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44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底座,设置在底座之上第一火盖,并且与底座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同样设置在底座之上,并且与底座之间形成有位于第一混气室外围的第一混气室的第二火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二次空气补气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相邻的第一混气室和第三混气室均为独立供气,为了避免因第一火盖和第三火盖燃烧时产生的燃烧热影响第二火盖的二次空气补给,第二混气室上设置的两排火孔中,靠近第一混气室的第一出火孔靠近二次空气补充室,能较为独立地补充二次空气,而靠近第三混气室的第三出火孔依靠导流件补给二次空气,从而避免第二混气室的第二火盖燃烧时因二次空气不足产生的烟气超标。足产生的烟气超标。足产生的烟气超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红外燃烧器,虽然燃烧不需要二次空气,一次空气全部靠自然引射提供,但为了让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均匀,需要比较长的混合管或者很大的混合腔,体积笨重,这样就造成了燃烧盘直径比大气燃烧器更大,约在150mm左右,使用小的尖底锅具的实际热效率会大大降低。而且红外燃烧器虽然热效率高于大气燃烧器,但热负荷的增加需要燃烧器直径的数倍增加,不能满足民用要求。因此,燃烧器热流量仅在3.5kW左右,这样的热流量又不适合国人猛炒爆炒的习惯,所以市场占有量很小。
[0003]为了迎合国人的烹饪习惯,现有的红外燃烧器通过在燃烧器的外侧或内侧增加大气式燃烧器的方式形成半红外半大气燃烧,从而提升热负荷,如一专利号为ZL200420022626.4(授权公告号为CN2702183Y)的中国技术专利《红外大气二合一式燃气燃烧器》该燃气燃烧器包括一个燃烧头,燃烧头上面呈凹窝状,中间设有一个燃烧腔,燃烧腔的外围设有气体混合腔,燃烧腔与气体混合腔的底部均连接一个引射管,引射管的底端设有气体喷嘴,燃烧腔里面设有一个火盖与引射管相连接,气体混合腔上的斜面上设有若干个红外线辐射板,燃气从两个引射管分别进入燃烧腔和气体混合腔,燃烧腔里为大气式燃烧,而气体混合腔上的斜面为红外式燃烧,实现红外大气二合一组合式燃烧,具有结构简单、燃烧效果好等特点。或是还可以参考一专利号为201220408192.6(授权公告号为CN202747327U)的中国技术专利《新型红外与大气式燃烧相结合的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炉头底座、炉头本体和燃烧器上盖,炉头本体定位设置于炉头底座上,燃烧器上盖包括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内环火盖上设有内环火孔,外环火盖上设有外环火孔,且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均定位设置于炉头本体的上端;又设有多个引射管,其中一个引射管的一端口与内环火盖上的内环火孔相通,余下引射管的一端口均与外环火盖上的外环火孔相通,该燃烧器通过将外环火盖采用红外微焰燃烧技术及内环火盖采用大气式的明火燃烧技术相结合,有效提高了燃气利用率及降低了废气的排放,或是一申请号为CN201610861607.8(公开号为CN10628771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三环燃烧器》该燃烧器则是包括内环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以及外环燃烧装置;内环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以及外环燃烧装置中有个为全预混红外燃烧装置,剩下一个为大气式燃烧装置;内环燃烧装置、中环燃烧装置以及外环燃烧装置中有2个为全预混红外燃烧装置,剩下一个为大气式燃烧装置,使对锅的加热均匀,且可满足大负荷高能效的要求;全预混红外燃烧装置选择2个,是因为全预混红外燃烧装置,减少烟气中NOx、CO的排放,符合环保的要求;选择大气式燃烧装置为1个,是为了增大火力,但当该燃烧器的组合为包括内环燃烧装置及外环燃烧装置为全预混红外燃烧装置,而中环燃烧装置为大气式燃烧器时,中环的大气式燃烧器会因为内外环燃烧装置燃烧后的热气流以及内外环燃烧装置的高温对补给中环的大气式燃烧器的二次空气产生的相互卷吸作用,从而使得中环的大气式燃烧器易出现黄焰、回火等缺陷;另外该中环的大气式
燃烧器的出火孔会容易因溢液而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确保燃烧器中环区域的二次空气充足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加热锅底均匀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
[0007]底座;
[0008]第一火盖,设置在所述底座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
[0009]第二火盖,同样设置在所述底座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混气室外围的第一混气室;其特征在于:
[0010]第一出火孔,沿周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火盖上,靠近所述第一火盖;
[0011]第二出火孔,沿周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火盖上,相较所述第一出火孔,更靠近第二火盖的径向外侧;
[0012]第三火盖,设置在所述底座之上,所述第三火盖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混气室外围的第三混气室;
[0013]二次空气补气室,由所述第一混气室与所述第二混气室之间形成,所述二次空气补气室具有出气口的顶壁和与该顶壁相对的底壁,所述底壁设置有与外界空气以及出气口连通的进气口;以及
[0014]导流件,设置在所述出气口中,借助所述导流件能将所述二次空气补气室内的二次空气导引入各个第二出火孔和/或各个第一出火孔的出火区域。
[0015]由于第二出火孔相较所述第一出火孔,更靠近第二火盖的径向外侧,二次空气补充室的二次空气由于参与了第一出火孔前端的燃烧,为此二次空气量减少,二次空气往第二火孔走越补充困难,为了避免因第一出火孔的燃烧热而影响二次空气补气室内的二次空气难以补充至第二出火孔,优选地,所述导流件包括有与各个第二出火孔的出火区域对应的至少一个导流片。
[0016]为了实现二次空气更快地补充至第二出火孔,优选地,每个所述导流片的根部的高度低于自由端的高度,且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倾斜。
[0017]从加工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每个所述导流片由所述导流件冲孔直接弯折形成。
[0018]进一步地,相邻所述第二出火孔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每个所述导流通道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导流片一一对齐设置。由相邻第二出火孔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能使得经导流片导入的二次空气更好地补充至导流通道中,进而二次空气能更好地补充至第二出火孔的根部,更好地各个导流通道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二次空气能旋转起来进而更好地补充至第二出火孔,另外由于在烹饪过程中溢液是容易从锅具的锅边溢出,溢液进入火盖的上表面的更易先进入导流通道,最终溢液进入环形集液槽,起到防护作用,以避免溢液堵塞
第二出火孔。
[0019]优选地,所述导流件的底部上表面在每个导流片之自由端或根部的周边部位具有下凹的环形集液槽,所述环形集液槽位于所述导流通道的下端。该环形集液槽一方面能收集从导流通道流出的溢液,另一方面能避免溢液进入二次空气补充室。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气室的中央具有独立于所述第一混气室的安装室,所述安装室用来容纳点火针和/或热电偶,所述第一火盖对应点火针和/或热电偶的位置具有连通口。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将点火针和热电偶由离子针取代,通过安装室使得点火针和热电偶

