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章循专利>正文

一种农业机械用稻麦节秸秆吸收切碎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274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机械用稻麦节秸秆吸收切碎收集装置,包括U形框架和连接块二,所述U形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所述U形框架的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有由动力机构驱动转动的轴一,所述轴一的两端贯穿U形框架并固定连接有滚轮一,所述U形框架的侧面转动定轴连接有滚轮二,所述U形框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两个所述滚轮一的相背侧上的偏心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秸秆收集装置,难以针对秸秆进行充分的粉碎以及难以进行及时充分的收集,使得麦田里仍残留有大量的秸秆,工作效率以及处理的质量难以得到提升,给后续的农业播种带来不便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机械用稻麦节秸秆吸收切碎收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农业机械用稻麦节秸秆吸收切碎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

40%),并含有木质素等。
[0003]现国家有关部门严令禁止焚烧秸秆。而秸秆还田技术具有增产、提高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和改良土壤等功效,是有效利用秸秆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是土壤获取纤维素的最有效的途径,但土壤对纤维的容量是有限的,一方面秸秆还田过多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农作物播种;另一方面土壤过分纤维化,来不及分解的有机酸影响根系发育,反而引起农作物减产;因此,将秸秆集中进行生物质能源转换,是解决秸秆产量大和能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0004]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机械用稻麦节秸秆吸收切碎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框架(1)和连接块二(10),所述U形框架(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动力机构(2),所述U形框架(1)的内壁定轴转动连接有由动力机构(2)驱动转动的轴一(3),所述轴一(3)的两端贯穿U形框架(1)并固定连接有滚轮一(4),所述U形框架(1)的侧面转动定轴连接有滚轮二(16),所述U形框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5);两个所述滚轮一(4)的相背侧上的偏心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6),所述连接块一(6)上远离滚轮一(4)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并通过凹槽限位转动连接有万向球一(7),所述万向球一(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上远离万向球一(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球二(9),所述连接块二(10)的侧面开设有凹槽并通过凹槽与万向球二(9)的表面限位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二(10)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板(11),所述U形框架(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插杆(12),所述插杆(12)贯穿传动板(11)并与传动板(11)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板(11)上设有切碎装置(13),所述切碎装置(13)上设有收集装置(14),所述收集装置(14)上设有吸附装置(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机械用稻麦节秸秆吸收切碎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碎装置(13)包括两个齿板一(17),两个所述齿板一(17)的相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传动板(11)的相对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齿板一(17)的相对侧上的齿牙啮合有齿轮一(18),所述齿轮一(18)的顶部与盖板(5)的下表面限位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一(18)的底部同轴固连有环齿齿杆(19),所述环齿齿杆(19)的两侧分别啮合有切割齿轮组一(20)和切割齿轮组二(21),所述切割齿轮组一(20)和切割齿轮组二(21)的顶部均与盖板(5)的下表面上定轴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机械用稻麦节秸秆吸收切碎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14)包括在U形框架(1)内壁上前后限位滑动的齿板二(22)和齿板三(23),所述齿板二(22)上的齿牙与切割齿轮组二(21)上的齿牙啮合,所述齿板三(23)上的齿牙与切割齿轮组一(20)上的齿牙啮合,所述齿板三(2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一(24),所述连接板一(2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圆柱(26),所述U形框架(1)的前侧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限位转动连接有圆柱(26),所述圆柱(26)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斜置环形凹槽(27),所述斜置环形凹槽(27)的内壁与滑块(25)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圆柱(26)上靠近后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凸块(28),所述弧形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章循
申请(专利权)人:邓章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