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19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踏板,包括踩踏部、支撑杆、销轴和支撑块,踩踏部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人体的踩踏面,踩踏部的前端设有挂钩,所述踩踏部的下端两侧设有安装部,两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安装区,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调节槽;支支撑杆的头部位于所述安装区内,且在展开时作为第二支撑端并与所述踩踏部的下底面接触;销轴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销轴的两端套设在所述调节槽内并将所述支撑杆活接在两所述安装部之间,且在展开时作为第三支撑端与所述调节槽的侧壁接触;支撑块转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且在展开时作为第四支撑端用于与车门框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汽车踏板,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支撑力大且能适应不同的车型,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踏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车门踏板。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为满足人们对汽车空间不断加大的需求,现在汽车厂商在制造汽车在不断地加大车身,给用户提供更好地乘坐空间,以提升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SUV,当SUV或较高车顶有载物时,需要采用辅助器材,例如凳子、梯子等进行载物操作,由于梯子、凳子体积较大,不宜携带,影响在户外进行车顶载物操作;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也有采用折叠凳,使用时,展开折叠凳,但是由于折叠凳的结构强度不高,且放置稳定性不好,特别是户外不平的土地,安全性差,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强度高、安全性好且能进行快速折叠及调节的车门踏板。
[000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踏板,其包括:踩踏部2,所述踩踏部2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人体的踩踏面,所述踩踏部2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汽车门栓连接并作为第一支撑端的挂钩1,所述踩踏部2的下端两侧设有安装部,两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安装区,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调节槽110;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头部位于所述安装区内,且在展开时作为第二支撑端并与所述踩踏部的下底面接触;销轴4,固定在所述支撑杆3上,所述销轴4的两端套设在所述调节槽110内并将所述支撑杆4活接在两所述安装部之间,且在展开时作为第三支撑端与所述调节槽110的侧壁接触;支撑块5,转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且在展开时作为第四支撑端用于与车门框接触。进一步的,所述踩踏部2的下端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架板11,所述支架板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踩踏部2轴线,两所述支架板1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3的安装区。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板11的上端径向向外折弯90度并形成用于与所述踩踏部2连接的支承连接部12,所述支承连接部12上开设有孔体并形成连接孔120。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槽110包括第一槽体1101,所述第一槽体1101 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踩踏部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槽体1101的上端或下端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槽体1102,所述第二槽体1102的前端通过连接槽体1103与所述第一槽体1101连通,在折叠时所述销轴4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内,在展开时所述销轴4位于所述第二槽体1102内并与所述第二
槽体 1102的端部接触。进一步的,当所述销轴4位于所述第二槽体1102内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述支撑杆5的顶部与所述踩踏部2的底面接触,此时,所述踩踏部2与所述支撑杆3之间形成夹角,所述挂钩与所述支撑块分别与门栓、车门框连接并形成三角支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销轴至所述支撑杆上端的距离小于所述销轴至所述支撑杆下端的距离,且两者的比值为1/6

1/2。进一步的,展开时,所述支撑杆3与踩踏面之间的夹角为45度

70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3的两侧贯穿有用于安装销轴4的轴孔301,所述轴孔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安装锁紧螺栓的锁紧孔302,所述锁紧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轴孔的轴线,所述销轴4套设在所述轴孔内并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销轴的侧壁开设有容所述锁紧螺栓的头部卡入并实现轴向定位的定位凹孔40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5包括支撑块本体,所述支撑块本体的前端面作为支撑面用于与汽车门框接触,所述支撑块本体的两侧向后延伸并形成支撑块连接部51,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端部通过轴体或螺栓转动地安装在两所述支撑块连接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体1101、所述连接槽体1103及所述第二槽体 1102的宽度依次减小,且所述连接槽体倾斜设置。
[000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能根据需对调节支撑杆和支撑块角度,以适应不同的车型,适用范围广;独特的结构设计,支撑强度好,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快捷,且能进行快速折叠和展开,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和存放;采用冲压工艺成型,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强度高,适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支撑杆与销轴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支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调节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踩踏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展开时候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踏板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踏板,用于挂设在汽车门框上的门栓上,能支撑人体重量进行踩踏,用于在汽车车顶等位置进行载物作业,例如将物品放置、加固至车顶支架上;其主要包括有踩踏部2、支撑杆3、销轴4和支撑块5,踩踏部用于在使用时踩踏,同时作为安装载体用于安装其它部件,以下结合附图对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踩踏部2的上表面具有用于支撑人体的踩踏面,为了增大摩擦,提高安全性,在该踩踏面上设有防滑纹,避免在使用时打滑;本实施例中,踩踏部2由整体为矩形的钢板冲压而成,其长度为10cm

