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387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述三个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由下至上分有膨胀区、缓冲区和冷凝区,并且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外边缘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使所述冷凝区成为密封的腔体;所述缓冲区设有吸附层;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之间设有多个竖直排列的冷凝管;装置结构简单,并且吸附层的材料易得易更换,提升油气液化分离效果,而且成本较低。而且成本较低。而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分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矿业和重工业常产生许多带有油份的尾气和废气,此尾气若直接排出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设计出许多油气分离装置,使得尾气和废气中的油份被分离出并重新使用,节约了能源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但现有油气分离装置冷凝结构与油气接触不充分,油气分离不理想,又或结构过于复杂,使用成本过高而造成成本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列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设有缓冲区和冷凝区,使油气的速度变慢更充分地在冷凝管中被液化分离,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并且吸附层的设置,进一步提升油气液化分离效果,而且成本较低。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列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 所述壳体竖直放置,所述壳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上述三个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由下至上分有膨胀区、缓冲区和冷凝区,并且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外边缘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使所述冷凝区成为密封的腔体;
[0006]所述第一隔板设有多个通孔,使所述膨胀区和所述缓冲区连通;
[0007]所述膨胀区的侧面设有进气口;
[0008]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出气口,下端设有排油口,所述缓冲区设有吸附层;
[0009]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之间设有多个竖直排列的冷凝管;
[0010]多个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且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
[0011]所述缓冲区和所述出气口之间通过多个所述冷凝管连通;
[0012]多个所述冷凝管的长度与壳体的竖直高度之比为1:3;
[0013]所述冷凝区的下端的近端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冷凝区的上端的近端部设有出水口,冷凝水从所述进水口流进,从所述出水口流出。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以焊接方式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0015]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分别设有与多个所述冷凝管相配合的安装孔;
[0016]多个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插装于多个所述安装孔,并且以焊接方式密封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缓冲区的外侧设有更换口,所述更换口的端口设有可开合的透明罩。
[0018]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为不锈钢波纹填料。
[0019]优选的,所述膨胀区设有漏斗面。
[0020]优选的,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和多个所述冷凝
管的材料为铝锌板,或其它耐油材料,或表面附耐油层的材料。
[0021]优选的,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口、所述排油口、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更换口均设有凸缘。
[0022]优选的,多个所述冷凝管的管径为40

50mm之间。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缓冲区使得油气的流速变慢,进入冷凝区时与冷凝管进行更长时间的热量交换,液化更充分。再者,装置结构简单,吸附层可吸附油气中油份,使分离更充分。
附图说明
[0024]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示图。
[0026]其中:壳体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吸附层5;冷凝水6;漏斗面7;冷凝管8;进气口11;出气口12;排油口13;进水口14;出水口15;更换口16;透明罩17;膨胀区100;缓冲区200;冷凝区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8]如图1所示,一种列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 所述壳体1竖直放置,所述壳体1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隔板2、所述第二隔板3和所述第三隔板4,上述三个隔板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由下至上分有膨胀区100、缓冲区200和冷凝区300,并且所述第二隔板3和第三隔板4的外边缘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使所述冷凝区300成为密封的腔体;
[0029]所述第一隔板2设有多个通孔,使所述膨胀区100和所述缓冲区200连通;
[0030]所述膨胀区100的侧面设有进气口11;
[0031]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出气口12,下端设有排油口13,所述缓冲区100设有吸附层5;
[0032]所述第二隔板3和所述第三隔板4之间设有多个竖直排列的冷凝管8;
[0033]多个所述冷凝管8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且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3和所述第三隔板4;
[0034]所述缓冲区200和所述出气口12之间通过多个所述冷凝管8连通;
[0035]多个所述冷凝管8的长度与壳体1的竖直高度之比为1:3;
[0036]所述冷凝区300的下端的近端部设有进水口14,所述冷凝区300的上端的近端部设有出水口15,冷凝水6从所述进水口14流进,从所述出水口15流出。
[0037]油气在真空泵或鼓风机的驱动下从所述进气口11流进所述膨胀区100,并在所述膨胀区100内扩散膨胀。膨胀后的油气的流动速度变慢,由所述第一隔板2的通孔流进所述缓冲区200,所述缓冲区200设有所述吸附层5,油气在渗过所述吸附层5过程中,油气中的油滴或油雾被所述吸附层5过滤,完成油气的第一步分离。经过所述第一隔板2和所述吸附层5的作用,油气在所述缓冲区200的流速进一步减慢,此时,油气流入多个所述冷凝管8并进入
所述冷凝区300,所述冷凝区300设有流动的所述冷凝水6,所述冷凝水6为冰水,温度为0
°‑5°
之间,所述冷凝水6包围多个所述冷凝管8的外壁,并进行热量交换。油气接触到所述冷凝管8的内壁后,温度降低,油气中油份液化并附于所述冷凝管8的内壁上,液化后的油液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冷凝管8向下流,并且滴落在所述吸附层5上。油气经冷凝后油份基本已被分离出,完成第二步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油气经所述出气口12流出并且输送至储存设备或其它设备。所述吸附层5上的油液由重力作用下向下渗透,最终滴流至所述排油口13进行储存和回收处理。因此,装置结构简单,所述缓冲区200和所述冷凝区300的组合使得油气在所述冷凝管8中获得更长时间的热量交换,进一步大大提升了油气液化分离效果。
[0038]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隔板3和所述第三隔板4以焊接方式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
[0039]所述第二隔板3和所述第三隔板4分别设有与多个所述冷凝管8相配合的安装孔;
[0040]多个所述冷凝管8的两端分别插装于多个所述安装孔,并且以焊接方式密封连接。
[0041]焊接方式的密封效果好,焊缝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壳体竖直放置,所述壳体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上述三个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由下至上分有膨胀区、缓冲区和冷凝区,并且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外边缘分别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使所述冷凝区成为密封的腔体;所述第一隔板设有多个通孔,使所述膨胀区和所述缓冲区连通;所述膨胀区的侧面设有进气口;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出气口,下端设有排油口,所述缓冲区设有吸附层;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之间设有多个竖直排列的冷凝管;多个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贯穿并且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缓冲区和所述出气口之间通过多个所述冷凝管连通;多个所述冷凝管的长度与壳体的竖直高度之比为1:3;所述冷凝区的下端的近端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冷凝区的上端的近端部设有出水口,冷凝水从所述进水口流进,从所述出水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列管式的油气分离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洁玲黄桂芳陈寰唐昊薛铭豪陈杭赵芷韩姜雨茜姜雨辰钟皓文钟皓辰雷蕾雷晴杨果仪杨宇豪夏华阳夏恩泽梁松涛张宸鑫张梦莉黄子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鼎越质量技术研究院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