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海鹰专利>正文

一种风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813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铃,设有支架(1),吊有风铃响件(4)的挂板(2)挂在支架(1)上,其特征在于:在风铃响件下方置有一热源(10),热源外设有上下开口的罩壳(9),固定在吊杆(6)下端的叶片(8)位于罩壳(9)内热源上方,吊杆(6)上端与挂板(2)可旋转连接,装在吊杆中部的偏心碰块(5)位于响件(4)侧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没有风力和人力作用的情况下也能持续发出响件撞击声,而且还能增加风铃的可观赏性。(*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一种风铃
技术介绍
风铃在没有风力或人施外力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出撞击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没有风力或人施外力的情况下也能持续发出撞击声的风铃。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参见实施例图)本技术设有支架(1),吊有风铃响件(4)的挂板(2)挂在支架(1)上,其特征在于在风铃响件下方置有一热源(10),热源外设有上下开口的罩壳(9),固定在吊杆(6)下端的叶片(8)位于罩壳(9)内热源上方,吊杆(6)上端与挂板(2)可旋转连接,装在吊杆中部的偏心碰块(5)位于响件(4)侧壁之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热源加热罩壳内的空气,冷空气从罩壳下开口进入,热空气上升,从罩壳上开口流出,叶片(8)在对流热气作用下旋转,带动吊杆上的偏心碰块撞击响件(4),发出持续的响声。本技术在没有风力和人力作用的情况下也能持续发出响件撞击声,而且还能增加风铃的可观赏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A向视图图3、图1所示可旋转连接器3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图2所示叶片8所在部位局部放大图1-支架2-挂板3-可旋转联接器4-响件5-碰块6-吊杆7-罩壳上盖8-叶片 9-罩壳 10-热源 11-挂钩 12-上活动连接扣 13-空心珠14-下活动连接扣 15挂钩 16-对流孔 17-导向孔 18-座套 具体实施方式吊杆6中部装有偏心碰块5,上端通过挂钩15挂在可旋转联接器3下端,可旋转联接器上端挂在挂板吊钩11上,所述的可旋转联接器3结构与通常钓鱼用的渔线联接器结构相同即上、下活动联接扣12、14分别从上部和下部活动配合地穿过中部的空心珠13,联接扣伸入空心珠部分的直径大于空心珠壁上的穿孔直径,将上活动联接扣挂在挂板吊钩11上,吊杆6上端的挂钩15挂在下活动联接扣14上,这样当叶片8转动时,即可带动吊杆6和偏心碰块5一起转动。本例的热源10为腊烛,罩在其外上下开口的透明玻璃罩壳9置于固定在支架1底座上的座套12内,罩壳下口内腔通过支架底座开口与外部连通,罩壳上开口部位的侧壁呈直径缩小的瓶颈形,开口上置有带对流孔16的罩壳上盖7,吊杆6活动配合地穿过罩壳上盖的导向孔17,与吊杆下端固定连接的旋转叶片8位于罩壳瓶颈内。本技术的热源还可以是灯泡、煤油灯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铃,设有支架(1),吊有风铃响件(4)的挂板(2)挂在支架(1)上,其特征在于:在风铃响件下方置有一热源(10),热源外设有上下开口的罩壳(9),固定在吊杆(6)下端的叶片(8)位于罩壳(9)内热源上方,吊杆(6)上端与挂板(2)可旋转连接,装在吊杆中部的偏心碰块(5)位于响件(4)侧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铃,设有支架(1),吊有风铃响件(4)的挂板(2)挂在支架(1)上,其特征在于在风铃响件下方置有一热源(10),热源外设有上下开口的罩壳(9),固定在吊杆(6)下端的叶片(8)位于罩壳(9)内热源上方,吊杆(6)上端与挂板(2)可旋转连接,装在吊杆中部的偏心碰块(5)位于响件(4)侧壁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杆(6)上端通过挂钩(15)挂在可旋转联接器(3)下端,可旋转联接器上端挂在挂板吊钩(11)上,所述的可旋转联接器(3)结构为上、下活动联接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鹰
申请(专利权)人:冯海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