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框、光箱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35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3
本申请提供一种边框、光箱及显示设备。边框包括:主体,包括顶部和底部,顶部具有背离底部的接触面,底部设置有凸起,凸起沿垂直于主体的方向延伸;接触面用于与显示设备的玻璃扩散片的下边缘通过光学胶连接,主体的底部用于与显示设备的底板连接,凸起用于与底板配合实现对显示设备的反射片的固定。通过通过光学胶可以在边框与玻璃扩散片之间形成一个导光通道,进而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到边缘区域,从而实现边缘暗影的减弱或消除。此外,底部设计凸起可以将反射片进行固定,在内侧壁的表面上也设置有漫反射层。进而使得反射片不用折叠至内侧壁上,也能保证显示设备内部的光线进行有效反射,同时反射片也实现了有效固定。同时反射片也实现了有效固定。同时反射片也实现了有效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框、光箱及显示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边框、光箱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显示器的设计也越来越成熟,目前市场对于显示器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显示器外围黑色的边框实现窄边框化,成为业界人士研究的方向。
[0003]目前市面上的超窄边框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玻璃扩散片、反射片及光箱构成。其中光箱由边框和底板组成。如图1所示出,目前的边框顶部均采用台阶式结构,顶部的台阶处用于固定显示面板及玻璃扩散片。而反射片直接放置于与边框底部连接的底板上,且反射片的边缘折叠到边框的内侧壁位置。上述方式,一是无法将反射片固定牢固,影响光源的反射效果,二是放置在边框的台阶处的显示面板容易产生边框暗影,影响显示效果。可见,目前市面上的超窄边框显示器的设计结构会影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框、光箱及显示设备,以提高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边框,包括:主体,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具有背离所述底部的接触面,所述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垂直于所述主体的方向延伸;所述主体的内侧壁的表面上设置有漫反射层;所述接触面用于与显示设备的玻璃扩散片的下边缘通过光学胶连接,所述主体的底部用于与所述显示设备的底板连接,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底板配合实现对所述显示设备的反射片的固定。
[000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边框,顶部设置有接触面。接触面用于通过光学胶直接与显示设备的玻璃扩散片进行连接,通过该方式可将显示设备的边框设计的更窄,并且通过光学胶可以在边框与玻璃扩散片之间形成一个导光通道,进而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到边缘区域,从而实现边缘暗影的减弱或消除。此外,底部设计凸起可以将反射片进行固定,在内侧壁的表面上也设置有漫反射层。通过该方式使得反射片不用折叠至内侧壁上,也能保证显示设备内部的光线进行有效反射,同时对反射片也实现了有效固定。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边框所形成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及显示设备的窄边效果均得到明显提高。
[0008]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体背离所述凸起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显示设备中与显示面板连接的源驱动板。
[000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主体背离凸起的一侧还设置有可用于放置源驱动板的凹槽,通过该方式,能够有效地隐藏源驱动板,进而使得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边框所形成的显示设备更具美感,提高了显示设备的整体性。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箱,包括:M个边框,所述M个边框依次连接形成中空结构,每个所述边框包括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边框的顶部具有背离该边框的底部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显示设备的玻璃扩散片的下边缘通过光学胶连接;所述主体的内侧壁的表面上设置有漫反射层;每个所述边框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垂直于该边框的方向延伸;M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底板,与所述M个边框的底部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反射片;每个所述边框的凸起用于与所述底板配合实现对所述反射片的固定。
[00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箱包括M个边框和底板。每个边框的顶部设置有接触面。接触面用于通过光学胶直接与显示设备的玻璃扩散片进行连接,通过该方式可将显示设备的边框设计的更窄,并且通过光学胶可以在边框与玻璃扩散片之间形成一个导光通道,进而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到边缘区域,从而实现边缘暗影的减弱或消除。此外,每个边框的底部设计凸起可以将反射片进行固定,在内侧壁的表面上也设置有漫反射层。通过该方式使得反射片不用折叠至内侧壁上,也能保证显示设备内部的光线进行有效反射,同时对反射片也实现了有效固定。可见,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箱所形成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及显示设备的窄边效果均得到明显提高。
