内。
[0019]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盖板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用于闭合状态下保持所述盖板与所述出水口端面之间气密性的密封装置。
[0020]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一端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凸出于所述出水口端面。
[0021]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密封圈包括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及凸出于所述出水口端面的延展边,所述延展边向所述出水口外缘延伸,所述延展边与所述出水口端面之间存在夹角,使得所述延展边与所述出水口端面之间留存有一定间隙。
[0022]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出水口端面上设有用于嵌入所述固定部的凹槽。
[0023]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凹槽外侧边缘处设有多个与所述凹槽底部连通的注胶口。
[0024]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出水口端面为斜面,所述出水口包括分别位于斜面最上端的根部及最下端的端部,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阀体铰接的悬臂及与用于封盖所述出水口的盖体,所述悬臂上端与所述阀体位于所述根部所在的一侧铰接,下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
[0025]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密封圈包括与所述出水口的端部对应的第一端,及与所述出水口的根部对应的第二端,所述延展边宽度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
[0026]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出水口的根部一侧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由所述阀体上端沿轴向向内倾斜并延伸至所述出水口,所述安装面上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盖板铰接的固定铰支座,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上的第一磁吸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悬臂内表面的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对设置。
[0027]作为本技术防臭阀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密封圈整体呈“U”形或一端为弧形另一端为直边的封闭环装结构。
[0028]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厕卫装置,包括用于支撑人体蹲或坐的本体,以及用于与下水管道对接的防臭阀,所述本体设有与所述下水管道对接的排污口,所述防臭阀固定于所述排污口处,所述防臭阀为以上所述的防臭阀。
[0029]本技术所公开的防臭阀及厕卫装置,由于盖板与阀体之间设置有隔水装置,能有效的阻挡主管道内飞溅的污水,避免隔水装置上方的零部件与污水直接接触,杜绝了这些关键部位结成水垢的先决条件,极大地延长了防臭阀的使用寿命,保证其灵敏度不受水垢影响,确保其使用效果。而该防臭阀结构简单,以较低的成本解决了厕卫领域内一直存在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臭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臭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视角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臭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为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的管状结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出水口一侧,所述盖板与所述阀体铰接;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提供所述盖板由打开状态旋转至闭合状态所需的回复力,所述闭合状态下所述盖板与所述出水口密封连接;所述盖板内侧设有用于防止污水沿所述盖板与所述阀体外壁倒流的隔水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盖板内侧的第一隔水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端面为斜面,所述出水口包括分别位于斜面最上端的根部及最下端的端部,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阀体铰接的悬臂及用于封盖所述出水口的盖体,所述悬臂上端与所述阀体位于所述根部所在的一侧铰接,下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水板设置于所述悬臂内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水板根部与所述悬臂内表面固定连接,端部向所述出水口方向倾斜设置。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臭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位于所述出水口的根部一侧设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为由所述阀体上端沿轴向向内延伸至所述出水口的斜面,所述安装面上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盖板铰接的固定铰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佩良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星雨洁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