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85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该适配器包括壳体和第一卡扣,其中:壳体内设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在壳体上形成开口,壳体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容纳空间用于从开口收容连接器的第一外壳;第一卡扣设于第一容纳空间内且固定于壳体,第一卡扣包含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用于与第一外壳上的第一卡槽配合以将适配器与连接器固定,第一凹槽用于为第二凸起提供活动空间,第二凸起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在第一凹槽中移动,并驱动第一凸起离开第一卡槽。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方便连接器与适配器解锁。能够方便连接器与适配器解锁。能够方便连接器与适配器解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传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通信系统中,FTTR(Fiber to the room,光纤到屋)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让入户段实现高品质网络,助力云(Cloud),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以及物联网等发展。FTTR网络中,在入户阶段,从机房引出的光纤与入户光纤在光纤盒内实现对接,以实现将光网络铺设至各家各户。对于当前的主要涉及到联网设备都有供电需求,因此在光纤到具体对应的设备需要一根光纤进行通信和一根供电线进行供电,从而导致一个设备需要两条线缆充当不同的功能,而光电混合缆和光电混合连接器的应用优化了设备端口数量和操作便捷程度。随着城市人口的密集化,各光纤盒的端口的数量有所增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布置更多的光纤连接端口为业界研发的方向,针对各光纤连接器插头,如何简化结构,实现小型化的设计方案为业界研发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能够提高连接器和适配器解锁的便利性。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适配器,该适配器包括壳体和第一卡扣,其中:
[0005]所述壳体内设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开口,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用于从所述开口收容连接器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卡扣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卡扣包含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与所述第一外壳上的第一卡槽配合以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连接器固定,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为所述第二凸起提供活动空间;所述第二凸起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在第一凹槽中移动,并驱动所述第一凸起离开所述第一卡槽。
[0006]可以看出,对连接器和适配器进行解锁的部件设在了适配器上,基于适配器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凸起的设计,就可以通过推动操作柄将第一凸起从第一卡槽中的脱离,从而实现连接器与适配器的解锁,这种解锁方式操作起来较容易,解锁效率较高。
[000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扣通过弹性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性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性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扣上。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第一卡扣通过弹性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因此,当该第一卡扣受力并传导到弹性支架后,该弹性支架会出现弹性形变,从而带动第一凸起离开第一凹槽。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弹性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弹性支架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二者之间通过卡扣和卡槽的配合固定连接,或者通过胶粘接固定。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凸起包括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所述适配器的轴向方向倾斜,所述斜面用于与所述操作柄配合,所述斜面用于将所述操作柄作用在所述斜面上的轴向力转化径向分力,所述径向分力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卡扣产生远离所述第一卡槽的移动。可以理解,通过在第二凸起上设计斜面,能够将来自操作柄的力引导为向远离第一卡槽的分力,从而使得第一凸起从第一卡槽脱离。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作柄活动连接至所述壳体。可以理解,当该操作柄设置在该壳体上时,解锁时会更方便快捷。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器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弹性连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操作柄之间,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适配器解锁的过程中,所述操作柄相对所述壳体移动且压缩所述第一弹簧,解锁后,通过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抵持力使得所述操作柄弹回原位。可以理解,通过设计第一弹簧,能够使得解锁后操作柄能够迅速弹回原位,这样有利于适配器和连接器再次进行扣合。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器内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形相匹配的区域为非中心对称架构,所述非中心对称架构用于提供所述连接器插入所述适配器过程的导向。可以理解,通过适配器的第一收容空间的形状设计,以及连接器外形的设计,比如设计为以中心轴为中心的非对称架构,这样在二者对插的过程中,只能通过确定的方向,才能实现连接器插入适配器,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防呆。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适配器为光电适配器,所述连接器为光电连接器,所述光电适配器还包括第一电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电组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用于与所述光电连接器的第一外壳中的第二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组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光电适配器的外表面,用于与集成电路板电连接。可以理解,通过在适配器上集成第一电组件,能够实现与连接器上的电组件进行适配。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一端为部分所述第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光电连接器的第一外壳内与所述第二电组件中的第三导电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的另一端为部分所述第二端,且伸出所述光电适配器的外表面,用于与集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一端为部分所述第一端,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外壳内与所述第二电组件的第四导电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的另一端为部分所述第二端,且伸出所述光电适配器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接。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插芯和第一外壳;其中,
[0015]所述插芯部分或全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外壳的空腔内,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与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适配器的第一卡扣上的第一凸起配合以实现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适配器之间的固定。
