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带、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粘合带和光学用透明粘合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65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皮脂的耐性优异、即使用于人手频繁触碰的部分也能够维持粘合力的粘合带;以及由该粘合带构成的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粘合带、光学用透明粘合带。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带,上述粘合剂层在60℃、湿度90%的条件下在油酸中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00%以上且130%以下。100%以上且13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合带、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粘合带和光学用透明粘合带
[0001]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日为2017年2月27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7/007536,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780002651.6,专利技术名称为粘合带、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粘合带和光学用透明粘合带。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于皮脂的耐性优异、即使用于人手频繁触碰的部分也能够维持粘合力的粘合带;以及由该粘合带构成的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粘合带、光学用透明粘合带。

技术介绍

[0003]一直以来,在电子设备中固定部件时,广泛使用粘合带。具体而言,例如为了将用于保护便携电子设备的表面的盖罩面板粘接于触控面板模块或显示器面板模块或者将触控面板模块与显示器面板模块进行粘接而使用粘合带。用于这样的电子设备部件的固定的粘合带在要求高粘合性的基础上,根据使用部位的环境,还要求耐热性、导热性、耐冲击性之类的功能(例如专利文献1~3)。
[0004]近年来,由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便携电话、智能手机、可穿戴终端之类的经常佩戴在身上或者置于手边的类型的电子设备得到广泛普及。这样的便携型电子设备由于频繁使用,此外由于用手直接利用触控面板等进行操作,因此在频繁用手触碰的部分使用粘合带时,存在粘合带因皮脂而发生劣化、剥落的问题。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052050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

021067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

1208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于皮脂的耐性优异、即使用于人手频繁碰触的部分也能够维持粘合力的粘合带;以及由该粘合带构成的电子设备部件固定用粘合带、光学用透明粘合带。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3]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粘合带,其具有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上述粘合剂层在60℃、湿度90%的条件下在油酸中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00%以上且130%以下。
[0014]以下,详述本专利技术。
[0015]本专利技术人等对于因上述皮脂所导致的粘合剂剥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浸渍于油酸后的溶胀率为特定范围的丙烯酸类粘合剂,从而即使在暴露于皮脂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粘合力,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6]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具有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上述粘合剂层在60℃、湿度90%的条件下在油酸中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00%以上且130%以下。
[0017]通过使上述粘合剂层的油酸溶胀率为上述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带对于因作为皮脂的主要成分的油酸所导致的劣化发挥出高耐性,即使用于人手频繁触碰的部分时也能够防止粘合带的剥离。上述油酸溶胀率的优选上限为120%、更优选上限为110%。
[0018]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溶胀率”是指:如下述式那样地用百分率来表示浸渍于油酸之后的粘合剂的重量相对于浸渍于油酸之前的粘合剂的重量的比例而得到的值。
[0019]溶胀率(重量%)=(油酸浸渍后的粘合剂重量/油酸浸渍前的粘合剂重量)
×
100
[0020]作为获得具有上述范围的油酸溶胀率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的方法,可列举出在丙烯酸类粘合剂中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例如(1)使用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方法,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源自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此外,可列举出(2)使用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方法,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源自具有碳数为2以下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以下,针对上述两种丙烯酸类粘合剂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0021](1)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源自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
[0022]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优选含有:具有源自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下称为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源自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出于氟自身显示出高拒水拒油性、以及因氟原子的密实堆叠而使得皮脂难以浸入至分子链内等理由,能够对所得粘合带赋予对于皮脂的高耐性。此外,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即使含有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也能够维持所得粘合带的粘性。
[0023]作为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2,2,2

三氟乙酯、丙烯酸2

(全氟己基)乙酯、丙烯酸2,2,3,3,3

五氟丙酯、丙烯酸2

(全氟丁基)乙酯、丙烯酸3

全氟丁基
‑2‑
羟基丙酯、丙烯酸3

全氟己基
‑2‑
羟基丙酯、丙烯酸3

(全氟
‑3‑
甲基丁基)
‑2‑
羟基丙酯、丙烯酸1H,1H,3H

四氟丙酯、丙烯酸1H,1H,5H

八氟戊酯、丙烯酸1H,1H,7H

十二氟庚酯、丙烯酸1H
‑1‑
(三氟甲基)三氟乙酯、丙烯酸1H,1H,3H

六氟丁酯、丙烯酸1,2,2,2

四氟
‑1‑
(三氟甲基)乙酯等。其中,由于对皮脂的耐性特别高,因此优选使用丙烯酸2,2,2

三氟乙酯。
[0024]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源自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的优选下限为30重量%、优选上限为99重量%。通过使源自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0重量%以上,容易将油酸溶胀率调节至上述范围。通过使源自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99重量%以下,粘合剂不会过于坚硬,能够制成粘合力更优异的粘合带。源自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的更优选下限为40重量%、更优选上限为80重量%,进一步优选上限为60重量%。
[0025]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进一步优选含有源自具有碳数为2以下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通过含有源自具有碳数为2以下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皮脂的耐性。
[0026]作为上述具有碳数为2以下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
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其中,由于粘合剂不会过于坚硬,能够制成粘合力更优异的粘合带,因此优选使用丙烯酸乙酯。
[0027]上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在60℃、湿度90%的条件下在油酸中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00%以上且130%以下,所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30重量%以上且99重量%以下的源自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还含有源自具有碳数为2以下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2.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由丙烯酸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在60℃、湿度90%的条件下在油酸中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00%以上且130%以下,所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含有30重量%以上且99重量%以下的源自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所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为丙烯酸2

(全氟己基)乙酯或丙烯酸2

(全氟丁基)乙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源自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源自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且80重量%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德之石堂泰志
申请(专利权)人: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