25cm之间,宽度为5cm

10cm之间,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及使用的安全性,在踩踏部的四个角上设有圆角或斜角,参阅图1

图2,包括钢板本体,钢板本体的上表面具有第一踩踏面22,钢板本体的两侧冲压后折弯并形成第二踩踏面 21,第二踩踏面21平行于第一踩踏面22,本实施例中,第二踩踏面低于第二踩踏面,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为1mm

2mm,且在第二踩踏面上设有向上凸起的防滑纹211,该防滑纹通过冲压成型,为了提高防滑效果,两个踩踏面上的防滑纹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本实施例中,防滑纹的横截面为L形;防滑纹的顶面与第一踩踏面22平齐,即防滑纹的高度与两踩踏面之间的高度差相等;该踩踏部用于支撑人体重量,因此,对其具有强度要求,本实施例中,该踩踏部有厚度为1.0mm

3.0mm,其能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整体重量。在踩踏部2的前端设挂钩1,该挂钩1在使用时作为第一支撑端用于挂在汽车门框的门栓上,在踩踏部2的下端两侧设有安装部,两个安装部之间形成安装区,该安装区为条形,两端和下端均贯穿至安装部外,在安装部上开设有调节槽110;参阅图2、图4

图5,本实施例中,在踩踏部2 的下端两侧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架板11,该支架板11形成上述用于安装支撑杆的安装部,且支架板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踩踏部2轴线,两支架板1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支撑杆3的安装区,该安装区的宽度略大于支撑杆的宽度,避免左右晃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区的宽度为8mm

15mm;该支架板11所在的面垂直于踩踏面,支架板的前端冲压成型有挂钩钩体111,挂钩钩体内形成用于容纳汽车门栓的门栓容纳区1110,为了提高与汽车门栓的连接可靠性,避免在踩踏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踩踏部(2),所述踩踏部(2)的上表面形成用于支撑人体的踩踏面,所述踩踏部(2)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汽车门栓连接并作为第一支撑端的挂钩(1),所述踩踏部(2)的下端两侧设有安装部,两所述安装部之间形成安装区,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调节槽(110);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头部位于所述安装区内,且在展开时作为第二支撑端并与所述踩踏部的下底面接触;销轴(4),固定在所述支撑杆(3)上,所述销轴(4)的两端套设在所述调节槽(110)内并将所述支撑杆(4)活接在两所述安装部之间,且在展开时作为第三支撑端与所述调节槽(110)的侧壁接触;支撑块(5),转动地铰接在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且在展开时作为第四支撑端用于与汽车门框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部(2)的下端固定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架板(11),所述支架板(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踩踏部(2)轴线,两所述支架板(1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杆(3)的安装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板(11)的上端径向向外折弯90度并形成用于与所述踩踏部(2)连接的支承连接部(12),所述支承连接部(12)上开设有孔体并形成连接孔(1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110)包括第一槽体(1101),所述第一槽体(110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踩踏部(2)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槽体(1101)的上端或下端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槽体(1102),所述第二槽体(1102)的前端通过连接槽体(1103)与所述第一槽体(1101)连通,在折叠时所述销轴(4)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内,在展开时所述销轴(4)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摩多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