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54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进气系统、反应系统、电源供电系统、排气系统及产物检测系统。所述的进气系统提供了用于液体燃料进样及蒸发的液体燃料泵和蒸发罐;反应系统中包括双层介质阻挡放电结构的石英流动管以及电加热炉,可以在不同温度下获得均匀、高能量、高密度的非平衡等离子体;电源供电系统可以满足多种放电形式的要求;产物检测系统中包含的活塞式负压气体收集装置可以满足负压环境下进行实验的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宽广压力和温度范围以及多种电源形式下进行等离子体辅助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和方法,有助于气液燃料关于等离子体—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以及相关机理的发展。究以及相关机理的发展。究以及相关机理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燃烧
,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作为车辆、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来源,在现代交通运载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燃料的着火与燃烧,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有着极大的影响。节能减排和发展清洁替代燃料的能源趋势,对发动机的燃烧技术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等离子体作为不同于气、液、固的物质第四态,其中包含的电子、离子、活性自由基、激发态组分等粒子可以通过热效应、动力学效应以及输运效应对燃烧起到促进作用。等离子体辅助燃烧作为一种调控发动机点火与燃烧特性的新型技术手段,在拓宽着火极限、缩短着火延迟时间、提高火焰稳定性等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应用价值。等离子体助燃技术中最常采用的是非平衡等离子体,即电子温度较高,而离子和中性粒子的温度较低,这种等离子体可以通过介质阻挡放电、滑动弧放电、电晕放电和微波放电等方式产生。
[0003]目前,等离子体辅助气体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和模拟研究被更多地关注,而液体燃料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另外,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燃烧的动力学增强作用在低温条件下更为显著,但是由于等离子体反应与燃烧反应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具体是一种能够在不同放电形式及不同反应温度的条件下,气体或液体燃料在等离子体辅助氧化、热解或重整反应过程中,对其中间反应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的实验装置,有利于气液燃料的等离子体

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及相关机理的发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用于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在等离子体中的氧化、热解和重整研究,包括进气系统、反应系统、电源供电系统、产物检测系统及排气系统;
[0007]进气系统,用于提供稀释气体及燃料气体的混合与加热,当燃料为液体时,首先将液体燃料气化,再与稀释气体进行混合;
[0008]反应系统,用于为实验过程提供温度、压力可控的反应区域,同时提供双介质阻挡放电结构,产生均匀的非平衡等离子体;
[0009]电源供电系统,用于提供持续的电场,检测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确保反应过程中有非平衡等离子的参与;
[0010]产物检测系统,用于收集恒定体积的反应产物并对其离线检测,实现能源转换过程中微观组分的诊断与分析;
[0011]排气系统,用于控制反应器中的压力变化,并将反应产生的气体排出系统。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进气系统包括气体燃料、质量流量计、流量计控制器、液体燃料、液体注射泵、加热带以及蒸发罐;
[0013]气体燃料以及稀释气体通过质量流量计连接至不锈钢管中进行加热与混合,质量流量计由流量计控制器为其提供电源并控制流量;
[0014]若为燃料为液体,液体通过液体注射泵连接至蒸发罐进行气化,蒸发罐外设置的加热带被设定为目标燃料沸点以上的温度,蒸发后的气体与稀释气同样在不锈钢管中进行加热与混合。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反应系统包括电加热炉、石英流动管、K型热电偶、数字温度计、密封法兰、外置铜环电极、内置铜棒电极以及包覆在铜棒电极上的石英管;
[0016]整个反应结构的两端由密封法兰结合橡胶圈密封,反应器温度由电加热炉控制;外置铜环电极、石英流动管、内置铜棒电极以及包覆在铜棒电极上的石英管四个部件之间保证预设的同轴度,从而构成均匀的放电区域;反应气体能够由进气端进入石英流动管后流经放电区域,从排气端流出;K型热电偶通过密封法兰上的开孔放置进石英流动管内对反应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探头处位于放电区域末端以避免对放电的干扰。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电压探头、电流探头、示波器以及放电电源;
[0018]放电电源的正负两极分别接在外置铜环电极和内置铜棒电极上,为其提供电压,放电电压和电流通过电压探头和电流探头探测并在示波器上显示记录。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该实验平台支持多种放电电源产生的等离子体放电。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石英流动管具有双层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其能够产生更加均匀的放电电场。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电加热炉为燃料反应提供了298K

