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路及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559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开关电路及充电器。开关电路应用于充电器,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开关电路包括控制开关及控制器,控制器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用来导通或关断电网与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控制器在检测到其与充电设备断开时,控制控制开关关断,从而关断电网与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因此,通过此种方式,可在充电器接通电源而不连接充电设备时,断开电网与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避免充电电路的元器件进入工作状态。充电电路的元器件进入工作状态。充电电路的元器件进入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路及充电器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充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电路及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充电器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其可为我们使用的各种充电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充电。充电器一般由电源IC和高频变压器等各种元器件组成开关电源,充电器给充电设备充电时,首先将220V电网电压进行整流以得到直流电,该直流电经过高频变压器和整流滤波处理后得到低压直流电。
[0003]很多时候,当我们给充电设备充完电后,只是断开了充电设备与充电器的连接,但是充电器依然插在插座上,这看似没有什么危害,其实不然。充电器插在插座上而不连接充电设备时,由于接通了电源,电源IC和各种元器件依然会处于工作状态,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发热,元器件老化也会加快,从而大大缩短充电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而不连接充电设备时,充电器会重度发热或发生短路,造成充电器自燃自爆,从而引发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路及充电器,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充电器插在插座上而没有连接充电设备时会造成各种危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路,应用于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控制开关及控制器;
[0007]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
[0008]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用于与电网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控制器与充电设备断开时,控制所述控制开关关断,以关断所述电网与所述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
[0009]可选地,还包括供电电路;
[0010]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还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用于将所述充电电路输出的充电电压或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压转换成所述控制器的供电电压。
[0011]可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二极管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0012]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用于与所述充电电路及所述充电设备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光耦、第一吸收电路、双向可控硅及第二吸收电路;
[0014]所述光耦包括发光二极管及光控双向二极管,所述双向可控硅包括控制端、第一
端及第二端;
[0015]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电网及所述第二吸收电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充电电路及所述第二吸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吸收电路并联在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吸收电路还与所述光控双向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光控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6]所述第一吸收电路及所述第二吸收电路用于吸收来自所述电网的浪涌电流或浪涌电压。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吸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及第一电容;
[0018]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串联后串接在所述电网与所述充电电路之间。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二电容;
[0020]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及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共同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光控双向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用于分别与所述电网及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连接。
[0021]可选地,还包括限流电路;
[0022]所述限流电路的一端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限流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0023]所述限流电路用于限制流经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电流。
[0024]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以及
[0025]如上所述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用于连接在所述充电电路与电网之间,以导通或关断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电网之间的连接。
[0026]可选地,所述保险丝的一端用于与电网连接,所述保险丝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
[0027]可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EMC电路及电源电路;
[0028]所述EMC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电路连接,所述EMC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用于与充电设备连接;
[0029]所述滤波电路用于滤除来自所述电网的干扰信号,所述电源电路用于将所述电网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
[0030]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开关电路及充电器。开关电路应用于充电器,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开关电路包括控制开关及控制器,控制器与控制开关连接,控制开关用来导通或关断电网与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控制器在检测到其与充电设备断开时,控制控制开关关断,从而关断电网与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因此,通过此种方式,可在充电器接通电源而不连接充电设备时,断开电网与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避免充电电路的元器件进入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003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仅作为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
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图1中或图2中提供一种开关电路的原理框图;
[00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8]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充电器100包括开关电路10和充电电路20。开关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控制开关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用于与电网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控制器与充电设备断开时,控制所述控制开关关断,以关断所述电网与所述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还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用于将所述充电电路输出的充电电压或所述充电设备输出的电压转换成所述控制器的供电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二极管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用于与所述充电电路及所述充电设备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光耦、第一吸收电路、双向可控硅及第二吸收电路;所述光耦包括发光二极管及光控双向二极管,所述双向可控硅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电网及所述第二吸收电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路及所述第二吸收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吸收电路并联在所述双向可控硅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吸收电路还与所述光控双向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光控双向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妍杰陈艳华周述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