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烹调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8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保温烹调容器,其具有一外容器及一内容器,其是由一具有隔热保温构造由有底筒状的内筒及外筒所构成的外容器,一可封闭该外容器开口部具有隔热保温性的外容器盖,一出入自如地设于上述外容器内具有盖子的内容器所组成,其特征是在上述内容器的底面上,贴设有铝或铜等热传导性佳的材料形成高热传导性的热传导层。该内容器的热传导损失小,不至于使其内收容的食物烧焦。(*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温烹调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容器热损失小,不至于使被收容食物烧焦的保温烹调容器。本技术设计人等曾开发出一种如图6所示的具有一内容器2及一真空隔热性的外容器1,可供将食物与水、酒等的液体置于内容器2中加热至沸腾等温度后,再盖上内容器的盖子13并置于隔热性的外容器1内,再盖上外容器的盖子3,而利用内容器2及食物中所蓄留的热将食物焖熟的保温烹调容器。此种保温烹调容器,由于使用方便、节省能源、省时、安全、随时提供热食、可使食物营养不流失,且适于携带之故,已在台湾及世界各地广为流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又,由于具有上述各种良好的特点,已在台湾取得多项专利。但设计人不以此为自满,仍努力研发将其作更进一步的改良。早先,上述的内容器2,如图7所示,是由不锈钢所制成,但是,其传热效果不均匀,以致在加热时,其内容置的食物有烧焦之虞,而成为其问题。又,此种不锈钢的内容器不适用于电磁炉。为了消除上述问题,设计人等曾开发出一种由三层钢所制成的上述内容器2,上述三层钢的中央内层为碳钢,其二侧的不锈钢外层为薄至0.2mm。此种内容器的传热效果较均匀,易于加热,同时,也较不易于生锈,又适用于电磁炉。然而,上述三层钢的外层不锈钢,仍会因水垢或氧化等而腐蚀,以致使内层的碳钢锈会由腐蚀处渗出,不仅造成污染,同时还会造成传热效果的降低,而成为其问题。更重要的是,内容器2内的食物,仍有烧焦之虞。更具体而言,内容器2内的食物,若为生食而经第一次煮烧时,食物周围的水等液体较清,较不易于烧焦,但是,当该内容器2内的食物为熟食,而其周围的汤汁较浓时,再次加热会使得该内容器2的内面,特别是底部附近的食物和/或汤汁等烧焦。究其原因,内容器2底面的传热不均匀是重要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保温烹调容器,使其内容器的热传导损失小,且不至于使收容的食物烧焦,可使食物烹调得更为可口。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烹调容器,使其借由磁性强的物质,使内容器及将其加热的电磁炉的热效率得以提高。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保温烹调容器,其由一具有隔热保温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设于该内容器开口上的内容器盖,一可封闭该外容器开口部具有隔热保温性的外容器盖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容器的底面上,贴设有铝或铜等热传导性佳的材料,形成高热传导性的热传导层。前述的保温烹调容器,其中所述热传导性佳材料形成的热传导层是由底面上连续延伸至该内容器的外周侧面上。一种保温烹调容器,其由一具有隔热保温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设于该内容器开口上的内容器盖,一可封闭该外容器开口部具有隔热保温性的外容器盖所组成,其中上述内容器的底面上,贴设有铝或铜等热传导性佳的材料,形成高热传导性的热传导层;该材料形成的热传导层上,又贴设有SUS430等磁性强的物质,形成磁性物质层。前述的保温烹调容器,其中所述的热传导性佳材料的热传导层和/或磁性强物质的磁性物质层是由底面上连续延伸至该内容器的外周侧面上。一种保温烹调容器,其由一具有隔热保温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设于该内容器开口上的内容器盖,一可封闭该外容器开口部具有隔热保温性的外容器盖所构成,其中上述内容器的底面上,贴设有SUS430等磁性强的物质,形成磁性物质层;该磁性物质层上,又贴设有铝或铜等热传导性佳的材料,形成高热传导性的热传导层。前述的保温烹调容器,其中所述的磁性强物质的磁性物质层和/或热传导佳材料的热传导层是由底面上连续延伸至该内容器的外周侧面上。前述的保温烹调容器,其中所述的外容器其隔热保温结构为真空隔热保温结构。前述的保温烹调容器,其中所述的外容器由金属制成,或由玻璃、树脂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内容器其底面上,贴设有甚至延伸至其外周侧面上的铝或铜等的热传导性佳的材料层,可尽量避免热传导的损失,可使内容器内的食物及汤汁等不会烧焦,同时还可使食物更为可口。