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3580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载体是由透明质酸钠与多粘菌素B硫酸盐络合而成的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所述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的粒径在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载体,属于制药学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抗生素的使用在细菌感染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传统抗生素使用所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其广泛和有效的应用,耐药性迫使抗生素大剂量给药,又更大程度加剧了对组织和器官产生的高毒性。多粘菌素B是一种抗生素,分子式为C
43
H
82
N
16
O
12
。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及嗜血杆菌等多种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菌株,该品也敏感。作为对抗革兰氏阴性“超级细菌”的最终治疗方法,在ICU病人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严重的肾毒性及神经阻滞作用,导致多粘菌素B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极大限制。因此,目前细菌感染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卫生挑战之一。而开发新的抗生素,则要求大量的经济,劳动力和时间成本,难以立即解决目前的技术问题。
[0003]近年来,已经证明了用于抗生素输送的抗菌纳米颗粒和纳米级载体在体外和体内模型及临床中治疗细菌感染(包括抗药性抗生素)的有效性。但多粘菌素B的肾毒性大,需要策略以使该毒性最小化并确保实现抗菌药物的有效剂量。纳米抗生素(nano

antibiotics)是目前发展的一种新型抗生素体系,可以在纳米尺度输送药物,逃避细菌的耐药机制,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控制细菌感染方法。
[0004]由于多粘菌素B的毒性与其两亲性和阳离子性有关。因此,目前最大限度地降低毒性的策略是减少阳离子残基的数量和两亲性特征或合成前药(阳离子基团被掩蔽以产生带负电荷的衍生物)。然而,这两种策略往往导致抗菌活性的丧失,因为多粘菌素B的活性与这些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存在直接相关。聚合物药物的合成已被用作替代物,但该策略仍然依赖于多粘菌素B(或衍生物)的共价连接到聚合物骨架,导致活性损失。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多肽载体,所述载体能够在药物递呈过程中有效降低多粘菌素B的毒性,并保持其药物活性,从而能够有效发挥多粘菌素B的药物活性,并解决因使用多粘菌素B所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所述载体是由透明质酸钠与多粘菌素B聚合而成的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6000~10000g/mol。
[0008]在一个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多粘菌素B硫酸盐与所述透明质酸钠的摩尔比为(0.3~0.5):2.5。
[0009]在一个尤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多粘菌素B硫酸盐与所述透明质酸钠的摩尔比为0.4:2.5。
[0010]其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所述方法
包括将分子量为6000~10000g/mol的透明质酸钠溶液和多粘菌素B硫酸盐溶液加入避光瓶中混合搅拌的步骤。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加入避光瓶中的所述多粘菌素B硫酸盐与所述透明质酸钠的摩尔比为(0.3~0.5):2.5。
[0012]在一个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透明质酸钠溶液的浓度为2.5mM;所述多粘菌素B硫酸盐溶液的浓度为0.3~0.5mM。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将所述透明质酸钠溶液和多粘菌素B硫酸盐溶液以600

800μL/min的流速加入避光瓶。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的速度为300~500RPM;搅拌的时间为24小时。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的温度为37℃。
[0016]本专利技术利用阴离子聚电解质透明质酸(HA)与阳离子抗菌肽多粘菌素B(PMB)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络合为聚离子复合物,即PMB分子链上质子化的氨基和HA分子链上的羧基之间可产生强静电吸引作用,PMB中的正电荷在带负电荷的HA存在下被“中和”,形成聚离子复合物。所述聚离子复合物表面电荷近中性,粒径在100

200nm之间,形状为纳米球状,大小均匀,从而成为一种纳米级的多肽载体,多肽抗菌剂被阴离子电解质静电吸附作用后仍保持正电性,使抗菌剂不必改变结构就可以被溶液屏蔽,不仅降低了抗菌剂对用药受体的毒副作用,还保持了其药物活性,得以在递送靶位发挥高效的药理活性,能够有效降低多粘菌素B的毒性,并发挥其应有的药物活性。
[0017]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可控性好,工艺条件简便,生产成本低、原料易得,产品性能稳定,所选用的材料为已获临床批准的医用材料,无需化学交联剂,安全性良好,为纳米制剂以后获准临床试验批准以及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18]图1.阳离子抗菌肽PMB与聚阴离子电解质HA自组装为聚离子复合物示意图;
[0019]图2.以[N:COOH]=1,0.8,0.6制备的聚离子复合物动态光散射平均粒径图;
[0020]图3.HA和以[N:COOH]=1,0.8,0.6制备的聚离子复合物表面电位图;
[0021]图4.以[N:COOH]=0.8制备的聚离子复合物透射电镜图;
[0022]图5.以[N:COOH]=0.8制备的聚离子复合物的抑菌区示意图;
[0023]图6.从经PBS,PMB,PMB

HA处理的小鼠(感染1
×
109CFU)的肺组织匀浆中的细菌CFU结果;
[0024]图7.游离PMB、HA

PMB组处理24h后HPAEpiC细胞、HUVEC细胞的细胞活力示意图;
[0025]图8.经无血清培养基、游离PMB、HA、HA

PMB组处理24h后HPAEpiC细胞、HUVEC活/死细胞的染色示意图;
[0026]图9.聚离子复合物与人红细胞孵育溶血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构成
任何限制。
[0028]实施例1: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的制备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的制备原理如图1所示,图1显示了透明质酸(HA)与阳离子抗菌肽多粘菌素B(PMB)化学结构示意图,利用阴离子聚电解质透明质酸(HA)与阳离子抗菌肽多粘菌素B(PMB)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络合为聚离子复合物,即PMB分子链上质子化的氨基和HA分子链上的羧基之间可产生强静电吸引作用,PMB中的正电荷在带负电荷的HA存在下被“中和”,形成聚离子复合物纳米颗粒。抗菌剂PMB被阴离子电解质静电吸附作用后仍保持正电性,使抗菌剂不必改变结构就可以被溶液屏蔽,从而有效保持抗菌剂的活性。
[0030]制备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是由透明质酸钠与多粘菌素B硫酸盐聚合而成的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6000~10000g/mo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粘菌素B硫酸盐与所述透明质酸钠的摩尔比为(0.3~0.5):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粘菌素B硫酸盐与所述透明质酸钠的摩尔比为0.4:2.5。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聚离子复合物纳米材料多肽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分子量为6000~10000g/mo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兴卉王轲珑翟俊辉杜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