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土堆山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447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填土堆山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支撑锚墩插入软土体内,再对软土体进行固化形成软土固化体;在抗滑桩与软土固化体之间设置桩前支撑体,并在纵向相邻的抗滑桩之间设置桩底连梁和拱形挡板;抗滑桩的内部设置内置锚定板,并在补强撑筋的外侧浇筑混凝土形成平衡支撑体;在拉筋锚板与抗滑桩之间设置稳固拉筋,并在拉筋锚板的上部设置扶壁支撑体;在隔水墙带的布设部位预设条带留置体,并在墙带布设槽内依次设置反滤填充体、反滤条带和隔水墙带;在挡水条带与抗滑桩和拱形挡板的间隙设置轻质封闭体,并在轻质封闭体的上表面设置坡底排水沟。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提升现场施工效率,而且可以改善支挡结构的受力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填土堆山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场施工效率高、支挡结构的受力性能好的垃圾填土堆山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土木工程,适用于垃圾填土堆山工程。
[0002]
技术介绍
:由于城市的发展,基础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垃圾消纳处理问题日益突出,将城市垃圾作为材料进行填土堆山,不但可以解决城市垃圾存储和再利用问题,而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符合当下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在垃圾填土堆山施工过程中,如何改善支挡结构的受力性能,防止垃圾的二次污染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重难点。
[0003]目前已有一种深层填土边坡的网状支挡结构(公开号CN107419734A),其包括竖向钢管、横向钢管以及斜向钢管,竖向钢管沿边坡坡顶至边坡坡面嵌入在边坡体内,横向钢管以及斜向钢管由边坡坡面嵌入边坡体内,竖向钢管、横向钢管以及斜向钢管内分别高压注浆,形成凝固浆体;深厚填土边坡的网状支挡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钢管的连接层,连接层铺设在边坡顶和斜坡上,竖向钢管上端连接连接层,下端嵌入坡体,斜向钢管上端连接连接层,下端嵌入坡体,横向钢管上端连接连接层,下端嵌入坡体;竖向粘结结构、横向粘结结构以及斜向粘结结构均在坡体内,竖向粘结结构与横向粘结结构以及斜向粘结结构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粘结结构,钢管与水泥浆和土层结合形成整体;该深层填土边坡的网状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可解决钢管稳固和多向边坡支护问题,但难以解决支挡结构受力性能改善、现场施工效率提高、城市垃圾再利用等技术难题。
[0004]鉴于此,为提高城市垃圾的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强结构的稳定性,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以同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降低墙背土压力、改善填土堆山结构排水性能的垃圾填土堆山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场施工效率高、降低墙背土压力、提升结构排水性能的垃圾填土堆山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垃圾填土堆山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