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渠或沟渠专用U形预制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532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渠或沟渠专用U形预制块,包括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第一预制块的第一块体和第二预制块的第二块体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对U形槽,两个U形槽间隔设置,其间隙形成第一水土交换孔;一上连接单元,具有一对上连接梁,其中一个上连接梁浇筑在第一边墙顶部,另一个上连接梁浇筑在两所述第二边墙顶部;一下连接单元,具有下连接梁,其中一个下连接梁浇筑在两个第一边墙的下部,另一个下连接梁浇筑在两个第二边墙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的工厂预制和量化生产,减少现场土方开挖量和施工量,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特别适用于狭小空间的沟渠或河渠的施工。工。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渠或沟渠专用U形预制块


[0001]本技术涉及河渠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渠或沟渠专用U形预制块。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数量剧增,尤其在人口建筑密集区域,河渠(或沟渠)的边界空间不断被侵占,河渠往往还要兼顾排涝和清淤,使得原本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河渠(或沟渠)逐渐缩窄,导致河渠漫滩区消失。同时由于河道越治越陡峭,导致水体快速流向主河道,降低了河道的蓄滞洪功能。为此,河渠两岸设计有生态护坡,以达到防洪防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兼顾环境绿化和景观。
[0003]然而,现有河渠通常是采用现场浇筑或砌筑方式施工渠底和边墙,浇筑完成后再在水利护坡表面种植草皮。然而,现场浇筑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土方开挖,开挖量较大,难以满足狭小空间的沟渠施工需求;另外,现场浇筑渠底和砌筑边墙的工作量大, 现场施工周期长且施工效率低下;再者,现有河渠的渠底和边墙与土体无接触,无法实现护坡与河渠内水体的水土交换,无法为草皮提供水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渠或沟渠专用U形预制块,可在工厂大量预制,特别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渠或沟渠专用U形预制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所述第一预制块包括第一块体和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预制块包括第二块体和第二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对U形槽,每个所述U形槽均为由水平设置的底板、第一边墙和第二边墙浇筑而成,且两个U形槽间隔设置,其间隙形成第一水土交换孔;一上连接单元,具有一对沿河流方向的上连接梁,其中一个所述上连接梁浇筑在两所述第一边墙的顶部,而另一个上连接梁浇筑在两所述第二边墙顶部;及一下连接单元,具有一对沿河流方向的下连接梁,其中一个所述下连接梁浇筑在两第一边墙的下部,而另一个下连接梁浇筑在两个第二边墙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渠或沟渠专用U形预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的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边墙的拐角处设置第一腋角,U形槽的底板和所述第二边墙的拐角处设置有第二腋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渠或沟渠专用U形预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土交换孔沿顺水流方向的宽度为0.3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渠或沟渠专用U形预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东辉庞巧东冯光伟李剑锋徐涛郭冬芬赵通阳刘春丽李孟洋王德勇刘智慧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