再者,在上述热传导性的材料层之外又贴设有SUS430等的磁性强的物质层时,可提高将其加热的电磁炉及内容器的热效率,同时还可增大蓄热效果,提高焖烧时的保温效率,诚为一具有多重功效的新设计,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保温烹调容器的整体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容器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容器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内容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内容器的再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6是习用保温烹调容器的剖面图。图7是习用保温烹调容器内容器的剖面图。1 外容器2 内容器3 外容器盖3a上盖体3b下盖体3c隔热材料4 肋状壁5 凸部6 铰接轴7 肩部件8 底部件9 扭力弹簧10 铰接部10a铰接部的容器侧壁部10b铰接部的壁部13 内容器的盖子13a盖柄14 热传导性佳的物质(Al、Cu等)15 磁性强的物质(SUS430等)20 钩部20a钩爪21 铰接轴22 弹性体25 钩卡止部26 卡止部顶面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保温烹调容器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保温烹调容器,其大致由一具有隔热保温构造由有底圆筒状内筒及外筒所构成的可为金属制成的外容器1,一覆设于该外容器1底部上树脂制成的底部件8,一可封闭该外容器1开口部具有隔热保温性的外容器盖3,一出入自如地设于上述外容器1内具有盖子13的内容器2所组成。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在于,在内容器2的底面上,贴设有特殊的材料层。请参阅图2所示,该内容器2的底面上,贴设有铝或铜等热传导性佳的材料14,形成高传导性的热传导层,借此,可大力地抑制热传导损失,同时,还因热传导佳的原因,使内容器2内的食物烧焦的情况可获得避免。图3所示的实施例,其内容器2底面上所贴设的热传导性佳材料14的热传导层,其与图2中所示结构相同,但其是由底面上延伸至该内容器2外周侧面的一部份,如此,能使热传导更均匀,防止内容器2内的食物烧焦。图4所示的实施例,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热传导性佳材料14的热传导层上,又贴设有SUS430等的磁性强的物质15,而形成磁性物质层。借由贴设此一磁性物质层,在以电磁炉加热时,可提高电磁炉及内容器的热效率。在图1所示的本技术中,即是设置有该种图4所示结构的内容器2。图5所示的实施例,其内容器2的底面及外周侧面上所贴设的热传导性佳材料14的热传导层,其与图3中所示的结构相同,但该材料14的热传导层的全面上,又贴设有SUS430等的磁性强的物质15,形成磁性物质层,其除了如图4实施例所述的在以电磁炉加热时,可提高电磁炉及内容器热效率的功效以外,还可使热传导更为均匀,防止内容器内的食物烧焦。特别要提及的是,图3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其内容器2的底面及外周侧面上贴设的热传导性佳的材料14及磁性强的物质15,还在内容器2置于外容器1内进行隔热保温(焖烧)烹调时,具有蓄热的效果,可提高其保温效率。上述外容器1除了可以金属制成以外,还可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温烹调容器,其由:一具有隔热保温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设于该内容器开口上的内容器盖,一可封闭该外容器开口部具有隔热保温性的外容器盖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容器的底面上,贴设有铝或铜热传导性佳的材料,形成高热传导性的热传导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容器的底面上,贴设有铝或铜热传导性佳的材料,形成高热传导性的热传导层;该材料形成的热传导层上,又贴设有SUS430磁性强的物质,形成磁性物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烹调容器,其由一具有隔热保温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设于该内容器开口上的内容器盖,一可封闭该外容器开口部具有隔热保温性的外容器盖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容器的底面上,贴设有铝或铜热传导性佳的材料,形成高热传导性的热传导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容器的底面上,贴设有铝或铜热传导性佳的材料,形成高热传导性的热传导层;该材料形成的热传导层上,又贴设有SUS430磁性强的物质,形成磁性物质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温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热传导性佳材料的热传导层和/或磁性强物质的磁性物质层是由底面上连续延伸至该内容器的外周侧面上。4.一种保温烹调容器,其由一具有隔热保温构造的外容器,一出入自如地设于该外容器内的内容器,一载设于该内容器的开口上的内容器盖,一可封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精一新井义典松田州央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酸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