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束激光驱动离子加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134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4
一种双束激光驱动离子加速装置,主要包括激光分束系统、光学延时系统、预热系统、加速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利用激光分束系统将主激光脉冲分为预热光和泵浦光,利用光学延时系统调节预热光和泵浦光之间的时间延时,然后利用预热系统将预热光与激光靶相互作用加热扩散激光靶,最后利用加速系统将泵浦光与膨胀扩散的激光靶相互作用加速离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双束激光参数可以优化激光离子加速过程中激光靶的密度分布,能有效的加速离子束,具有操作方便、延时精确、重复率高、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能量转化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束激光驱动离子加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离子加速
,尤其涉及一种双束激光驱动离子加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紧凑型高品质离子源(低能散、高能量、高流强)在国家能源战略和民用需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肿瘤治疗、质子成像、传统加速器的注入级和激光聚变中快点火方案等。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Mourou和Strickland,以表彰他们在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产生方面的贡献;现在,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CPA)能将激光聚焦功率密度推进甚至超过10
22
W/cm2量级,这种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为离子加速提供一种全新的物理条件和途径。相比于传统加速器,基于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离子加速的加速梯度能提高4-5个数量级,有望实现加速装置的台式化、小型化,将大大降低加速器的建造费用,有助于肿瘤治疗等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因此,激光驱动离子加速逐渐成为国际上非常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
[0003]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激光加速离子主要研究目标是获得低能散、高能量、高流强的高性能离子束,同时提高激光能量的转化效率。近期,激光驱动的激波加速机制被提出作为一种产生高品质离子束的有效方案。当强激光与近临界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时,离子会在激光有质动力作用下形成一个陡峭的密度峰,然后激发静电激波;当激波的马赫数大于临界马赫数时,激波上游的离子会被这个移动激波的静电场俘获并反射,产生准单能的离子束。激光加速机制关键是要产生近临界密度的等离子体。<br/>[0004]利用激波加速机制获得准单能离子束,最早由波长10微米的CO2激光器与气体靶相互作用在实验上实现的。Haberberger等采用线偏振CO2激光脉冲序列(单个脉冲是3皮秒,脉冲间隔为18皮秒)作用在氢气喷流上,获得了20MeV准单能质子束(详见Dan Haberberger et al.,Collisionless shocks in laser-produced plasma generate monoenergetic high-energy proton beams.Nature Physics,2012.95(8):p.95-99.)。然而,CO2激光驱动激波加速机制在现有的激光技术条件下离子能量很难定标到100s MeV量级(100s MeV离子加速需要较高功率的CO2激光系统),并且激光能量的转换效率很低(远小于1%)。相比于CO2激光,波长800纳米-1000纳米的超短激光能提供功率10PW甚至100PW的高功率激光,有助于将激波加速的离子定标到更高的能量。Hui等人首次提出并验证了800纳米飞秒激光驱动激波加速准单能离子方案,实验上利用预脉冲加热碳薄膜靶并将其扩散成近临界密度等离子体,主激光驱动膨胀靶加速产生了准单能碳离子(详见Hui Zhang et al.,Collisionless shocks driven by 800nm laser pulses generate high-energy carbon ions.Physics of Plasmas,2015.013113(22):p.013113:1-6.)。然而激光的预脉冲是不可控的,因此产生的近临界密度等离子体的密度分布是不稳定的,导致加速产生的离子束参数重复性不强,不能满足肿瘤治疗等实际应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束激光驱动离子加速装置。该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延时精确、重复率高、能量转化效率高等特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7]一种双束激光驱动离子加速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激光器、激光分束系统、光学延时系统、预热系统和加速系统,所述的激光分束系统、光学延时系统、预热系统和加速系统置于真空室内:所述的激光分束系统为分束镜,所述的光学延时系统由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构成,所述的预热系统为凸透镜,所述的加速系统由第四反射镜、离轴抛物面镜和激光靶构成,
