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消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74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消气器,包括主腔体,主腔体的两侧分别开设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主腔体的上部开设排气通道,主腔体下部开设排固废通道,主腔体中设置过滤排气单元,所述的过滤排气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固定设置的过滤内筒,过滤内筒中设置浮力单元,浮力单元的上端高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浮力单元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排气通道相接的排气组件,所述的浮力单元沿过滤内筒的筒长方向上下可移,所述的排气组件带动所述的浮力单元移动,浮力单元中设置配重单元,配重单元与浮力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配重单元上设置配重球,配重单元中设置有增减配重球的密封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巧妙,工作时结构稳定性高,过滤消气的处理效果好。过滤消气的处理效果好。过滤消气的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消气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管道流体的过滤消气
,具体涉及一种过滤消气器。

技术介绍

[0002]消气过滤器是管道流体处理的重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管道流体的固体杂质(固废)过滤,以及管道流体的气体杂质分离,从而得到过滤消气后的纯液体。特别是汽油领域,其在加油机的汽油检测处理领域的应用十分重要。
[0003]现有的过滤消气器主要包括主腔体,主腔体两侧分别开设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主腔体的上部开设排气通道,主腔体下部开设排固废通道,主腔体中设置过滤排气单元。通过过滤排气单元的作用由排气通道排出分离的气体杂质,通过排固废通道排出过滤的固废,因此,过滤排气单元、排气通道处组件、排固废通道处组件是过滤消气器最为核心的技术。中国专利《一种新型消气过滤器》(授权公告号CN 204767696 U;授权公告日2015.11.18)公开了一种消气过滤器,其针对现有的消气过滤器的消气能力的不足,采用倒置过滤筒配合浮球活塞式密封装置形成气体空间,其虽然利用了一种连杆机构由浮球式液面控制阀开关排气,但是其排气通道处组件须要独立运行,即排气通道处组件与过滤排气单元独立开来,结构复杂性以及体积构造性暂且不论,其结构匹配性是不高的,即针对不同液压要求的管道,由于是独立的浮球式液面控制阀控制的,因此,不能匹配不同液体压力的管道。中国专利《一种消气过滤器》(授权公告号CN 207986870 U;授权公告日2018.10.19)公开了另一种消气过滤器,其虽然利用呼吸阀替代杠杆排气机构,但是其排气通道处组件与过滤排气单元还是独立开来的;此外,其过滤排气单元即采用传统的过滤网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管道流体的流动压力的来源的不同,对于大压力的来源,这种传统的过滤网结构的稳定性不高,导致过滤消气的处理效果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排气过程中,这个过程是个泄压过程,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压力会变动,其消气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消气器,结构简单巧妙,体积小,工作时结构稳定性高,过滤消气的处理效果好,且能够匹配不同流体压力的管道,满足不同液压要求的管道的使用。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过滤消气器,包括主腔体,主腔体的两侧分别开设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主腔体的上部开设排气通道,主腔体下部开设排固废通道,主腔体中设置过滤排气单元,所述的过滤排气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固定设置的过滤内筒,过滤内筒中设置浮力单元,浮力单元的上端高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浮力单元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排气通道相接的排气组件,所述的浮力单元沿过滤内筒的筒长方向上下可移,所述的排气组件带动所述的浮力单元移动,浮力单元中设置配重单元,配重单元与浮力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配重单元上设置配重球,配重单元中设置有增减配重球的密封腔体。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排固废通道为设置于过滤内筒下方的通槽,通槽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可拆卸活塞。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通道与排固废通道同轴心布置,所述的过滤内筒的轴心位于排气通道的轴心线上,过滤内筒的筒壁开设滤孔,过滤内筒的上端与排气通道的下部腔壁固定连接,过滤内筒的下端与排固废通道的上部腔壁之间设置固定加强筋固定布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浮力单元的上部为圆柱型、下部为倒置的圆台型,圆柱的半径与圆台的大底面半径等径,且该圆柱、圆台同轴布置;浮力单元的轴心线与过滤内筒的轴心线重合,浮力单元内开设连接腔体,所述的连接腔体的腔口位于浮力单元的下端,配重单元的密封腔体自连接腔体的腔口插置于所述的连接腔体中,密封腔体的底部设置密封座,密封腔体的底部的密封座与连接腔体的腔口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的,浮力单元的下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圆槽,限位圆槽的轴心线与浮力单元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的连接腔体的腔口位于所述的限位圆槽的底面上,限位圆槽的外径等于过滤内筒的内径。