[0012]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玻璃扩散片,所述玻璃扩散片的上边缘通过光学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边缘连接;M个边框,所述M个边框依次连接形成中空结构,每个所述边框包括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边框的顶部具有背离该边框的底部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显示设备的玻璃扩散片的下边缘通过光学胶连接;所述主体的内侧壁的表面上设置有漫反射层;每个所述边框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垂直于该边框的方向延伸;M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底板,与所述M个边框的底部连接;反射片,设置在每个所述边框上的凸起与所述底板之间。
[00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玻璃扩散片、M个边框和底板。每个边框的顶部设置有接触面。接触面用于通过光学胶直接与玻璃扩散片进行连接,通过该方式可将显示设备的边框设计的更窄,并且通过光学胶可以在边框与玻璃扩散片之间形成一个导光通道,进而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到边缘区域,从而实现边缘暗影的减弱或消除。此外,每个边框的底部设计凸起可以将反射片进行固定,在内侧壁的表面上也设置有漫反射层。通过该方式使得反射片不用折叠至内侧壁上,也能保证显示设备内部的光线进行有效反射,同时反射片也实现了有效固定。并且玻璃扩散片的上边缘也通过光学胶与显示面板的下边缘连接,也可以使得更多的光线进入到边缘区域。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及显示设备的窄边效果均得到明显提高。
[0014]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M个边框中的N个边框开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设置在该边框背离所述凸起的侧壁上;N为小于等于M的正整数;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覆晶薄膜及源驱动板;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源驱动板与所述覆晶薄膜连接,所述源驱动板放置在所述凹槽中。
[00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N个边框背离凸起的一侧还设置有可用于放置源驱动板的凹槽,通过该方式,能够有效地隐藏源驱动板,进而使得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边框所形成的显示设备更具美感,提高了显示设备的整体性。
[0016]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漫反射条,所述漫反射条覆盖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玻璃扩散片之间的光学胶、所述
玻璃扩散片的侧壁、所述玻璃扩散片与所述接触面之间的光学胶上。
[001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中还设置有漫反射条。通过设置的漫反射条能够提高外边缘的亮度,进而进一步的实现边缘暗影的减弱。
[0018]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玻璃扩散片的边长小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长,所述玻璃扩散片的边长与所连接的边框的长度相等。
[001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玻璃扩散片的边长和边框的边长小于显示面板的边长。因此,可以利用显示面板多出的空间,将漫反射条影藏于显示面板后方,使得边框设计更加极致,进一步地提高了整体的美观。
[0020]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具有背离所述底部的接触面,所述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垂直于所述主体的方向延伸;所述主体的内侧壁的表面上设置有漫反射层;所述接触面用于与显示设备的玻璃扩散片的下边缘通过光学胶连接,所述主体的底部用于与所述显示设备的底板连接,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底板配合实现对所述显示设备的反射片的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背离所述凸起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显示设备中与显示面板连接的源驱动板。3.一种光箱,其特征在于,包括:M个边框,所述M个边框依次连接形成中空结构,每个所述边框包括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边框的顶部具有背离该边框的底部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显示设备的玻璃扩散片的下边缘通过光学胶连接;每个所述边框的内侧壁的表面上设置有漫反射层,每个所述边框的底部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沿垂直于该边框的方向延伸;M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底板,与所述M个边框的底部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反射片;每个所述边框的凸起用于与所述底板配合实现对所述反射片的固定。4.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玻璃扩散片,所述玻璃扩散片的上边缘通过光学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边缘连接;M个边框,所述M个边框依次连接形成中空结构,每个所述边框包括顶部和底部,每个所述边框的顶部具有背离该边框的底部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显示设备的玻璃扩散片的下边缘通过光学胶连接;每个所述边框的内侧壁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陆小松蒲天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