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凹式绿地的疏水排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87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43
一种下凹式绿地的疏水排渣结构,包括排水渠、障碍面及导水管道,该导水管道穿过障碍面与排水渠、下凹式绿地连通,所述导水管道与排水渠连通的管口处设有滤网;所述排水渠的外侧与下凹式绿地的周边路面衔接,所述障碍面与下凹式绿地衔接,该障碍面的标高高于所述周边路面的标高;其特征在在于:所述排水渠贴合障碍面侧壁的底面处,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槽,该升降槽位置与导水管道管口位置对应,所述升降槽内设有轮廓契合,并做升降滑动配合的排渣升降台,所述排渣升降台的顶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底面呈朝向障碍面的斜坡,所述排渣升降台的两侧设有处于升降槽外的浮力球,该排渣升降台外周面上设贯穿设置有若干滤孔。周面上设贯穿设置有若干滤孔。周面上设贯穿设置有若干滤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凹式绿地的疏水排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下凹式绿地的疏水排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下凹式绿地是指比周边道路或地面低的绿地,利用植被截流和土壤渗透、积蓄、下渗、净化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生态型雨水渗透设施。下凹式绿地能够截留污染物、净化雨水径流水质,减少水体污染;增加土壤入渗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灌溉用水;增加渗透面积,减少热岛效应;还能够削减洪峰流量,减少洪涝灾害。
[0003]现有下凹式绿地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周边路面的径流导入下凹式绿地时,存在将路面垃圾、落叶等杂物一并导入,造成绿地变成垃圾地。如果简单的设置滤网,随着垃圾堆积,极容易造成滤网处堵塞,一定时间没有得到清理,就会浸泡形成臭水。因此,需要一种结构能辅助人工,对滤网处的垃圾进行清理。
[0004]而且,下凹式绿地中植物生长过高后,会遮挡凹陷,行人稍不注意,极容易落入坑中,造成危险。且下凹式绿地内容易滋生蚊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下凹式绿地的疏水排渣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一种下凹式绿地的疏水排渣结构,包括排水渠、障碍面及导水管道,该导水管道穿过障碍面与排水渠、下凹式绿地连通,所述导水管道与排水渠连通的管口处设有滤网;所述排水渠的外侧与下凹式绿地的周边路面衔接,所述障碍面与下凹式绿地衔接,该障碍面的标高高于所述周边路面的标高;所述排水渠贴合障碍面侧壁的底面处,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槽,该升降槽位置与导水管道管口位置对应,所述升降槽内设有轮廓契合,并做升降滑动配合的排渣升降台,所述排渣升降台的顶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底面呈朝向障碍面的斜坡,所述排渣升降台的两侧设有处于升降槽外的浮力球,该排渣升降台外周面上设贯穿设置有若干滤孔。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滤网未堵塞时,周末路面导入排水渠的径流,正常流入下凹式绿地,此时排水渠不存在积水,浮力球没有上升,排渣升降台处于升降槽内。而当随着杂物堆积,滤网被堵塞后,随着积水堆积,浮力球随之上升,带动排渣升降台上升,排渣升降台顶面的凹槽,将导水管道管口处的杂物顶至障碍面,随凹槽斜坡滑入障碍面。同时露出外周面的滤孔,积水通过滤孔进入导水管道,进行排出,积水下降后,排渣升降台自行落下复位。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障碍面顶面设有收集槽,该收集槽设有若干贯穿至导水管道内的滤孔。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收集槽便于收集杂物,统一清理。设置的滤孔,防止收集槽内积水发臭,即时排入导水管道。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下凹式绿地上铺设有土工格栅。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的土工格栅,在下凹式绿地的开口处形成保护网,既不遮挡植物生长,又防止摔落。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障碍面上设有灭蚊灯。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时杀灭蚊虫。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滤网与导水管道管口做可拆卸的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清理导水管道。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1;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2。
[0019]其中,1

排水渠、2

障碍面、21

收集槽、3

导水管道、4

下凹式绿地、5

周边路面、61

升降槽、62

排渣升降台、63

凹槽、64

浮力球、65

滤孔、7

土工格栅、8

灭蚊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3所示,一种下凹式绿地4的疏水排渣结构,包括排水渠1、障碍面2及导水管道3,该导水管道3穿过障碍面2与排水渠1、下凹式绿地4连通,所述导水管道3与排水渠1连通的管口处设有滤网;所述排水渠1的外侧与下凹式绿地4的周边路面5衔接,所述障碍面2与下凹式绿地4衔接,该障碍面2的标高高于所述周边路面5的标高;所述排水渠1贴合障碍面2侧壁的底面处,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槽61,该升降槽61位置与导水管道3管口位置对应,所述升降槽61内设有轮廓契合,并做升降滑动配合的排渣升降台62,所述排渣升降台62的顶面设有凹槽63,该凹槽63的底面呈朝向障碍面2的斜坡,所述排渣升降台62的两侧设有处于升降槽61外的浮力球64,该排渣升降台62外周面上设贯穿设置有若干滤孔65。
[0021]当滤网未堵塞时,周末路面导入排水渠1的径流,正常流入下凹式绿地4,此时排水渠1不存在积水,浮力球64没有上升,排渣升降台62处于升降槽61内。而当随着杂物堆积,滤网被堵塞后,随着积水堆积,浮力球64随之上升,带动排渣升降台62上升,排渣升降台62顶面的凹槽63,将导水管道3管口处的杂物顶至障碍面2,随凹槽63斜坡滑入障碍面2。同时露出外周面的滤孔65,积水通过滤孔65进入导水管道3,进行排出,积水下降后,排渣升降台62自行落下复位。
[0022]所述障碍面2顶面设有收集槽21,该收集槽21设有若干贯穿至导水管道3内的滤孔65。
[0023]设计的收集槽21便于收集杂物,统一清理。设置的滤孔65,防止收集槽21内积水发臭,即时排入导水管道3。
[0024]所述下凹式绿地4上铺设有土工格栅7。
[0025]铺设的土工格栅7,在下凹式绿地4的开口处形成保护网,既不遮挡植物生长,又防止摔落。
[0026]所述障碍面2上设有灭蚊灯8。
[0027]即时杀灭蚊虫。
[0028]所述滤网与导水管道3管口做可拆卸的连接。
[0029]便于清理导水管道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凹式绿地的疏水排渣结构,包括排水渠、障碍面及导水管道,该导水管道穿过障碍面与排水渠、下凹式绿地连通,所述导水管道与排水渠连通的管口处设有滤网;所述排水渠的外侧与下凹式绿地的周边路面衔接,所述障碍面与下凹式绿地衔接,该障碍面的标高高于所述周边路面的标高;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贴合障碍面侧壁的底面处,沿竖直方向设有升降槽,该升降槽位置与导水管道管口位置对应,所述升降槽内设有轮廓契合,并做升降滑动配合的排渣升降台,所述排渣升降台的顶面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底面呈朝向障碍面的斜坡,所述排渣升降台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飞飞张建勇董文鹤李渊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众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