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618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冷冻池、冷冻机、第二冷冻池、至少一换热器、第一循环泵以及第二循环泵。第一冷冻池中的第一溶液能够通过冷冻通道流经冷冻机进行冷冻并流回至第一冷冻池。第一冷冻池中的第一溶液能够通过第一循环泵和第一循环通道流经换热器并流回第一冷冻池。第二冷冻池中的第二溶液能够通过第二循环泵和第二循环通道流经换热器并流回至第二冷冻池。流经换热器的第一溶液与流经换热器的第二溶液在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换热器、循环泵等设备即可进行冷量互换,满足了生产用冷需求,保证了生产所需的反应温度,进而提升了危废处置量。进而提升了危废处置量。进而提升了危废处置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要求在我国越来越严格,对于环境的综合治理也迫在眉睫。而保护好青山绿水,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也成为了环保人的使命。
[0003]目前,危废处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维持反应温度,需对反应塔、釜、罐等设备进行降温处理,根据工艺不同和原料不同,所选的冷冻盐水温度也不同。
[0004]目前,危废处置车间根据生产工艺主要采用两套冷冻系统,一种为

30℃冷冻水系统,一种为

16℃冷冻水系统。其中,

30℃的冷冻水系统,由于生产工艺先进,用冷量可以完全满足生产所需,其冷冻机组每天可以有一台冷冻机停6 小时左右,其冷冻盐水池的温度仍可保持在

30℃,因此,生产用冷量充足,余量可利用率较高。而由于生产负荷增加及调整,

16℃冷冻盐水系统所属的冷冻机即使全部开启满负荷生产仍不能满足生产的用冷需求,其冷冻盐水池的温度只能维持在

8℃左右,而生产工艺指标在

13℃左右,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如果增加一套冷冻机组需80万左右,成本较高,因此企业只能被迫减产。
[0005]因此,如何对现有制冷系统进行改造使之既能满足生产所需又能节约成本,即成为业界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可以既保证生产所需的反应温度,提升危废处置产量,又能节约成本。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其特点在于,包括:
[0008]第一冷冻池,其内容纳有第一溶液,所述第一冷冻池具有一第一循环出水口、一冷冻出水口、一第一循环回水口以及一冷冻回水口;
[0009]冷冻机,通过冷冻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冻池连通,所述第一溶液能够通过所述冷冻通道自所述冷冻出水口流经所述冷冻机进行制冷并自所述冷冻回水口流回至所述第一冷冻池;
[0010]第二冷冻池,其内容纳有第二溶液,所述第二冷冻池具有一第二循环出水口以及一第二循环回水口;
[0011]至少一换热器,其具有第一换热进水口、第一换热出水口、第二换热进水口以及第二换热出水口,所述至少一换热器通过第一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冻池连通,且所述至少一换热器通过第二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冻池连通;
[0012]第一循环泵,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出水口;以及
[0013]第二循环泵,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出水口;
[0014]其中,所述第一溶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循环泵和所述第一循环通道自所述第一循
环出水口流经所述至少一换热器并自所述第一循环回水口流回所述第一冷冻池;所述第二溶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自所述第二循环出水口流经所述至少一换热器并自所述第二循环回水口流回至所述第二冷冻池;流经所述至少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溶液与流经所述至少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二溶液在所述至少一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
[00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0016]第一送料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冻池上;
[0017]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冻池,用于感测所述第一溶液的温度;
[0018]第一送料泵,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送料口并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第一送料泵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一溶液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将所述第一溶液自所述第一送料口送出;
[0019]第二送料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冻池上;
[0020]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冻池,用于感测所述第二溶液的温度;
[0021]第二送料泵,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送料口并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第二送料泵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二溶液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将所述第二溶液自所述第二送料口送出,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
[002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0023]第一液位传感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冻池中,用于感测所述第一溶液的液面,其中所述第一送料泵还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相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一溶液的液面达到第一高度时停止工作;
[0024]第二液位传感器,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冻池中,用于感测所述第二溶液的液面,其中所述第二送料泵还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相连接并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二溶液的液面达到第二高度时停止工作。
[002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循环泵为离心泵。
[002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料泵和所述第二送料泵为可变频送料泵。
[002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冻机具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对应设置于所述冷冻出水口。
[002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换热器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002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每一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具有一壳层与一管层,其中,所述第一循环通道是连通至对应的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所述壳层,所述第二循环通道是连通至对应的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所述管层。
[0030]本技术利用现有制冷系统的

30℃冷冻盐水系统,通过增加管壳式换热器、循环泵等设备,跟

16℃冷冻盐水系统进行冷量互换,从而既可满足生产的用冷需求,保证生产所需的反应温度,提升危废处置量,又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包括第一冷冻池 10、冷冻机20、第二冷冻池30、至少一换热器40、第一循环泵50、以及第二循环泵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40例如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换热器41和第二换热器42。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40 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个,或者为更多个(例如三个以上),这些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所述第一冷冻池10内容纳有第一溶液,例如可为盐水,但不局限于此。并且,所述第一冷冻池10具有一第一循环出水口11、一冷冻出水口12、一第一循环回水口13以及一冷冻回水口14。
[0035]所述冷冻机20是通过冷冻通道101与所述第一冷冻池10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溶液能够通过所述冷冻通道101自所述冷冻出水口12流经所述冷冻机 20进行冷冻,并自所述冷冻回水口14流回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冻池,其内容纳有第一溶液,所述第一冷冻池具有一第一循环出水口、一冷冻出水口、一第一循环回水口以及一冷冻回水口;冷冻机,通过冷冻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冻池连通,所述第一溶液能够通过所述冷冻通道自所述冷冻出水口流经所述冷冻机进行冷冻并自所述冷冻回水口流回至所述第一冷冻池;第二冷冻池,其内容纳有第二溶液,所述第二冷冻池具有一第二循环出水口以及一第二循环回水口;至少一换热器,其具有第一换热进水口、第一换热出水口、第二换热进水口以及第二换热出水口,所述至少一换热器通过第一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冻池连通,且所述至少一换热器通过第二循环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冻池连通;第一循环泵,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出水口;以及第二循环泵,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溶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循环泵和所述第一循环通道自所述第一循环出水口流经所述至少一换热器并自所述第一循环回水口流回所述第一冷冻池;所述第二溶液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自所述第二循环出水口流经所述至少一换热器并自所述第二循环回水口流回至所述第二冷冻池;流经所述至少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一溶液与流经所述至少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二溶液在所述至少一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送料口,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冻池上;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冻池,用于感测所述第一溶液的温度;第一送料泵,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送料口并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第一送料泵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第一溶液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将所述第一溶液自所述第一送料口送出;第二送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庆辉王焕忠毛志建石玉
申请(专利权)人:诺客紫清环境科技武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