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324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纳米给药系统为以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为基体,通过与EGC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恶性肿瘤已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杀手,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蒽环类药物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在乳腺癌、肝癌等实体肿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0003]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PB),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染料,自柏林化学家迪斯巴赫(Diesbach)在1704年意外发现以来,在过去的300多年中引起了极大关注。PB被认为是文献报道的第一种合成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合成简单,原料易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早已批准临床应用大剂量PB作为放射性Cs
+
或非放射性药物Tl
+
的解毒剂,由此可见,PB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具有良好的近红外光热转换效率,且光热稳定性良好,同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已经在光热治疗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0004]由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以及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尤其是心脏毒性,使得蒽环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限制。羰基还原酶(Carbonyl reductase 1,CBR1)可以将阿霉素(DOX)的C13

羰基还原为C13

醇形成阿霉素醇(DOXOL);而生成的醇代谢物与原药比较,抗肿瘤效果显著减弱,还会导致心脏毒性,因此,寻找合适的给药系统将药物传递到肿瘤部位,减少药物全身分布,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纳米给药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肿瘤治疗药物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佳、还容易产生心脏毒性的用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上述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上述纳米给药系统的应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上述纳米给药系统,所述纳米给药系统为以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为基体,通过与EGCG

Fe NPs偶联后,加入温敏相变材料进行修饰即得。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上述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将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与EGCG

Fe NPs进行反应合成EGCG修饰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MPB

EGCG NPs;
[0011]S2、将温敏相变材料加入步骤S1合成的EGCG修饰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MPB

EGCG NPs进行反应合成纳米给药系统MPB

EGCG@PCM。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铁氰化钾进行反应即得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MPB NPs)。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与铁氰化钾(K3[Fe(CN)6])的质量比为:(10~30):(1~3)。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为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铁氰化钾置于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70~90℃反应18~30h。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与EGCG

Fe NPs的质量比为(1~5):(100~300)。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EGCG

Fe NPs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氯化铁溶液进行反应得到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加入EGCG溶液进行反应后透析即得EGCG

Fe NPs。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氯化铁和EGCG的质量比为(50~1500):(10~50):(1~10)。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时间为8~24h,优选地,所述反应时间为12h。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析采用透析袋,所述透析袋的分子量为8000

14000道尔顿。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PB

EGCG NPs与温敏相变材料的质量比为(1~2):(2~16);优选地,所述MPB

EGCG NPs与温敏相变材料的质量比为2:15。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合成纳米给药系统(MPB

EGCG@PCM)的反应包括将MPB

EGCG NPs和温敏相变材料溶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升温至40~60℃,挥干溶剂后,加入80~100℃的水后进行固液分离,收集固相,即为MPB

EGCG@PCM。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敏相变材料为1

十四醇(TD)、脂肪酸或脂肪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温敏相变材料为TD。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酸为月桂酸。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醇为肉豆蔻醇、1

溴代庚烷醇、1

十五烷醇、2

十五烷醇、2

十五烷酮、1

十六烷醇、2

十六烷醇、3

十六烷醇、1

十七烷醇、2

十七烷醇、1

十八烷醇、1

碘代十八烷醇、1

碘代十九烷醇、1

碘代二十烷醇、1

溴代二十烷醇、1

溴代二十一烷醇或其它相转换温度为38℃~59℃的长链脂肪醇及其碘/溴代延伸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为甲醇。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给药系统的粒径为50~200nm,电位值为

40~

15mV。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上述纳米给药系统的应用,所述应用为在制备靶向人体来源或动物来源的肿瘤细胞的制剂中的用途。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为在制备EGCG增敏蒽环类药物中的应用。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为在制备增强阿霉素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纳米给药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利用Fe...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给药系统为以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为基体,通过与EGCG

Fe NPs偶联后,加入温敏相变材料进行修饰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给药系统的粒径为50~200nm,电位值为

40~

15mV。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与EGCG

Fe NPs进行反应合成EGCG修饰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MPB

EGCG NPs;S2、将温敏相变材料加入步骤S1合成的EGCG修饰的普鲁士蓝纳米材料MPB

EGCG NPs进行反应合成纳米给药系统MPB

EGCG@P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乙烯吡咯烷酮与铁氰化钾进行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雁梁景兰吴城广薛巍顾珩廖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健康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