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316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柜体和新风输送通道,所述新风输送通道内设置有降温处理段和升温处理段;所述降温处理段内设置有若干第一空气隔腔和降温介质输入装置,若干所述第一空气隔腔沿所述降温处理段的宽度方向相间隔地并排设置;所述升温处理段内设置有若干第二空气隔腔和升温介质输入装置,若干所述第二空气隔腔沿所述升温处理段的宽度方向相间隔地并排设置;还包括水刷装置,包括刮水板和驱动所述刮水板作上下滑动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刮水板一一对应地伸入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空气隔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空间占用以及投入费用,并能有效地确保对地下工程的新风除湿效果。湿效果。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暖通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用于地下工程的新风除湿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案:
[0003]方案一,利用风井、送风空腔等空间,使热湿空气与结构壁面进行热交换,热湿空气在结构壁面结露后再送入工程,以达到降低送风含湿量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案中,要保证较好的换热效果,需要较大的接触壁面,因此会需要构建较多的风井和较大的通风空腔,从而会占用较多的结构空间,初投资较大;而且,当壁面结露较多时,空气换热效果将受到影响,除湿效果将大为降低。此外,当外界空气温度降低时,如遇夏季间歇性降温,外界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工程内空气相对湿度的情况下,方案一将可能增加进风的含湿量,反而不利于除湿。
[0004]方案二,利用额外的物理和化学方式降低进风湿气,例如采用冷冻除湿机对进风进行除湿,或者利用转轮除湿设备、干石灰等吸湿材料进行除湿,以达到满足除湿要求。但是,这种方案下,采用转轮除湿机和冷冻除湿机都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购置费用以及额外的运行费用。而且,以10000平米的地下车库为例,采用冷冻除湿机组,其初投资大约50万元左右,三个月的用电量大约20000度,约产生电费1.16万元(按0.58元/度计算);另外,采用生石灰等干燥剂也将增加大量的干燥剂购置费用,且需要定期进行更换,大大地提高了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以有效降低空间占用以及投入费用,并能有效地确保对地下工程的新风除湿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柜体、设置在所述装置柜体一端的进风口和设置在所述装置柜体另一端的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新风输送通道,且沿新风的输送方向,在所述新风输送通道内顺次设置有降温处理段和升温处理段;
[0008]所述降温处理段内设置有若干沿所述降温处理段通长设置的第一空气隔腔,以及对应若干所述第一空气隔腔设置的降温介质输入装置,若干所述第一空气隔腔沿所述降温处理段的宽度方向相间隔地并排设置;
[0009]所述升温处理段内设置有若干沿所述升温处理段通长设置的第二空气隔腔,以及对应若干所述第二空气隔腔设置的升温介质输入装置,若干所述第二空气隔腔沿所述升温处理段的宽度方向相间隔地并排设置;
[0010]还包括水刷装置,所述水刷装置包括刮水板和驱动所述刮水板作上下滑动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刮水板一一对应地伸入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空气隔腔内。
[0011]作为优选,所述降温介质输入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降温处理段的顶部的第一布水管,若干所述第一布水管上朝向所述第一空气隔腔设置有若干第一洒水喷头;
[0012]所述降温处理段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集水管。
[0013]作为优选,相邻两所述第一空气隔腔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空气隔腔与所述装置柜体的内侧板之间填充设置有疏水填料。
[0014]作为优选,所述装置柜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降温处理段相连通的工程风进口,所述降温处理段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工程风进口相连通的工程风出口。
[0015]作为优选,所述工程风进口与所述降温处理段之间设置有轴流风机。
[0016]作为优选,所述升温介质输入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升温处理段的顶部的第二布水管,若干所述第二布水管上朝向所述第二空气隔腔设置有若干第二洒水喷头;
[0017]所述升温处理段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集水管。
[00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气隔腔和/或所述第二空气隔腔的顶部截面呈倒“V”形或倒“U”形设置,所述第一空气隔腔和/或所述第二空气隔腔的底部截面呈“V”形或“U”形设置;
[0019]所述刮水板的截面呈“V”形或“U”形设置,且沿新风的输送方向,所述刮水板呈倾斜设置。
[0020]作为优选,在所述降温处理段与所述升温处理段之间设置有排水段,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水段内;
[0021]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上连接设置有集水槽,若干所述刮水板的排水端连接设置在所述集水槽上,所述集水槽的端部连通设置有排水软管;
[0022]所述排水段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
[0023]作为优选,所述排水段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水斜板,所述排水斜板的倾斜较高端与所述升温处理段的底板相衔接;
[0024]所述降温处理段的底板呈倾斜设置,且所述降温处理段的底板的倾斜较低端靠近所述排水段。
[0025]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降温处理段之间还设置有风机设置段,所述风机设置段内设置有离心风机;
[0026]所述风机设置段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还设置有过滤段。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有:
[0028]1.本方案中所提供的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主要包括装置柜体以及设置在装置柜体内的功能部件,使得整个装置可以模块化集成,实现分模块式生产以及在现场组合安装,通过在地下工程新风系统上增加设置本装置,即可完成对新风的处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29]2.本装置为一体化集成设备,整体占用空间较小,而且设置有工程风进口,可以实现与工程进排风系统的集成,从而可以实现减少进排风机房面积,进一步降低设备的占用空间。此外,装置通过对新风处理过程、换热介质、壁面处理、换热形式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化,提出了降温除湿、升温除湿的综合除湿处理理论及应用手段,提升了装置的除湿处理效率。
[0030]3.本装置能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的废热、废冷来处理地下工程新风,提升了能源利
用效率的同时,将进排风系统和新风处理系统进行集成,降低了整体能耗,而且整个系统简单,投资较少,运行和维护成本低,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此外,相较于化学法处理地下工程新风,本装置运行过程中,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气体或物质,对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去掉空气隔腔结构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降温处理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排水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升温处理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其中:
[0038]1‑
装置柜体,11

进风口,12

出风口,13

工程风进口,1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柜体、设置在所述装置柜体一端的进风口和设置在所述装置柜体另一端的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有新风输送通道,且沿新风的输送方向,在所述新风输送通道内顺次设置有降温处理段和升温处理段;所述降温处理段内设置有若干沿所述降温处理段通长设置的第一空气隔腔,以及对应若干所述第一空气隔腔设置的降温介质输入装置,若干所述第一空气隔腔沿所述降温处理段的宽度方向相间隔地并排设置;所述升温处理段内设置有若干沿所述升温处理段通长设置的第二空气隔腔,以及对应若干所述第二空气隔腔设置的升温介质输入装置,若干所述第二空气隔腔沿所述升温处理段的宽度方向相间隔地并排设置;还包括水刷装置,所述水刷装置包括刮水板和驱动所述刮水板作上下滑动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刮水板一一对应地伸入设置在若干所述第一空气隔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介质输入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降温处理段的顶部的第一布水管,若干所述第一布水管上朝向所述第一空气隔腔设置有若干第一洒水喷头;所述降温处理段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集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空气隔腔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空气隔腔与所述装置柜体的内侧板之间填充设置有疏水填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柜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降温处理段相连通的工程风进口,所述降温处理段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工程风进口相连通的工程风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新风除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李鑫罗冠鑫谢远溪罗智华苏钊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