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或座椅与儿童座椅的通讯功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950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车或座椅与儿童座椅的通讯功能装置,所述汽车座椅上设有接口一,所述接口一通过车身线束与控制系统连接,汽车座椅上安装儿童座椅,线束一上安装接口二,所述线束二上安装接口三,所述线束三上安装接口四;柔性面套一与柔性面套二连接,坐靠垫软层与柔性面套一之间安装坐垫传感器一,坐垫传感器一通过线束一上的接口二与接口一连接,坐靠垫软层与柔性面套二之间安装靠背传感器二,靠背传感器二通过线束二上的接口三与接口一连接,坐垫支撑与坐靠垫软层之间安装坐垫传感器二,坐垫传感器二通过线束三上的接口四与接口一连接,它实现儿童座椅和整车的通讯功能;能够提示驾驶员是否有儿童被遗忘在车内,减小儿童伤亡概率。减小儿童伤亡概率。减小儿童伤亡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车或座椅与儿童座椅的通讯功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座椅与整车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或座椅与儿童座椅的通讯功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儿童滞留车内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孩子太小无法自救,但监护人疏于职守导致孩子受害才是主要原因。很多大意的车主父母可能都干过类似的事情,临时取个钱,进个超市,带孩子不方便,还不如锁车里一会儿。但殊不知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至少有300多名儿童因被父母有意或无意单独留在车内而导致死亡。对于无力自救的孩子,一旦滞留在车内,除了密闭空间氧气有限,并且一氧化碳过高会导致窒息以外,还有就是车内温度过高,孩子易脱水休克。这都是真实的、让人心痛落泪的事件。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这是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基本的安全常识。
[0003]目前,车辆整车上可以后装儿童座椅,但是儿童座椅与整车之间不具有通讯功能,导致驾驶员下车后,部分儿童会被遗忘在车内,会对儿童造成伤亡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整车或座椅与儿童座椅的通讯功能装置,它结构合理,实现儿童座椅和整车的通讯功能;能够提示驾驶员是否有儿童被遗忘在车内,减小儿童伤亡概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整车或座椅与儿童座椅的通讯功能装置,包括车身、控制系统、车身线束、接口一、汽车座椅和儿童座椅,所述车身内安装控制系统、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上设有接口一,所述接口一通过车身线束与控制系统连接,汽车座椅上安装儿童座椅,所述儿童座椅包括柔性面套一、坐垫传感器一、座靠垫软层、线束一、接口二、靠背传感器二、柔性面套二、线束二、接口三、坐垫支撑、坐垫传感器二、接口四、线束三;线束一上安装接口二,所述线束二上安装接口三,所述线束三上安装接口四;所述儿童座椅表面上安装柔性面套一、柔性面套二,柔性面套一包覆儿童座椅坐垫部分,柔性面套二包覆儿童座椅靠背部分,柔性面套一与柔性面套二连接,柔性面套一、柔性面套二上均安装坐靠垫软层,坐靠垫软层与柔性面套一之间安装坐垫传感器一,坐垫传感器一通过线束一上的接口二与接口一连接,坐靠垫软层与柔性面套二之间安装靠背传感器二,靠背传感器二通过线束二上的接口三与接口一连接,儿童座椅下端安装坐垫支撑,坐垫支撑与坐靠垫软层之间安装坐垫传感器二,坐垫传感器二通过线束三上的接口四与接口一连接;
[0006]所述线接口一、接口二、接口三、接口四内均可设有触发点三和接触点一,触发点三与接触点一受力接触形成触发回路;
[0007]所述坐垫传感器一、靠背传感器二、坐垫传感器二均包括触发点一、接触点,触发点一与接触点构成触发回路。
[0008]可选的,所述线接口一、接口二、接口三、接口四均包括若干根导线,所述导线至少
为二根。
[0009]可选的,所述接口二、接口三、接口四分别通过线束一、线束二、线束三与坐垫传感器一、靠背传感器二、坐垫传感器二连接为一体,线束一、线束二、线束三内均设有导线一、导线二。
[0010]可选的,所述坐垫传感器一、靠背传感器二、坐垫传感器二内均设有触发点二、隔离层二、屏蔽层,所述坐垫传感器一、靠背传感器二、坐垫传感器二均包括接口二、接口三、接口四中至少一个,所述触发点二与屏蔽层之间设有隔离层二,所述接口二、接口三、接口四分别通过导线一、导线二与触发点二、屏蔽层相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坐垫传感器一、靠背传感器二、坐垫传感器二内均设有感应点、触发层一、隔离层一、触发层二,触发层一与触发层二之间为隔离层一,触发层一上端设有若干个感应点。
[0012]可选的,所述若干个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然数。
[0013]可选的,所述触发层一与触发层二上均设有印刷电路。
[0014]可选的,所述线接口一、接口二、接口三、接口四均为物理或无线接口。
[0015]可选的,所述接口一安装在车身或汽车座椅、或后排汽车座椅、或中央扶手上。