[0010]再进一步的,密封腔体的底部的密封座与连接腔体的腔口之间设置密封圈。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加强筋为过滤内筒的下端的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杆件。
[0012]再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通道开设于主腔体上部的上端盖的中间位置,上端盖的外缘与主腔体的上端腔壁之间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排气组件包括固定于浮力单元的上端面上的顶杆,顶杆的上部设置连接推动部,所述的连接推动部包括位于上端盖底面两侧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连杆以及位于顶杆向上的延伸方向的一个推动杆,排气组件的活塞设置于所述的推动杆上,所述的推动杆与顶杆的连接位设置铰接轴,两个侧连杆的上端与上端盖底面上的铰接座铰接,两个侧连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的铰接轴上,所述的推动杆的杆身沿其杆长方向开设通气腔;当推动杆上的活塞向上顶出,主腔体的腔室通过所述的通气腔与所述的排气通道相通,当推动杆上的活塞向下回位,所述的活塞塞于排气通道中。
[0014]再进一步的,主腔体的上端与上端盖之间设置密封垫。
[00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过滤内筒固定设置在主腔体中,过滤内筒中设置浮力单元,且浮力单元中设置配重单元,排气通道与排固废通道都是一体的设置在主腔体上的结构。工作时,流体由进液通道进入主腔体,进入主腔体的流体由于稳固布置的过滤内筒的作用,固体杂质被过滤下来沉积至排固废通道中、气体杂质穿过过滤内筒上浮至排气通道的下部腔室处,本专利技术消气过程是这样的:正常工作状态下(未启动消气状态下)整个主腔体腔室的压力在工作过程中基本不变,由于主腔体腔室流体经过越来越多,主腔体腔室内上浮的气体增多,导致主腔体腔室中浮力单元及其中的配重单元受流体(液体)的浮力减小,(浮力单元及其中的配重单元)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气组件启动向外放气,完成消气;随着气体的放出,主腔体腔室内液面上升,主腔体腔室内(液体)浮力增大,浮力单元及其中的配重单元带动排气组件又会重新把排气组件顶到密封的位置;即排气通道拉开的一瞬间:浮力单元及其中的配重单元的重力等于主腔体腔室内浮力和排气组件活塞面所受压力的和;排气组件推到位的一瞬间:浮力单元及其中的配重单元的重力等于主腔体腔室内(液体)浮力。这样完成消气、关闭动作且避免消气工作频繁的执行。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巧妙,
体积小,工作时结构稳定性高,过滤消气的处理效果好。其一、相比现有设计更为有效的消气,其二、确保气流是有效上排的,其三,通过浮力单元22下部可拆卸的配重单元部分来调整配重球数量,简单有效的匹配现场不同流体压力的管道消气,满足不同液压要求的管道的使用,适配不用的液体以及过滤消气器上不同的压力阀的压力要求。且浮力单元的上端高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保证本专利技术装置工作时的始终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未装配排固废通道14上的可拆卸活塞15)的外部结构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内筒的主视结构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内筒的俯视结构图;
[0020]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消气器,包括主腔体(10),主腔体(10)的两侧分别开设进液通道(11)和出液通道(12),主腔体(10)的上部开设排气通道(13),主腔体(10)下部开设排固废通道(14),主腔体(10)中设置过滤排气单元(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排气单元(20)包括沿上下方向固定设置的过滤内筒(21),过滤内筒(21)中设置浮力单元(22),浮力单元(22)的上端高于进液通道(11)和出液通道(12),浮力单元(2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排气通道(13)相接的排气组件(26),所述的浮力单元(22)沿过滤内筒(21)的筒长方向上下可移,所述的排气组件(26)带动所述的浮力单元(22)移动,浮力单元(22)中设置配重单元(23),配重单元(23)与浮力单元(22)之间可拆卸连接,配重单元(23)上设置配重球(24),配重单元(23)中设置有增减配重球(24)的密封腔体(23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消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固废通道(14)为设置于过滤内筒(21)下方的通槽,通槽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可拆卸活塞(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消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通道(13)与排固废通道(14)同轴心布置,所述的过滤内筒(21)的轴心位于排气通道(13)的轴心线上,过滤内筒(21)的筒壁开设滤孔,过滤内筒(21)的上端与排气通道(13)的下部腔壁固定连接,过滤内筒(21)的下端与排固废通道(14)的上部腔壁之间设置固定加强筋(21a)固定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消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力单元(22)的上部为圆柱型、下部为倒置的圆台型,圆柱的半径与圆台的大底面半径等径,且该圆柱、圆台同轴布置;浮力单元(22)的轴心线与过滤内筒(21)的轴心线重合,浮力单元(22)内开设连接腔体(22a),所述的连接腔体(22a)的腔口位于浮力单元(22)的下端,配重单元(23)的密封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洋詹必亮李雪菁姚新红刘夷平沈琼梁艳争宋进吴锦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泰斯特测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