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292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监测装置,包括腰部机构、腿部机构、连接机构、数据采集单元、智能分析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控制单元、语音提示单元、远程终端,所述腰部机构与腿部机构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腰部机构和腿部机构上均安装有数据采集单元、智能分析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均与智能分析单元电连接,语音提示单元与智能分析单元电连接,智能分析单元与数据传输单元电连接,数据传输单元、控制单元均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集、传输、分析相关数据,反馈控制使得患者在髋部骨折术后关节、肌肉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恢复,并避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监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部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文献报道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髋部骨折患者为163.8万左右,预计到2050年增至630万例,其中90%的患者由跌倒导致。老年人髋部骨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术后1年,病死率仍可达36%,存活患者中约11%的患者卧床不起,16%的患者需要长期护理,致残率高达50%,80%的患者需要助行器,因此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据报道,我国每年近68.7万人发生髋部骨折,用于髋部骨折的医疗费用达到850亿元,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0003]围术期高质量管理在髋部骨折的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骨折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恰当的锻炼导致出现部分稳定骨折转变成移位骨折,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升高的危险因素。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合并疾病多且身体衰弱,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2020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部机构、腿部机构、连接机构、数据采集单元、智能分析单元(18)、数据传输单元(19)、控制单元、语音提示单元、远程终端,所述腰部机构与腿部机构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腰部机构和腿部机构上均安装有数据采集单元、智能分析单元(18)、数据传输单元(19)、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均与智能分析单元(18)电连接,语音提示单元与智能分析单元(18)电连接,智能分析单元(18)与数据传输单元(19)电连接,数据传输单元(19)、控制单元均与远程终端无线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背面拉伸带(1)、内侧面拉伸带(2)、外侧面拉伸带(3)、正面拉伸带(4)、转轴(9),所述背面拉伸带(1)、内侧面拉伸带(2)、外侧面拉伸带(3)、正面拉伸带(4)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腰部机构和腿部机构的背面、内侧面、外侧面、正面上的转轴(9)连接,转轴(9)与腰部机构和腿部机构均为转动连接;所述腰部机构和腿部机构内分别设置有驱动组件A、驱动组件B,驱动组件A、驱动组件B与腰部机构和腿部机构上对应的转轴(9)连接,驱动组件A、驱动组件B与腰部机构和腿部机构上对应的控制单元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机构包括腰部支架(5)、腰部固定组件(10)、腰部内衬,所述腰部支架(5)与人体腰部结构适配,所述腰部内衬与所述腰部支架(5)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腰部固定组件(10)穿过所述腰部内衬并围绕在所述腰部支架(5)的内侧,所述腰部固定组件(10)的两头通过腰部连接组件(6)连接,所述腰部固定组件(10)的内侧设置有腰部气垫(7),腰部支架(5)的背面、内侧面、外侧面、正面上均设置有转轴(9),驱动组件A安装在腰部支架(5)内,驱动组件A与转轴(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机构上设置有广角摄像头(8),广角摄像头(8)与智能分析单元(18)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A包括腰部伺服电机、腰部内置电源,腰部内置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秀美陈佳丽王文朝宁宁周思宇万旭峰武立民覃涵黄梓欣陆铮陈依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