或离子针隐藏在安装室内以改善点火针和

或热电偶或离子针的使用环境,一方面能防止溢液进入安装室,另一方面还能使得点火针和

热电偶不受周围的风力影响、有效地把热电偶和

点火针保护起来,进而提高点火针的点火成功率和

或热电偶的保火率,同时还能延长点火针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底座(1);第一火盖(2),设置在所述底座(1)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1)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21);第二火盖(3),同样设置在所述底座(1)之上,并且与所述底座(1)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混气室(21)外围的第二混气室(31);其特征在于:第一出火孔(32),沿周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火盖(3)上,靠近所述第一火盖(2);第二出火孔(33),沿周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火盖(3)上,相较所述第一出火孔(32),更靠近第二火盖(3)的径向外侧;第三火盖(7),设置在所述底座(1)之上,所述第三火盖(7)与所述底座(1)之间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混气室(31)外围的第三混气室(71);二次空气补气室(4),由所述第一混气室(21)与所述第二混气室(31)之间形成,所述二次空气补气室(4)具有出气口(411)的顶壁(41)和与该顶壁(41)相对的底壁(42),所述底壁(42)设置有与外界空气以及出气口(411)连通的进气口(421);以及导流件(5),设置在所述出气口(411)中,借助所述导流件(5)能将所述二次空气补气室(4)内的二次空气导引入各个第二出火孔(33)和/或各个第一出火孔(32)的出火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5)包括有与各个第二出火孔(33)的出火区域对应的至少一个导流片(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片(51)的根部(511)的高度低于自由端(512)的高度,且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流片(51)由所述导流件(5)冲孔直接弯折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二出火孔(33)之间设置有导流通道(35),每个所述导流通道(35)与各自对应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丽莎朱志新茅忠群诸永定蔡国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