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510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支撑组件、并网逆变器和光伏电池板,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外部连接有第一螺母副,所述第一螺母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加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光伏电池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可调节式支撑组件能够实现对光伏电池板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电池板在夏冬两季实现最佳的辐射角度,同时通过清洁组件便于对电池板的表面进行灰尘清理。洁组件便于对电池板的表面进行灰尘清理。洁组件便于对电池板的表面进行灰尘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具体为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光伏电池方阵、并网逆变器组成的光伏发电设施,不经过蓄电池储能,通过并网逆变器直接将电能输入公共电网,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相比离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省掉了蓄电池储能和释放的过程,减少了其中的能量消耗,节约了占地空间,还降低了配置成本。
[0003]然而现有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所使用的光伏电池方阵在进行电池的安装时,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对光伏电池的去安装倾斜,进而导致其光伏电池的倾斜角度无法进行调节,从而在不同季节的使用过程中,其倾斜角度对其发电量造成影响,此外现有的光伏电池方阵的护外安装,容易导致电池的表面堆积灰尘,从而永祥光伏电池的透光率,进一步降低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0004]因此,提出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系统中光伏电池无法进行倾斜角度调节和电池表面堆积灰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支撑组件、并网逆变器和光伏电池板,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外部连接有第一螺母副,所述第一螺母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有加固杆,所述调节杆与加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光伏电池板,所述光伏电池板的下方连接有并网逆变器。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丝杠的左右两端皆套接有轴承座,且第一丝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第一丝杠与第一螺母副呈啮合连接,所述底板的上方开设有滑槽,且内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调节杆通过转轴呈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加固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下方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
[0009]进一步,所述滑轨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表面,且处于前后两端,所述滑轨与滑动座呈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的左侧开设有通孔,且处于螺纹筒的下方,所述螺纹筒与紧固螺栓呈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座与杆体通过转动销呈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毛刷辊,所述毛刷辊的右侧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毛刷辊的右侧连接有第二螺母副,所述第一齿轮的外部连接
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下方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右侧连接有第一锥形齿,所述第一锥形齿的右侧连接有第二锥形齿,所述第二锥形齿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杠。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丝杠处于安装框的内部,且安装框的内壁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螺母副与第二丝杠呈啮合连接,所述毛刷辊通过滚珠轴承与第二螺母副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与第二锥形齿呈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锥形齿的中心通过转轴连接在安装框的内部,且呈转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可调节式支撑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系统中光伏电池的安装角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根据不同季节的使用,实现对光伏电池板的角度调节,时光伏电池板能够在夏冬两季实现最佳的辐射角度,得到发电最大化。
[0014]2、本技术通过清洁组件的设置,方便对光伏电池板的表面进行灰尘清理,从而避免电池板上方堆积灰尘,导致电池板的透光率降低,从而影响电池板的发电效率,从而通过清洁组件的设置,方便对电池板的表面进行灰尘清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支撑组件;11、底板;12、第一丝杠;13、第一螺母副;14、转动座;15、调节杆;16、加固杆;161、杆体;162、滑动座;163、滑轨;164、螺纹筒;165、紧固螺栓;17、支撑架;2、清洁组件;21、安装框;22、毛刷辊;23、第一齿轮;24、第二螺母副;25、链条;26、第二齿轮;27、第一锥形齿;28、第二锥形齿;29、第二丝杠;3、并网逆变器;4、光伏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3]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支撑组件1、并网逆变器3和光伏电池板4,支撑组件1包括底板11,底板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丝杠12,第一丝杠12的外部连接有第一螺母副13,第一螺母副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4,转动座14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调节杆15,底板11的上表面连接有加固杆16,调节杆15与加固杆16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架17,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清洁组件2的辅助支撑,同时通过调节杆15的角度调节,能够实现对支撑架17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对清洁组件2进行角度调节使用。
[0024]支撑架1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清洁组件2,清洁组件2的内部设置有光伏电池板4,光伏电池板4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光伏电池板4的作用是将太阳的光能转化为电
能后,输出直流电存入蓄电池中,光伏电池板4的下方连接有并网逆变器3,将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发出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
[0025]第一丝杠12的左右两端皆套接有轴承座,且第一丝杠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第一丝杠12与第一螺母副13呈啮合连接,底板11的上方开设有滑槽,且内部连接有转动座14,转动座14与调节杆15通过转轴呈转动连接,通过第一丝杠12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螺母副13进行位置移动,进一步能够带动调节杆15进行角度调节支撑,从而实现对支撑架17的左端高度调节,进一步实现对支撑架17的角度调节。
[0026]加固杆16包括杆体161,杆体161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滑动座162,滑动座162的下方连接有滑轨163,滑轨1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筒164,螺纹筒164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165,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支撑架17进行辅助支撑,提高支撑架17的稳定性,且通过紧固螺栓165的松紧安装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包括支撑组件(1)、并网逆变器(3)和光伏电池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丝杠(12),所述第一丝杠(12)的外部连接有第一螺母副(13),所述第一螺母副(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4),所述转动座(14)的上方活动连接有调节杆(15),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连接有加固杆(16),所述调节杆(15)与加固杆(16)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架(17),所述支撑架(17)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清洁组件(2),所述清洁组件(2)的内部设置有光伏电池板(4),所述光伏电池板(4)的下方连接有并网逆变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12)的左右两端皆套接有轴承座,且第一丝杠(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第一丝杠(12)与第一螺母副(13)呈啮合连接,所述底板(11)的上方开设有滑槽,且内部连接有转动座(14),所述转动座(14)与调节杆(15)通过转轴呈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16)包括杆体(161),所述杆体(161)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滑动座(162),所述滑动座(162)的下方连接有滑轨(163),所述滑轨(1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筒(164),所述螺纹筒(164)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16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永光孙岭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英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