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1783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磁阀,且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混合器,且混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气瓶,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且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该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进行气压检测,超出预设气体压力时,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控制对应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从而控制通道气流的通断,而对应的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对应通道的气体流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检测仪
,具体为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配气仪是用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市面上多为两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比、混合并输出设定浓度气体的仪器。
[0003]目前气体混气筒存在着标准气体混不匀导致最终气体浓度存在误差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气体混气筒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气体混气筒存在着标准气体混不匀导致最终气体浓度存在误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磁阀,且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混合器,且混合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气瓶,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且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三者均通过导线串联电性连接,且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混合器并联电性连接,并且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电磁阀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三者均通过导线串联电性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混合器包括混合器壳体、出气口、气室、封盖、内支座柱、内腔、通气道、定位主轴、叶片轮、轴承、定位螺杆和进气通道,所述混合器壳体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混合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气室,且气室的内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的底部连接有内支座柱,且内支座柱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气道,所述内支座柱的内部设置有内腔,且内腔的内部设置有定位主轴,所述定位主轴上连接有叶片轮,所述定位主轴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内支座柱底部的另一侧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混合器壳体与内支座柱的连接处贯穿连接有定位螺杆。
[0009]优选的,所述混合器壳体通过定位螺杆与内支座柱相连接,且混合器壳体和内支座柱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并且内支座柱与混合器壳体局部紧密贴紧。
[0010]优选的,所述出气口与气室相连通,且气室与通气道相连通,所述通气道与内腔相连通,且内腔与进气通道相连通,所述通气道之间关于内腔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内支座柱与轴承相连接,且定位主轴的两侧均贯穿于轴承的内部,并且定位主轴与叶片轮相连接,同时叶片轮沿定位主轴的中轴线方向均匀分布。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设置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进行气压检测,超出预设气体压力时,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控制对应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从而控制通道气流的通断,而对应的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控制对应通道的气体流量。
[0014]本技术设置有混合器,通过定位螺杆能够有效的将混合器壳体与内支座柱相连接,能够有效的限制混合器壳体与内支座柱之间的位置,以及能够有效的提高拆装混合器壳体与内支座柱的便利性,而混合器壳体与内支座柱相扣合,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混合器壳体与内支座柱之间的密封;混合气体通过进气通道导入内腔的内部,以及气流产生的冲击力施加于叶片轮,使得叶片轮通过定位主轴实现转动,能够为混合气体提供初步混合,以及可将气体推送至内腔的顶部,而内腔通过通气道与气室相连接,将初步混合气体沿通气道导入至气室的底部,以及气室与出气口相连通,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混合气体排出;通过轴承能够有效的减轻定位主轴产生的磨损,以及能够有效的限制定位主轴的位置,而定位主轴与叶片轮相连接,叶片轮沿定位主轴的中轴线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有效的增大混合气体与叶片轮之间的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高叶片轮为混合气体提供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混合气体的控制流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混合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压力传感器;2、第一电磁阀;3、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4、混合器;401、混合器壳体;402、出气口;403、气室;404、封盖;405、内支座柱;406、内腔;407、通气道;408、定位主轴;409、叶片轮;410、轴承;411、定位螺杆;412、进气通道;5、气瓶;6、第二压力传感器;7、第二电磁阀;8、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第一压力传感器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磁阀2,且第一电磁阀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混合器4,且混合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气瓶5,第二压力传感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7,且第二电磁阀7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7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
[0021]本技术中:第一压力传感器1、第一电磁阀2和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三者均通过导线串联电性连接,且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通过导线与混合器4并联电性连接,并且第二压力传感器6、第二电磁阀7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三者均通过导线串联电性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进行气压检测,超出预设气体压
力时,第一压力传感器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分别控制对应第一电磁阀2和第二电磁阀7,从而控制通道气流的通断,而对应的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控制对应通道的气体流量。
[0022]本技术中:混合器4包括混合器壳体401、出气口402、气室403、封盖404、内支座柱405、内腔406、通气道407、定位主轴408、叶片轮409、轴承410、定位螺杆411和进气通道412,混合器壳体401上开设有出气口402,混合器壳体401的内部设置有气室403,且气室403的内部设置有封盖404,封盖404的底部连接有内支座柱405,且内支座柱405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气道407,内支座柱405的内部设置有内腔406,且内腔406的内部设置有定位主轴408,定位主轴408上连接有叶片轮409,定位主轴408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轴承410,内支座柱405底部的另一侧开设有进气通道412,混合器壳体401与内支座柱405的连接处贯穿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磁阀(2),且第一电磁阀(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所述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的输出端连接有混合器(4),且混合器(4)的输出端连接有气瓶(5),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7),且第二电磁阀(7)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磁阀(7),所述第二电磁阀(7)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第一电磁阀(2)和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三者均通过导线串联电性连接,且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通过导线与混合器(4)并联电性连接,并且第二压力传感器(6)、第二电磁阀(7)和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8)三者均通过导线串联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气体的混合配气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4)包括混合器壳体(401)、出气口(402)、气室(403)、封盖(404)、内支座柱(405)、内腔(406)、通气道(407)、定位主轴(408)、叶片轮(409)、轴承(410)、定位螺杆(411)和进气通道(412),所述混合器壳体(401)上开设有出气口(402),所述混合器壳体(401)的内部设置有气室(403),且气室(403)的内部设置有封盖(404),所述封盖(4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莫虹韩俊辰褚宏旭张业胜蒋珊赵鸿儒李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向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