勘测确定抗滑桩和拱形挡板的平面位置,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2)软土体固化:将支撑锚墩插入软土体内,并采用固化剂对软土体进行固化,形成软土固化体;3)抗滑桩打设:根据勘测确定的抗滑桩位置,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施工抗滑桩,并在抗滑桩内部距离抗滑桩顶部1/2~1/3桩长处设置内置锚定板和连接锚栓,并使连接锚栓与抗滑桩的外表面平齐;在抗滑桩与软土固化体之间设置桩前支撑体,并在桩前支撑体与软土固化体的顶面设置硬化地面;在纵向相邻的抗滑桩之间设置桩底连梁,并在桩前支撑体内预设预应力拉索,使预应力拉索与桩底连梁通过梁底锚板连接;在纵向相邻的抗滑桩
之间设置镜像相对的挡板嵌固槽;4)拱形挡板设置:使拱形挡板依次插入挡板嵌固槽内;先通过预应力拉索对拱形挡板施加紧固压力,再通过板隙封闭体封闭拱形挡板与挡板嵌固槽的空隙;5)稳固拉筋施工:在抗滑桩背离桩前支撑体侧的地基土体内设置拉筋锚板和拉筋锚墩,并在拉筋锚板与抗滑桩之间设置稳固拉筋;在拉筋锚板的上部设置宽度与抗滑桩宽度相同的扶壁支撑体;6)平衡支撑体施工:将补强撑筋与连接锚栓通过螺杆连接,并在补强撑筋的外侧浇筑混凝土形成平衡支撑体;7)下层回填体施工:根据设计填筑高度要求,进行下层回填体的填筑施工,将填料压实度控制在0.8~0.9之间,并在隔水墙带的布设部位预设条带留置体,形成墙带布设槽;先取出条带留置体,再将排水横管铺设于墙带布设槽内,然后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反滤填充体、反滤条带和隔水墙带;在下层回填体的顶面铺设隔水层;8)上层回填体施工:在隔水墙带与隔水层相接部位设置墙侧集水体,并在隔水墙带面向抗滑桩侧设置挡水条带;在隔水层及墙侧集水体的上表面依次设置界面滤水层和上层回填体;在上层回填体的上部设置绿化条带,并在坡面平台上设置平台撑墩;9)坡底排水沟施工:在挡水条带与抗滑桩和拱形挡板的间隙填充轻质封闭体,并在轻质封闭体的上表面设置坡底排水沟。
[0007]步骤2)所述支撑锚墩(5)包括混凝土墩体(22)和穿设在混凝土墩体中的劲性增长体(41),劲性增长体(41)与混凝土墩体(22)整体浇筑而成;劲性增长体(41)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或钢管,其端部长出混凝土墩体。
[0008]步骤3)所述内置锚定板采用钢板轧制而成,与抗滑桩内部的钢筋笼焊接连接;所述挡板嵌固槽横断面呈“U”形,沿抗滑桩长度方向通长设置。
[0009]步骤4)所述拱形挡板横断面呈圆弧形,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备;所述板隙封闭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0010]步骤5)所述拉筋锚墩采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材料,顶端与拉筋锚板连接牢固;所述稳固拉筋包括螺杆和螺母,并使螺母两侧螺杆的紧固方向相反,稳固拉筋两端分别与拉筋锚板和抗滑桩连接牢固;所述扶壁支撑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0011]步骤6)所述补强撑筋采用钢板或钢筋焊接而成,以增加抗滑桩与平衡支撑体的连接强度;平衡支撑体横断面呈直角梯形。
[0012]步骤7)所述下层回填体采用垃圾土回填;所述条带留置体包括连接底板、叠置在底板上的若干个刚性砌块和设在刚性砌块上面柔性垫块,连接底板上固定设置砌块导向杆,在刚性砌块上设置供砌块导向杆穿设的孔洞;所述柔性垫块包括包裹囊袋和设在包裹囊袋内的垫块填充体;所述反滤填充体采用中粗砂;所述反滤条带采用土工布;所述隔水墙带采用粒径均匀的砂砾石;所述隔水层采用橡胶片或土工膜材料。
[0013]步骤8)所述上层回填体采用粘性土或砂性土;所述墙侧集水体采用粒径均匀的碎石;所述平台撑墩采用混凝土预制墩,自坡面平台的顶面锚入下层回填体内;所述挡水条带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或钢板。
[0014]步骤9)所述轻质封闭体采用轻质混凝土;所述坡底排水沟横断面呈等腰梯形或矩形。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先将支撑锚墩插入软土体内,再对软土体进行固化形成软土固化体,可实现软土体的就地固化利用,改善软土固化体的承载性能。
