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态大棚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595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智能生态大棚灌溉装置,应用于大棚灌溉,大棚包括大棚骨架,所述大棚骨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构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第三支撑杆为大棚宽度方向的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纹柱、第一转轴、旋转定位块、喷头、螺栓、第二旋转轴、固定柱和定位板的配合使用,能够灵活的根据使用的要求,调节喷洒的角度,达到灌溉均匀的目的,通过螺纹杆和螺纹管的配合使用,能够调节喷洒灌溉的高度,适用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植物长高时,可以升高螺纹管,植物初期高度较低时,可以降低螺纹管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适用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生态大棚灌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大棚领域,具体为智能生态大棚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
[0003]现有的大棚固定式的灌溉装置,一般垂直悬空安装在大棚的顶部,用于喷洒灌溉,结构较为复杂,但是高度和角度调节不便,特别是植物生长较高时,喷头距离植物过近时,容易损伤植物的枝叶,给植物造成损伤,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生态大棚灌溉装置,能够对大棚内植物进行智能灌溉。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智能生态大棚灌溉装置,应用于大棚灌溉,大棚包括大棚骨架,所述大棚骨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构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第三支撑杆为大棚宽度方向的横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两侧均安装有调节组件;
[0006]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纹柱、旋转定位块和固定柱,所述旋转定位块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螺纹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与固定柱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定位块上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上具有接口,所述喷头通过旋转定位块能够在螺纹柱和固定柱之间转动,所述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固定柱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旋转定位块的一侧与定位板接触,所述螺栓能够与旋转定位块紧密接触进而将旋转定位块固定。
[0007]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三支撑杆与螺纹杆垂直,所述螺纹杆与大棚骨架平行。
[0008]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螺纹管的两侧各两个,相邻两个调节组件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还包括水泵和风扇,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水源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喷头连接。
[0010]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还包括单片机、通信模块、显示模块、驱动模块、键盘、上位机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键盘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着单片机的输入端,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着单片机的输入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单片机相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通信模块与上位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着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水泵和风扇。
[0011]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所述单片机采用AT89C51单片机。
[0012]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螺纹柱、第一转轴、旋转定位块、喷头、螺栓、第二旋转轴、固定柱和定位板的配合使用,能够灵活的根据使用的要求,调节喷洒的角度,达到灌溉均匀的目的,通过螺纹杆和螺纹管的配合使用,能够调节喷洒灌溉的高度,适用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植物长高时,可以升高螺纹管,植物初期高度较低时,可以降低螺纹管的高度,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适用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通过上位机和单片机配合进行智能灌溉,上位机能够利用 VB6.0中的MSComm通信模块发送控制命令和接收数据与处理,单片机则进行实时温湿度数据的检测并发送给上位机,同时自动控制水泵与风扇的开启与停止,显示模块可以进行显示,键盘可以进行输入,使温湿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该系统运行可靠,对提高农业领域的自动化水平有积极意义。
[0015]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0016]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0017]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调节组件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系统示意图。
[0022]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1、大棚骨架;
[0023]2、第一支撑杆;
[0024]3、第二支撑杆;
[0025]4、第三支撑杆;
[0026]5、螺纹杆;
[0027]6、螺纹管;
[0028]7、调节组件;
[0029]701、螺纹柱;
[0030]702、第一转轴
[0031]703、旋转定位块;
[0032]704、喷头;
[0033]705、螺栓;
[0034]706、第二旋转轴;
[0035]707、固定柱;
[0036]708、定位板;
[0037]8、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技术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技术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技术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技术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0039]如图1

4所示,智能生态大棚灌溉装置,应用于大棚灌溉,大棚包括大棚骨架1,大棚骨架1包括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4,如图1 中所示,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4构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第一支撑杆2为竖杆,第二支撑杆3为大棚长度方向的长杆,第三支撑杆4为大棚宽度方向的横杆,第三支撑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螺纹杆5垂直向下,第三支撑杆4与螺纹杆5垂直,螺纹杆5与大棚骨架1平行,螺纹杆5 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管6,螺纹管6的两侧均安装有调节组件7。
[0040]其中,调节组件7包括螺纹柱701、旋转定位块703和固定柱707,旋转定位块70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702和第二旋转轴706,第一转轴702 与螺纹柱701转动连接,第二旋转轴706与固定柱707转动连接,旋转定位块703上固定连接有喷头704,喷头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生态大棚灌溉装置,应用于大棚灌溉,大棚包括大棚骨架(1),所述大棚骨架(1)包括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4),所述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和第三支撑杆(4)构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第三支撑杆(4)为大棚宽度方向的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螺纹管(6),所述螺纹管(6)的两侧均安装有调节组件(7);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螺纹柱(701)、旋转定位块(703)和固定柱(707),所述旋转定位块(70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702)和第二旋转轴(706),所述第一转轴(702)与螺纹柱(7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706)与固定柱(707)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定位块(703)上固定连接有喷头(704),所述喷头(704)上具有接口,所述喷头(704)通过旋转定位块(703)能够在螺纹柱(701)和固定柱(707)之间转动,所述螺纹柱(701)上螺纹连接有螺栓(705),所述固定柱(707)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708),所述旋转定位块(703)的一侧与定位板(708)接触,所述螺栓(705)能够与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