1200K宽广范围的初始温度条件;
[0022]K型热电偶的放置位置能够使其监测到真实的燃料与等离子体的反应温度,且有效避免了热电偶对放电电场的影响。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产物检测系统包括负压气体收集装置、真空计、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及计算机;
[0024]反应后的气体由负压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并压缩,收集装置内的压力由真空计检测,压缩后的反应气体进入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分检测,并将结果反馈于计算机上。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负压气体收集装置的使用允许反应在绝压0

100kPa的负压条件下进行。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产物排气系统包括微量调节阀和真空泵;
[0027]通过旋转调节微量阀,控制从真空泵排入大气的气量,进一步控制反应结构中的压力,使其恒定在负压状态,并将多余产物气体及时排出。
[0028]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首先通过进气系统实现气体或液体燃料与稀释气体的混合及进气,接着外加电压通过
在石英流动管的内外电极间放电产生等离子体,与流入石英管的气体发生反应,产物气体被负压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并增压到一个大气压以上,使产物气体可以顺利进入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分析。概括来说,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0]1、本专利技术可用于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在等离子体中的氧化、热解和重整研究。
[0031]2、本专利技术通过双层介质阻挡放电结构产生更加均匀的放电电场。
[0032]3、本专利技术支持多种电源形式产生的等离子体放电。
[0033]4、本专利技术通过电炉加热为燃料反应提供了宽广范围的初始温度条件。
[0034]5、本专利技术中热电偶的放置位置可以使其监测到真实的燃料与等离子体的反应温度,且有效避免了热电偶对放电电场的影响。
[0035]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负压气体收集装置允许燃料反应在负压条件下进行。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结构图。
[0037]图2为双层介质阻挡放电结构放电区域的局部剖视图。
[0038]图3为双层介质阻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实验平台用于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在等离子体中的氧化、热解和重整研究,包括进气系统、反应系统、电源供电系统、产物检测系统及排气系统;进气系统,用于提供稀释气体及燃料气体的混合与加热,当燃料为液体时,首先将液体燃料气化,再与稀释气体进行混合;反应系统,用于为实验过程提供温度、压力可控的反应区域,同时提供双介质阻挡放电结构,产生均匀的非平衡等离子体;电源供电系统,用于提供持续的电场,检测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确保反应过程中有非平衡等离子的参与;产物检测系统,用于收集恒定体积的反应产物并对其离线检测,实现能源转换过程中微观组分的诊断与分析;排气系统,用于控制反应器中的压力变化,并将反应产生的气体排出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进气系统包括气体燃料(1)、质量流量计(3)、流量计控制器(4)、液体燃料(2)、液体注射泵(5)、加热带(7)以及蒸发罐(6);气体燃料(1)以及稀释气体通过质量流量计(3)连接至不锈钢管中进行加热与混合,质量流量计(3)由流量计控制器(4)为其提供电源并控制流量;若为燃料为液体,液体通过液体注射泵(5)连接至蒸发罐(6)进行气化,蒸发罐(6)外设置的加热带(7)被设定为目标燃料沸点以上的温度,蒸发后的气体与稀释气同样在不锈钢管中进行加热与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辅助气液燃料氧化、热解和重整的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反应系统包括电加热炉(8)、石英流动管(9)、K型热电偶(10)、数字温度计(11)、密封法兰(12)、外置铜环电极(24)、内置铜棒电极(25)以及包覆在铜棒电极上的石英管(26);整个反应结构的两端由密封法兰(12)结合橡胶圈密封,反应器温度由电加热炉(8)控制;外置铜环电极(24)、石英流动管(9)、内置铜棒电极(25)以及包覆在铜棒电极上的石英管(26)四个部件之间保证预设的同轴度,从而构成均匀的放电区域;反应气体能够由进气端进入石英流动管(9)后流经放电区域,从排气端流出;K型热电偶(10)通过密封法兰(12)上的开孔放置进石英流动管(9)内对反应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探头处位于放电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二江周萌赵韵殷阁媛黄佐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