[0016]可选的,所述坐垫传感器一、靠背传感器二、坐垫传感器二均为薄膜式传感器、机械式传感器或电容式传感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儿童座椅和整车的通讯功能;判断是否装有相对应的儿童座椅;判断是否有儿童乘坐;实现提示驾驶员是否有儿童被遗忘在车内,减小儿童伤亡概率。
附图说明
[0018]下面根据图进一步对本技术加以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整车布局的结构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结构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结构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结构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结构图;
[0024]图6是本技术薄膜式传感器布置方式的结构图;
[0025]图7是本技术薄膜式传感器的电路图;
[0026]图8是本技术机械式传感器布置方式的电路图;
[0027]图9是本技术电容式传感器布置方式的结构图;
[0028]图10是本技术触发开关的结构图;
[0029]图11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安装结构图;
[0030]图12是本技术接口一与接口二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0031]图13是本技术接口一与接口二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0032]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中所示:1、车身,2、控制系统,3、车身线束,4、接口一,5、汽车座椅,6、柔性面套一,7、坐垫传感器一,8、坐垫软层,9、线束一,10、接口二,11、靠背传感器二,12、柔性面套二,13、线束二,14、接口三,15、
坐垫支撑,16、坐垫传感器二,17、接口四,18、线束三,19、感应点,20、触发层一,21、隔离层一,22、触发层二,23、触发点一,24、接触点,25、触发点二,26、隔离层二,27、屏蔽层,28、导线一,29、导线二,30、儿童座椅,31、触发点三,32、接触点一。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仅用于解释本技术,是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一种整车或座椅与儿童座椅的通讯功能装置,包括车身1、控制系统2、车身线束3、接口一4、汽车座椅5、儿童座椅30,所述车身1内安装控制系统2、汽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车或座椅与儿童座椅的通讯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1)、控制系统(2)、车身线束(3)、接口一(4)、汽车座椅(5)和儿童座椅(30),所述车身(1)内安装控制系统(2)、汽车座椅(5),所述汽车座椅(5)上设有接口一(4),所述接口一(4)通过车身线束(3)与控制系统(2)连接,汽车座椅(5)上安装儿童座椅(30),所述儿童座椅包括柔性面套一(6)、坐垫传感器一(7)、座靠垫软层(8)、线束一(9)、接口二(10)、靠背传感器二(11)、柔性面套二(12)、线束二(13)、接口三(14)、坐垫支撑(15)、坐垫传感器二(16)、接口四(17)、线束三(18);线束一(9)上安装接口二(10),所述线束二(13)上安装接口三(14),所述线束三(18)上安装接口四(17);所述儿童座椅(30)表面上安装柔性面套一(6)、柔性面套二(12),柔性面套一(6)包覆儿童座椅坐垫部分,柔性面套二(12)包覆儿童座椅靠背部分,柔性面套一(6)与柔性面套二(12)连接,柔性面套一(6)、柔性面套二(12)上均安装坐靠垫软层(8),坐靠垫软层(8)与柔性面套一(6)之间安装坐垫传感器一(7),坐垫传感器一(7)通过线束一(9)上的接口二(10)与接口一(4)连接,坐靠垫软层(8)与柔性面套二(12)之间安装靠背传感器二(11),靠背传感器二(11)通过线束二(13)上的接口三(14)与接口一(4)连接,儿童座椅下端安装坐垫支撑(15),坐垫支撑(15)与坐靠垫软层(8)之间安装坐垫传感器二(16),坐垫传感器二(16)通过线束三(18)上的接口四(17)与接口一(4)连接;所述接口一(4)、接口二(10)、接口三(14)、接口四(17)内均可设有触发点三(31)和接触点一(32),触发点三(31)与接触点一(32)受力接触形成触发回路;所述坐垫传感器一(7)、靠背传感器二(11)、坐垫传感器二(16)均包括触发点一(23)、接触点(24),触发点一(23)与接触点(24)构成触发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整车或座椅与儿童座椅的通讯功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一(4)、接口二(10)、接口三(14)、接口四(17)均包括若干根导线,所述导线至少为二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庆王庆良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为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