[0008]沿所述的激光器输出的主激光脉冲方向设置所述的分束镜,该分束镜将主激光脉冲分为预热光和泵浦光;在所述的预热光方向依次是所述的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凸透镜和激光靶,所述的第二反射镜和第三反射镜放置在电动平移台上,且该电动平移台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的预热光的传播方向平行,通过所述的电动平移台的移动调节预热光的光程来控制预热光与泵浦光之间的延时;所述的凸透镜放置在支撑架上,该支撑架具有位置和角度的电动调节功能,利用所述的凸透镜将所述的预热光聚焦在激光靶上,加热扩散所述的激光靶;沿所述的泵浦光方向依次是所述的第四反射镜、离轴抛物面镜和激光靶,利用所述的离轴抛物面镜将所述的泵浦光聚焦在膨胀扩散后的激光靶上,加速产生离子束。
[0009]所述的主激光脉冲的脉宽范围是15飞秒-500飞秒,中心波长范围是500纳米-1500纳米。
[0010]所述的泵浦光聚焦后的光强范围是10
18
W/cm
2-10
23
W/cm2。
[0011]所述的泵浦光和预热光分别聚焦于激光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且入射方向与激光靶表面法线方向的夹角可以改变。
[0012]所述的激光靶的厚度范围是1纳米-10000纳米。所述的激光靶为富含有氢元素的固体薄膜,则所述的加速产生的离子束为质子。
[0013]所述的激光靶为富含有碳元素的固体薄膜,则所述的加速产生的离子束为碳离子。
[0014]所述的激光靶为金属薄膜,则所述的加速产生的离子束为与金属膜薄相应的金属离子。
[0015]所述的膨胀扩散后激光靶的密度大于临界密度n
cr
=1
×
10
21
/cm3。
[0016]本专利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0017]1、操作方便:控制预热光的参数主要是通过调节凸透镜(6)的位置和角度来实现的,控制预热光与泵浦光之间的时间延时是通过调节第二反射镜(4)、第三反射镜(5)的位置来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调节都可以通过电动控制装置在真空的条件下实现,操作方便,有助于实际应用的推广。
[0018]2、延时精确:预热光和泵浦光之间的时间延迟是由控制第二反射镜(4)、第三反射镜(5)的电动平移台(10)的位置确定的,其移动的精度能达到微米量级,所以延迟时间能精确到皮秒量级,可以精确控制激光靶的膨胀扩散时间。
[0019]3、重复率高:到达激光靶上的预热光的参数可以精确控制,同时激光靶的膨胀扩
散时间通过延时系统也能实现精确控制,最终获得的膨胀后激光靶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是精确可控的,因此泵浦光加速产生的离子束的参数是稳定的,具有很高的重复率,有利于获得适用于医疗应用的高品质离子束。
[0020]4、能量转化效率高:膨胀扩散后的激光靶的密度在临界密度以上,相比于气体靶,泵浦光的能量更容易转移到离子,激光到离子束的能量转化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束激光驱动离子加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1)、激光分束系统、光学延时系统、预热系统和加速系统,所述的激光分束系统、光学延时系统、预热系统和加速系统置于真空室(12)内:所述的激光分束系统为分束镜(2),所述的光学延时系统由第一反射镜(3)、第二反射镜(4)和第三反射镜(5)构成,所述的预热系统为凸透镜(6),所述的加速系统由第四反射镜(8)、离轴抛物面镜(9)和激光靶(7)构成,沿所述的激光器(1)输出的主激光脉冲(101)方向设置所述的分束镜(2),该分束镜(2)将主激光脉冲(101)分为预热光(102)和泵浦光(103);在所述的预热光(102)方向依次是所述的第一反射镜(3)、第二反射镜(4)、第三反射镜(5)、凸透镜(6)和激光靶(7),所述的第二反射镜(4)和第三反射镜(5)放置在电动平移台(10)上,且该电动平移台(10)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的预热光(102)的传播方向平行,通过所述的电动平移台(10)的移动调节预热光(102)的光程来控制预热光(102)与泵浦光(103)之间的延时;所述的凸透镜(6)放置在支撑架(11)上,该支撑架(11)具有位置和角度的电动调节功能,利用支撑架(11)调节所述的凸透镜(6)将所述的预热光(102)聚焦在激光靶(7)上,加热扩散所述的激光靶(7);沿所述的泵浦光(103)方向依次是所述的第四反射镜(8)、离轴抛物面镜(9)和激光靶(7),利用所述的离轴抛物面镜(9)将所述的泵浦光(103)聚焦在膨胀扩散后的激光靶(7)上,加速产生离子束。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李顺李昂骁秦承宇沈百飞李儒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