[0016](2)本专利技术在抗滑桩与软土固化体之间设置桩前支撑体,并在纵向相邻的抗滑桩之间设置桩底连梁和拱形挡板,可有效改善抗滑桩的受力性能,提升抗滑桩的稳定性。
[0017](3)本专利技术在抗滑桩的内部设置内置锚定板,并在补强撑筋的外侧浇筑混凝土形成平衡支撑体,可起到压力平衡的作用,同步借助下层回填体和上层回填体提升抗滑桩的稳定性。
[0018](4)本专利技术在拉筋锚板与抗滑桩之间设置稳固拉筋,并在拉筋锚板的上部设置扶壁支撑体,可起到抗滑桩扶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抗滑桩的稳定性。
[0019](5)本专利技术在隔水墙带的布设部位预设条带留置体,形成墙带布设槽,可有效提升墙带布设槽的布设效率;在墙带布设槽内依次设置反滤填充体、反滤条带和隔水墙带,可起到汇水、排水的作用,改善填土堆山结构的排水性能。
[0020](6)本专利技术在挡水条带与抗滑桩和拱形挡板的间隙设置轻质封闭体,并在轻质封闭体的上表面设置坡底排水沟,不但可以降低墙背土压力,而且可以满足顶部排水的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填土堆山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勘测确定抗滑桩(3)和拱形挡板(4)的平面位置,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2)软土体固化:将支撑锚墩(5)插入软土体(2)内,并采用固化剂对软土体(2)进行固化,形成软土固化体(9);3)抗滑桩(3)打设:根据勘测确定的抗滑桩(3)位置,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施工抗滑桩(3),并在抗滑桩(3)内部距离抗滑桩(3)顶部1/2~1/3桩长处设置内置锚定板(6)和连接锚栓(7),并使连接锚栓(7)与抗滑桩(3)的外表面平齐;在抗滑桩(3)与软土固化体(9)之间设置桩前支撑体(10),并在桩前支撑体(10)与软土固化体(9)的顶面设置硬化地面(11);在纵向相邻的抗滑桩(3)之间设置桩底连梁(12),并在桩前支撑体(10)内预设预应力拉索(13),使预应力拉索(13)与桩底连梁(12)通过梁底锚板(8)连接;在纵向相邻的抗滑桩(3)之间设置镜像相对的挡板嵌固槽(14);4)拱形挡板(4)设置:使拱形挡板(4)依次插入挡板嵌固槽(14)内;先通过预应力拉索(13)对拱形挡板(4)施加紧固压力,再通过板隙封闭体(15)封闭拱形挡板(4)与挡板嵌固槽(14)的空隙;5)稳固拉筋施工:在抗滑桩(3)背离桩前支撑体(10)侧的地基土体(1)内设置拉筋锚板(17)和拉筋锚墩(18),并在拉筋锚板(17)与抗滑桩(3)之间设置稳固拉筋(16);在拉筋锚板(17)的上部设置宽度与抗滑桩(3)宽度相同的扶壁支撑体(19);6)平衡支撑体施工:将补强撑筋(21)与连接锚栓(7)通过螺杆连接,并在补强撑筋(21)的外侧浇筑混凝土形成平衡支撑体(20);7)下层回填体施工:根据设计填筑高度要求,进行下层回填体(23)的填筑施工,将填料压实度控制在0.8~0.9之间,并在隔水墙带的布设部位预设条带留置体(25),形成墙带布设槽(26);然后取出条带留置体后,再将排水横管(27)铺设于墙带布设槽(26)内,然后自下向上依次设置反滤填充体(28)、反滤条带(29)和隔水墙带(24);在下层回填体(23)的顶面铺设隔水层(30);8)上层回填体施工:在隔水墙带(24)与隔水层(30)相接部位设置墙侧集水体(32),并在隔水墙带(24)面向抗滑桩(3)侧设置挡水条带(33);在隔水层(30)及墙侧集水体(32)的上表面依次设置界面滤水层(34)和上层回填体(31);在上层回填体(31)的上部设置绿化条带(35),并在坡面平台(36)上设置平台撑墩(37);9)坡底排水沟施工:在挡水条带(33)与抗滑桩(3)和拱形挡板(4)的间隙填充轻质封闭体(39),并在轻质封闭体(39)的上表面设置坡底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其煌林肇春蔺保云郑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勘测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