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81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羽绒服,包括衣身、连接于衣身上的衣帽、衣领和衣袖,所述衣袖设有袖头,所述衣袖设有第一拉链片和第一袖边,所述袖头设有第二拉链片和第二袖边;所述第一拉链片和所述第二拉链片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袖边和所述第二袖边相搭接,且所述第一袖边至少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二袖边上;所述衣帽内设有绳道,所述绳道内设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绳道内安装有拉绳收缩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羽绒服,既可以解决现有的羽绒服袖头容易弄脏和磨损的问题,又能够实现衣帽拉绳外露长短的调节和拉绳的收容。短的调节和拉绳的收容。短的调节和拉绳的收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羽绒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拆卸袖头且帽口部拉绳可收缩的羽绒服。

技术介绍

[0002]羽绒服具有良好保暖性能和穿着舒适性,因此在冬季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羽绒服包括衣身、衣袖和衣帽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羽绒服与外界接触最多的地方之一就是衣袖,而衣袖的袖头是产生污垢最严重的地方。羽绒服在穿戴一段时间后,在其袖头污垢较多时,衣袖的其他部位以及衣身和衣帽等还较为洁净,但由于袖头一般都固定在羽绒服的衣袖上,因此就需要洗涤整件羽绒服,这很不方便。同时由于洗涤更容易使较脏的袖头变形,失去原有的轮廓与美观。另外,由于袖头也是羽绒服最易磨损的部位,往往袖头的其他部分还完好无损,袖头就已经损坏或变形,导致羽绒服无法穿戴。
[0003]此外,羽绒服的帽口部一般通过系紧衣帽的拉绳来使衣帽与人头部的相对固定,现有的衣帽拉绳一般包括两种,即弹性拉绳和非弹性拉绳,部分弹性拉绳能够在不需要系紧时缩回到衣帽内,但是由于弹性拉绳自身特性,导致系紧后容易出现松脱现象,因此非弹性拉绳的使用更为普遍。由于非弹性拉绳的不可伸缩性,导致用户在运动过程中,绳带会甩动而对用户造成影响,或者在喝茶或吃饭时,误掉入到餐具里,另外,由于拉绳的非固定性,经常出现一侧拉绳较长一侧较短,往往需要穿着者自己进行调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绒服,既可以解决现有的羽绒服袖头容易弄脏和磨损的问题,又能够实现衣帽拉绳外露长短的调节和拉绳的收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羽绒服,包括衣身、连接于衣身上的衣帽、衣领和衣袖,所述衣袖设有袖头,所述衣袖设有第一拉链片和第一袖边,所述袖头设有第二拉链片和第二袖边;所述第一拉链片和所述第二拉链片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袖边和所述第二袖边相搭接,且所述第一袖边至少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二袖边上;所述衣帽的外侧设有第一滑槽和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内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衣帽内设有绳道,所述绳道内设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一端伸出所述绳道外,并连接有第一金属坠,所述第二拉绳一端伸出所述绳道外,并连接有第二金属坠;所述绳道内安装有拉绳收缩装置。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袖头包括相连接的本体和所述第二袖边,所述本体的厚度大于所第二袖边的厚度;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袖边的内表面一体平滑连接,所述本体的外表面高于所述第二袖边的外表面;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袖边和所述第二袖边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本体厚度。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袖边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袖边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袖边设有第一夹层,所述本体设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层内的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夹层内的第二磁性件。
[0012]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拉链片和/或所述第二拉链片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粘扣带钩面和粘扣带毛面中的一个,所述第四连接部为粘扣带钩面和粘扣带毛面中的另一个。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第一磁吸条,所述第四连接部为与所述第一磁吸条相配合的第二磁吸条。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拉绳收缩装置包括安装架、滑动齿条、传动齿轮组和惯性飞轮;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绳道内壁;所述滑动齿条与所述滑动件连接固定,并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传动齿轮组和所述惯性飞轮均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齿条、所述传动齿轮组和所述惯性飞轮依次传动连接,并且所述滑动齿条被配置为在所述滑动件滑动至所述第一端时,所述滑动齿条处于第一位置,并与所述传动齿轮组解除传动,所述滑动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滑动齿条处于第二位置。
[0017]更进一步的,所述惯性飞轮的周壁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第一绕绳槽和第二绕绳槽,所述第一拉绳位于所述绳道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绕绳槽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拉绳位于所述绳道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绕绳槽连接固定,并且,所述惯性飞轮的重量被配置为在解除滑动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组仍然能够在惯性下转动。
[0018]更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滑动齿条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径向尺寸大于两倍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径向尺寸大于两倍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径向尺寸;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传动配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径向尺寸大于两倍的所述第四传动齿轮的径向尺寸;所述惯性飞轮与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惯性飞轮的径向尺寸大于两倍的所述第四传动齿轮的径向尺寸。
[0019]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上滑动安装有转轴架,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和所述惯性飞轮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架上;所述第二滑槽内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架相连接;所述转轴架上设有向外伸出的阻挡部;所述滑动齿条设有第一推动部,所述滑动齿条由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推动部与所述阻挡部相抵,带动所述转轴架、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和所述惯性飞轮向背离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方向滑动,所述滑动齿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解除
传动。
[0020]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电源和开闭所述电源的弹性开关按键,所述绳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安装有第一电磁环,所述第二端口安装有第二电磁环,所述第一电磁环和所述第二电磁环均与所述电源相连接;所述滑动齿条设有第二推动部,所述滑动齿条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推动部按压所述弹性开关按键,所述第一电磁环和所述第二电磁环产生磁性,以吸附所述第一金属坠和所述第二金属坠。
[002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弹性限位件,所述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二弹性限位件,所述滑动件滑动至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限位配合,所述滑动件滑动至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限位配合。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绳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绳道内,并与所述第一绕绳槽相连接;所述第二拉绳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四部分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绳道内,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绒服,包括衣身、连接于衣身上的衣帽、衣领和衣袖,所述衣袖设有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设有第一拉链片和第一袖边,所述袖头设有第二拉链片和第二袖边;所述第一拉链片和所述第二拉链片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袖边和所述第二袖边相搭接,且所述第一袖边至少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二袖边上;所述衣帽的外侧设有第一滑槽和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内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衣帽内设有绳道,所述绳道内设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一端伸出所述绳道外,并连接有第一金属坠,所述第二拉绳一端伸出所述绳道外,并连接有第二金属坠;所述绳道内安装有拉绳收缩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头包括相连接的本体和所述第二袖边,所述本体的厚度大于所第二袖边的厚度;所述本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袖边的内表面一体平滑连接,所述本体的外表面高于所述第二袖边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袖边和所述第二袖边的厚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本体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袖边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第一袖边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袖边设有第一夹层,所述本体设有第二夹层;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层内的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夹层内的第二磁性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丽群宋晓薇李健万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服装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