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治疗用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静脉治疗
,具体涉及一种静脉治疗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是护士的专业领域,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专科护士在静脉治疗安全管理方面更有着绝对的优势;本研究由静疗专科护士组织多学科协作模式(MDT)依据最新静脉治疗指南,解决临床静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最大程度发挥各学科医务人员的优势。
[0003]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患者的手臂往往只能置于扶手上,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手臂发麻僵直,引起患者不适,且过长的输液管容易被勾触,引起意外,为此,现在需要一种静脉治疗用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静脉治疗用固定装置,能够根据患者的手臂调节高度和角度,对患者的手臂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避免患者在长时间的输液中手臂发麻僵直;能够将输液管收起,避免输液管过长引起意外,提高了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输液杆、一号连接杆、一号万向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治疗用固定装置,它包含输液杆(1)、一号连接杆(2)、一号万向轮(3)、旋转块(10)、四号连接杆(11)、固定环(12)和网兜(13);输液杆(1)底部呈环形分布固定有数个一号连接杆(2),一号连接杆(2)由内向外倾斜设置;一号连接杆(2)的下端通过轴和轴承旋接有一号万向轮(3);输液杆(1)顶端通过轴和轴承旋接有旋转块(10);旋转块(10)的外环壁呈环形分布固定有数个四号连接杆(11);四号连接杆(11)的外端固定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的底部固定有网兜(1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支撑机构(7)和限位机构(8);输液杆(1)的下部设有支撑机构(7);所述的支撑机构(7)包含安装板(7
‑
1)、电机(7
‑
2)、调节螺杆(7
‑
3)、内螺纹管(7
‑
4)、连接板(7
‑
5)、导环(7
‑
6)、支撑板(7
‑
7)、转杆(7
‑
8)、弧形板(7
‑
9)和蓄电池(7
‑
13);输液杆(1)的环壁下端右侧固定有安装板(7
‑
1),安装板(7
‑
1)上固定有电机(7
‑
2);输液杆(1)的环壁下端左侧固定有蓄电池(7
‑
13),电机(7
‑
2)和蓄电池(7
‑
13)之间通过导线连接;电机(7
‑
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调节螺杆(7
‑
3),调节螺杆(7
‑
3)的上端通过螺纹旋接插设在内螺纹管(7
‑
4)内;内螺纹管(7
‑
4)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板(7
‑
5);连接板(7
‑
5)的左端与导环(7
‑
6)的环壁固定,导环(7
‑
6)活动套设在输液杆(1)上;连接板(7
‑
5)的右侧设有支撑板(7
‑
7);支撑板(7
‑
7)的左侧壁固定有上下两个转杆(7
‑
8),上下两个转杆(7
‑
8)的左端分别设于连接板(7
‑
5)的上下两侧,且通过轴和轴承旋接;支撑板(7
‑
7)的上端固定有弧形板(7
‑
9);输液杆(1)的环壁上部右侧设有限位机构(8);所述的限位机构(8)包含连接杆(8
‑
1)、“S”形连接杆(8
‑
2)、限位杆(8
‑
3)、折线杆(8
‑
4)和橡胶塞(8
‑
5);输液杆(1)的环壁上部右侧固定有三号连接杆(8
‑
1),三号连接杆(8
‑
1)的右端设有数个“S”形连接杆(8
‑
2);数个“S”形连接杆(8
‑
2)从上往下依次相连;位于最上方的“S”形连接杆(8
‑
2)的上端与三号连接杆(8
‑
1)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小丽,郭晶,王丽丽,曹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