[0016]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插芯的前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第一尺寸,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插芯中心轴之间的径向距离为第二尺寸;所述适配器上的第一凸起和插芯套筒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为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一凸起到所述插芯套筒的中心轴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第二尺寸。可选的,所述适配器上的第一凹槽和所述插芯套筒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一卡槽与插芯的前端之间的轴向距离指的是沿插芯的轴向方向,第一卡槽和插芯的前端面之间的
最小的垂直距离,由于第一卡槽为立体的结构,第一卡槽距离插芯前端面距离最小的位置与插芯前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所述第一卡槽与插芯的前端之间的轴向距离”。同样,第一凸起与插芯套筒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指的是沿插芯套筒的轴向方向,第一凸起与插芯套筒的中心位置之间的最小的垂直距离,第一凸起距离插芯套筒的中心位置距离最小的位置与插芯套筒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为“第一凸起与插芯套筒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
[0017]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器具体为光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第一卡扣,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开口,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用于从所述开口收容连接器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卡扣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且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卡扣包含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与所述第一外壳上的第一卡槽配合以将所述适配器与所述连接器固定;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为所述第二凸起提供活动空间,所述第二凸起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在第一凹槽中移动,并驱动所述第一凸起离开所述第一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通过弹性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性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性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扣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包括斜面,所述斜面相对所述适配器的轴向方向倾斜,所述斜面用于与所述操作柄配合,所述斜面用于将所述操作柄作用在所述斜面上的轴向力转化为径向分力,所述径向分力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卡扣产生远离所述第一卡槽的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活动连接至所述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弹性连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操作柄之间,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适配器解锁的过程中,所述操作柄相对所述壳体移动且压缩所述第一弹簧,解锁后,通过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抵持力使得所述操作柄弹回原位。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内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形相匹配的区域为非中心对称架构,所述非中心对称架构用于提供所述连接器插入所述适配器过程的导向。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为光电适配器,所述连接器为光电连接器,所述光电适配器还包括第一电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电组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用于与所述光电连接器的第一外壳中的第二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组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光电适配器的外表面,用于与集成电路板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一端为部分所述第一端,用于插入所述光电连接器的第一外壳内与所述第二电组件中的第三导电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元件的另一端为部分所述第二端,且伸出所述光电适配器的外表面,用于与集成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一端为部分所述第一端,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外壳内与所述第二电组件的第四导电元件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元件的另一端为部分所述第二端,且伸出所述光电适配器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接。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芯和第一外壳;其中,所述插芯部分或全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外壳的空腔内,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的第一卡扣上的第一凸起配合以实现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适配器之间的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插芯的前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为第一尺寸,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插芯中心轴之间的径向距离为第二尺寸;所述适配器上的第一凸起和插芯套筒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为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一凸起到所述插芯套筒的中心轴之间的径向距离为所述第二尺寸。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体为光电连接器,所述光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电组件,所述第二电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内侧。12.根据权利要求9

11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靠近所述光电连接器插接端的端面为非中心对称架构。13.根据权利要求9

12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管;可弯曲硬管,所述可弯曲硬管内部空腔用于所述光电混合缆中的光纤回退,所述可弯曲硬管位于所述尾管内部;推柄,所述推柄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推柄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尾管内。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曲硬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推柄的第二端连接或者从所述推柄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推柄内。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壳;所述内壳包围所述可弯曲硬管和所述推柄。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包围述推柄、内壳、可弯曲硬管和所述光电混合缆。17.根据权利要求9

1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组件包括绝缘端子座,所述绝缘端子座设置在所述两个导电元件之间,所述导电元件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用于防止所述绝缘端子座和所述两个导电元件相对移动,所述绝缘端子座上设置有用于卡扣所述第一外壳的第四凸起。18.根据权利要求9

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铸陈扬全刘晟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