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357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墙体上下部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及第二通风口,玻璃盖板安装于墙体外侧,玻璃盖板上下部形成有第三通风口及第四通风口,墙体外侧面铺设绝热板,绝热板外侧面贴附吸热板,绝热板与玻璃盖板之间形成空气通道,空气通道的两侧面对称设置一级导流板,二级导流板设置于空气通道的外侧。夏季利用太阳辐射热诱导室内通风、利用室外自然冷风通风降温、强化阴雨天集热墙系统与室外空气的换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空气冷源,克服传统集热墙夏季无法有效使用甚至在室内热量向室外传导过程中产生不利应用的缺点,达到高效利用自然空气冷源和太阳能的目的。利用自然空气冷源和太阳能的目的。利用自然空气冷源和太阳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被动建筑技术是减少建筑能耗,营造舒适室内环境的重要措施。集热墙系统做为一种典型的被动建筑节能技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热,制造烟囱效应,诱导室内被动通风,理论上既可以用于建筑室内环境的加热采暖也可以用于建筑室内环境的通风降温。
[0003]目前建筑上采用的集热墙系统主要用于冬季寒冷气候的采暖,在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则难以真正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这主要由于集热墙系统的结构特点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差所导致。集热墙也称为特朗伯墙,通常由玻璃盖板、吸热板、空气通道与普通墙体构成,在玻璃盖板、吸热板和普通墙体的上下部分均开设有通风口。冬季,关闭室外侧上下通风口,打开室内侧上下通风口,通过吸热板吸收太阳辐射热升温对流传热,诱导室内冷空气进入空气通道内加热并循环,提升室内空气温度。夏季,关闭室外侧下通风口和室内侧上通风口,打开室外侧上通风口和室内侧下通风口,通过吸热板吸收太阳辐射热升温对流传热,诱导室内空气经空气通道和室外侧上通风口流出室外,同时在室内形成负压诱导室外空气经门窗流出室内,进而达到室内通风降温的目的。但夏季使用时由于室外环境温度高,集热墙系统利用温差制造烟囱效应驱动室内空气流动通风的能力非常有限,且有可能导致多余的热量经室内侧下通风口和普通墙体进入室内,反而提高了室内温度。此外,夏季阴雨天室外温度低时,由于集热墙系统无法利用太阳辐射热且通风口面积小,结构整体热阻大,不利于室内热量向室外传递降温及室内的通风。显然,现有的集热墙系统不适应夏季气候,不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风提升建筑被动通风降温能力。
[0004]因此,亟需一种可以适应夏季气候,并充分利用自然风提升建筑被动通风降温能力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的集热墙系统不适应夏季气候,不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风提升建筑被动通风降温能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墙体上下部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及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配置第一风量调节阀及第二风量调节阀,空气可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或所述第二通风口进出室内空间;
[0007]玻璃盖板安装于墙体外侧,所述玻璃盖板上下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对流的第三通风口及第四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及所述第四通风口分别配置第三风量调节阀及第四风量调节阀;
[0008]墙体外侧面铺设绝热板,所述绝热板外侧面贴附吸热板,所述绝热板与所述玻璃盖板之间形成空气通道;
[0009]所述空气通道的两侧面对称设置一级导流板,所述一级导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玻璃盖板及墙体;
[0010]二级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空气通道的外侧,所述二级导流板安装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固定于墙体外侧;
[0011]所述旋转轴顶部安装气象站,所述气象站用于检测并输出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风速、风向、雨量等数据信号;
[0012]电动遮阳帘安装在所述玻璃盖板的外侧,所述电动遮阳帘的侧边连接轨道,所述轨道固定安装在墙体上。
[0013]优选地,其安装于建筑物朝向南面的墙体。
[0014]优选地,所述吸热板朝向所述空气通道的一侧喷涂黑色涂料,便于最大程度吸收太阳辐射热量。
[0015]优选地,所述玻璃盖板为low

e双层中空玻璃盖板。
[0016]优选地,其具备智能控制处理单元。
[0017]优选地,所述一级导流板为防雨百叶窗片或活动挡板。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夏季利用太阳辐射热诱导室内通风、利用室外自然冷风通风降温、强化阴雨天集热墙系统与室外空气的换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空气冷源,克服传统集热墙夏季无法有效使用甚至在室内热量向室外传导过程中产生不利应用的缺点,达到高效利用自然空气冷源和太阳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的A

A剖面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的B

B侧面视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的C

C侧面视图。
[0023]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墙体,2、第三通风口,3、第三风量调节阀,4、玻璃盖板,5、空气通道,6、吸热板,7、绝热板,8、第四通风口,9、第四风量调节阀,10、电动遮阳帘,11、第一通风口,12、第一风量调节阀,13、第二通风口,14、第二风量调节阀,15、轨道,16、气象站,17、二级导流板,18、旋转轴,19、一级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6]请参阅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安装于建筑物朝向南面的墙体1上,墙体1上下部形成有第一通风口11及第二通风口13,第一通风口11
及第二通风口13分别配置第一风量调节阀12及第二风量调节阀14,空气可从第一通风口11或第二通风口13进出室内空间。第一风量调节阀12及第二风量调节阀14受控于智能控制处理单元(未图示),并可根据智能控制处理单元发出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开闭动作,以实现第一通风口11及第二通风口13的开闭。
[0027]墙体1外侧安装玻璃盖板4,其中,玻璃盖板为low

e双层中空玻璃盖板。玻璃盖板4上下部形成有分别与第一通风口11及第二通风口13对流的第三通风口2及第四通风口8,第三通风口2及第四通风口8分别配置第三风量调节阀3及第四风量调节阀9。第三风量调节阀3及第四风量调节阀9受控于智能控制处理单元,并可根据智能控制处理单元发出的控制信号执行相应的开闭动作,以实现第三通风口2及第四通风口8的开闭。
[0028]墙体1的外侧面铺设绝热板7,绝热板7外侧面贴附吸热板6,绝热板7用于减少吸热板6向建筑室内的传热;绝热板7与玻璃盖板4之间形成空气通道5;吸热板6朝向空气通道5的一侧喷涂黑色涂料,便于最大程度吸收太阳辐射热量。
[0029]空气通道5的两侧面对称设置一级导流板19,一级导流板19的两端分别连接玻璃盖板4及墙体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候响应的智能调节型集热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墙体上下部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及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分别配置第一风量调节阀及第二风量调节阀,空气可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或所述第二通风口进出室内空间;玻璃盖板安装于墙体外侧,所述玻璃盖板上下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及所述第二通风口对流的第三通风口及第四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及所述第四通风口分别配置第三风量调节阀及第四风量调节阀;墙体外侧面铺设绝热板,所述绝热板外侧面贴附吸热板,所述绝热板与所述玻璃盖板之间形成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两侧面对称设置一级导流板,所述一级导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玻璃盖板及墙体;二级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空气通道的外侧,所述二级导流板安装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固定于墙体外侧;所述旋转轴顶部安装气象站,所述气象站用于检测并输出太阳辐射强度、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彭可文杨勋曹权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