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552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4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包括箱体,所述第三转动杆中部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顶端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前后两端的内部通孔处均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部底端设置有U型框且U型框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架顶端中部设置有蜂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周围蜂种的靠近,并在处理器的作用下通过继电器激活双头电机的转动,使齿条板在横杆上向外侧滑动,同时通过U型框内的蜂蜡将蜂种吸引进入箱体内部,然后在继电器的作用下通过双头电机带动齿条板向内侧移动,从而起到防止蜂种飞出箱体的作用,提高了收集率,值得大力推广。值得大力推广。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养蜂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

技术介绍

[0002]蜂通常指所有蜜蜂总科的昆虫,主要分为两类:胡蜂科及蜂族,和蚂蚁同属膜翅目,普通蜜蜂只是其中一科,所有的蜂都以花蜜和花粉为食物,并在为虫媒花授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0003]在现阶段的蜂种收集器中,存在收集效率不高的问题,传统方式中都是通过在箱体内设置蜂蜡吸引蜂种的进入,进入箱体内的蜂种易出现离开箱体的情况,从而影响对蜂种收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头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左右两侧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双头电机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外侧一端的后方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内部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前侧的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顶端相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内部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中部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顶端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前后两端的内部通孔处均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部底端设置有U型框且U型框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U型框底端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端中部设置有蜂蜡,所述箱体顶部左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箱体底部内壁的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处理器,所述箱体底部内壁的右端与处理器相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继电器。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第二转动杆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箱体前后两端的内壁上。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主动轮均通过皮带与从动轮相连。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齿条板前后两端均滑动连接在箱体的内壁上。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第三转动杆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箱体前后两端的内壁上。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横杆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箱体左右两端的内壁上。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箱体顶端中心处与U型框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开口。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相连,所述处理器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继电器相连。
[002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中,通过超声比传感器检测周围蜂种的靠近,并在处理器的作用下通过继电器激活双头电机的转动,是齿条板在横杆上向外侧滑动,同时通过U型框内的蜂蜡将蜂种吸引至箱体内部,然后在继电器的作用下通过双头电机带动齿条板向内侧移动,从而起到防止蜂种飞出箱体的作用,提高了收集率,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中箱体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箱体;2、继电器;3、双头电机;4、第一转动杆;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第二转动杆;8、主动轮;9、从动轮;10、第三转动杆;11、直齿轮;12、齿条板;13、横杆;14、U型框;15、支撑架;16、蜂蜡;17、超声波传感器;18、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参照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包括箱体1,箱体1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头双头电机3,双头电机3左右两侧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第一转动杆4远离双头电机3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5外侧一端的后方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6内部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7,第二转动杆7前侧的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8,主动轮8顶端相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从动轮9,从动轮9内部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10,第三转动杆10中部外径处均
固定连接有直齿轮11,直齿轮11顶端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板12,齿条板12前后两端的内部通孔处均滑动连接有横杆13,横杆13中部底端设置有U型框14且U型框14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内壁上,通过双头电机3带动两侧第一转动杆4的转动,第一转动杆4带动外侧一端第一锥齿轮5的转动,第一锥齿轮5带动相对应的第二锥齿轮6的转动,第二锥齿轮6带动内部第二转动杆7的转动,第二转动杆7带动前侧主动轮8的转动,主动轮8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9的转动,从动轮9带动内部第三转动杆10的转动,第三转动杆10带动中部直齿轮11的转动,直齿轮11带动顶端相对应的齿条板12的转动,从而实现两侧齿条板12同时在横杆13上进行滑动,U型框14底端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顶端中部设置有蜂蜡16,通过U型框14内的蜂蜡16靠近箱体1的蜂种吸引至箱体1内部,箱体1顶部左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超声波传感器17,箱体1底部内壁的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处理器18,箱体1底部内壁的右端与处理器18相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继电器2,当蜂种靠近箱体1时,阻碍了超声波传感器17的正常信号传递,此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17将信息传输至处理器18内,由处理器18经继电器2激活双头电机3的工作。
[0029]第二转动杆7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蜂用蜂种收集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头双头电机(3),所述双头电机(3)左右两侧驱动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4),所述第一转动杆(4)远离双头电机(3)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所述第一锥齿轮(5)外侧一端的后方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6),所述第二锥齿轮(6)内部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7),所述第二转动杆(7)前侧的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8),所述主动轮(8)顶端相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从动轮(9),所述从动轮(9)内部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杆(10),所述第三转动杆(10)中部外径处均固定连接有直齿轮(11),所述直齿轮(11)顶端均啮合连接有齿条板(12),所述齿条板(12)前后两端的内部通孔处均滑动连接有横杆(13),所述横杆(13)中部底端设置有U型框(14)且U型框(14)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内壁上,所述U型框(14)底端内壁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顶端中部设置有蜂蜡(16),所述箱体(1)顶部左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超声波传感器(17),所述箱体(1)底部内壁的左端中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英刘昭溢刘龙文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蜜甄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