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空调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68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空调机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结构和换向结构,所述换向结构具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散热结构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散热结构的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空调机组,通过设置换向结构根据空调机组的工作模式调节进入散热结构内冷媒流向,保证电器盒内的发热元器件均能够采用正常的冷媒进行降温,从而使进入散热结构的温度不会太高或太低,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发热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同时取消一个电子膨胀阀,减少机组装配时产生线圈接反的风险,减少售后故障。故障。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空调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设备
,特别是一种散热装置、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空调器,随着整机负载加大,主板散热问题也成为限制整机功率无法提高的原因之一,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为风冷散热和冷媒散热,但风冷散热模块散热效果较差,使用冷媒散热给主板散热成为目前大功率机组的选择,但冷媒散热模块温度又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过高达不到散热效果,温度过低又可能产生散热模块凝露,冷凝水沿散热模块进入主板,导致主板烧毁的问题。现有热泵机组冷媒散热一般采用双电子膨胀阀,制冷制热使用不同的阀节流,使机组制冷制热运行时进入冷媒散热段均保持在过冷后,经由冷媒散热后进入节流元件节流。双电子膨胀阀不仅材料成本高,实际机组装配时容易产生电子膨胀阀线圈接反导致机组制冷制热时无法正常节流,产生售后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利用两个电子膨胀阀来满足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对电器盒的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换向结构根据空调机组内的冷媒流向进行切换来满足电器盒散热的散热装置、空调机组。
[0004]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结构和换向结构,所述换向结构具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散热结构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散热结构的出口连通,且所述换向结构具有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四连通口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的第二状态。
[0005]所述换向结构包括壳体和阀芯,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和所述第四连通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阀芯能够使所述换向结构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06]所述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和所述第四连通口并列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阀芯上设置有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连通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且所述连通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三连通口均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连通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且所述连通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四连通口均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
[0007]所述连通通道的截面为U形。
[0008]所述换向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驱动机构上,且所述阀芯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
[0009]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芯铁,所述电磁线圈能够驱动所述芯铁在所述壳体内自由移动,且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芯铁构成所述驱动机构。
[0010]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节流机构,所述节流机构的第一出入口与所述散热结构的出口连通,所述节流机构的第二出入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
[0011]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
[0012]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电器盒,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所述电器盒内。
[0013]所述空调机组还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三连通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第四连通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
[0014]一种上述的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机组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
[0015]在制热模式中,所述换向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0016]在制冷模式中,所述换向结构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0017]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空调机组,通过设置换向结构根据空调机组的工作模式调节进入散热结构内冷媒流向,保证电器盒内的发热元器件均能够采用正常的冷媒进行降温,从而使进入散热结构的温度不会太高或太低,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发热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同时取消一个电子膨胀阀,减少机组装配时产生线圈接反的风险,减少售后故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空调机组的实施例的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空调机组的实施例的换向结构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散热装置、空调机组的实施例的换向结构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散热结构;2、换向结构;21、第一连通口;22、第二连通口;23、第三连通口;24、第四连通口;25、壳体;26、阀芯;261、连通通道;3、电磁线圈;4、芯铁;5、节流机构;6、室内换热器;7、室外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结构1和换向结构2,所述换向结构2具有第一连通口21、第二连通口22、第三连通口23和第四连通口24,所述第一连通口21与所述散热结构1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22与所述散热结构1的出口连通,且所述换向结构2具有所述第一连通口21与所述第三连通口23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口22与所述第四连通口24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一连通口21与所述第四连通口24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口22与所述第三连通口23连通的第二状态,通过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使得进入散热结构1内的流体流向改变,当第三连通口23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四连通口24与室外换热器连通时,在第一状态时室内换热器的冷媒依次经过第三连通口23、第一连通口21和散热结构1的入口进入散热结构1,然后再依次经过散热结构1的出口、第二连通口22和第四连通口24流至室
外换热器,从而完成散热结构1的散热,在第二状态时,室外换热器的冷媒依次经过第四连通口24、第二连通口22和散热结构1的出口进入散热结构1,然后再依次经过散热结构1的入口、第一连通口21和第三连通口23流至室内换热器完成散热结构1的散热。
[0025]所述换向结构2包括壳体25和阀芯26,所述第一连通口21、所述第二连通口22、所述第三连通口23和所述第四连通口24均设置于所述壳体25上,所述阀芯26设置于所述壳体25内,且所述阀芯26能够使所述换向结构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优选的,所述壳体25的截面为圆形,所述阀芯26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壳体25的截面面积,从而使壳体25的内部在第一状态时能够同时与第一连通口21和第三连通口23连通,在第二状态时能够同时与第一连通口21和第四连通口24连通。
[0026]所述第三连通口23、所述第二连通口22和所述第四连通口24并列设置于所述壳体25上,所述阀芯26上设置有连通通道261,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连通通道26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22连通且所述连通通道26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通口24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21和所述第三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结构(1)和换向结构(2),所述换向结构(2)具有第一连通口(21)、第二连通口(22)、第三连通口(23)和第四连通口(24),所述第一连通口(21)与所述散热结构(1)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22)与所述散热结构(1)的出口连通,且所述换向结构(2)具有所述第一连通口(21)与所述第三连通口(23)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口(22)与所述第四连通口(24)连通的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一连通口(21)与所述第四连通口(24)连通且所述第二连通口(22)与所述第三连通口(23)连通的第二状态,所述换向结构(2)包括壳体(25)和设置于所述壳体(25)内的阀芯(26),所述第一连通口(21)、所述第二连通口(22)、所述第三连通口(23)和所述第四连通口(24)均设置于所述壳体(25)上,所述壳体(25)的外部设置有电磁线圈(3),所述壳体(25)的内部设置有芯铁(4),所述电磁线圈(3)能够驱动所述芯铁(4)带动所述阀芯(26)在所述壳体(25)内自由移动,且所述阀芯(26)能够使所述换向结构(2)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通口(23)、所述第二连通口(22)和所述第四连通口(24)并列设置于所述壳体(25)上,所述阀芯(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志斌汪俊勇莫灼均杜煜昊潘卫琼杨秋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