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折叠的坐兜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26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折叠童车技术,用于解决童车坐蔸无法灵活调节以及折叠占地较大的问题,具体为一种可旋转折叠的坐兜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童车,包括上推把组、下推把组、后脚组、连动杆、前脚组、坐蔸支撑杆、坐蔸底盘组、坐蔸组、扶手组、篷组、靠背组和脚踏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调节坐蔸组时,通过按动脚踏调节按钮将脚踏向上旋转,即可转动坐蔸组,使得坐蔸组在坐蔸底盘组上方旋转,并转动向后方,然后再将脚踏组放下至下垂状态,完成坐蔸组的调节,不仅实现了坐蔸方向的按需调节,增加了儿童乘坐时的舒适感,同时坐蔸方向的调节步骤也极为简单,即使一手抱着孩子,另一手也可轻松操作,便于父母的户外使用与调整。的户外使用与调整。的户外使用与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折叠的坐兜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童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折叠童车技术,具体为一种可旋转折叠的坐兜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童车。

技术介绍

[0002]童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也是宝宝最喜爱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妈妈带宝宝上街购物时的必需品,然而根据宝宝的成长、使用用途,童车又可以分成很多种类,主要是依照载重量为标准,一般测试标准为九到十五公斤,一般的童车大约可使用四到五年;
[0003]目前,现有的童车仍存在不足之处,大多数童车在使用时,往往都无法折叠或者仅具有简单的折叠功能,无法更加彻底地压缩童车的体积,导致车辆携带童车或者童车收起不用时,占据体积较大,不便于收纳;另外,现有童车虽然有些车架可以进行折叠,但是儿童乘坐的坐蔸部分为固定模式,既无法折叠节省空间有减少了儿童乘坐时的灵活性,导致儿童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不利于儿童的乘坐使用;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童车坐蔸无法灵活调节以及折叠占地较大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可旋转折叠的坐兜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童车。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可旋转折叠的坐兜结构,包括坐蔸组与扶手组,所述扶手组通过靠背旋转钮固定安装在坐蔸组两侧,所述坐蔸组一端活动连接有靠背组,所述靠背组上部通过顶篷旋转钮转动连接有篷组,所述坐蔸组下表面转动安装有坐蔸底盘组;
[0008]所述坐蔸底盘组包括有下底盘与上底盘,所述上底盘滑动连接在下底盘上表面,所述上底盘通过底座旋转钮与坐蔸组转动连接,所述上底盘远离坐蔸收合拉柄的一端嵌设有平移卡销,所述平移卡销对称设置在上底盘两侧,所述下底盘内壁两侧开设有多组平移卡槽,所述平移卡销一端凸出于上底盘,所述平移卡销卡合连接在平移卡槽内部,所述上底盘上表面嵌设有牵引装置,且牵引装置一端与平移卡销相连,且牵引装置另一端与坐蔸收合拉柄固定连接,所述坐蔸收合拉柄滑动连接在上底盘下表面,所述坐蔸组一端通过脚踏旋转钮转动连接有脚踏组,所述脚踏旋转钮外部覆盖有脚踏调节按钮,所述脚踏调节按钮内部设置有坐蔸调节机构;所述坐蔸组另一端通过靠背旋转钮与靠背组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旋转钮内部设置有靠背调节机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坐蔸调节机构包括有齿轮、推板、卡块、坐蔸卡槽和底座卡槽,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脚踏旋转钮内部,所述推板嵌设在坐蔸组下表面,所述推板一端与齿轮卡合连接,所述推板另一端与卡块抵接,所述卡块与推板垂直设置,所述底座卡槽开设在上底盘上表面,所述坐蔸卡槽开设在坐蔸组下表面,所述坐蔸卡槽与底
座卡槽呈对称设置,所述卡块同时卡合连接在坐蔸卡槽与底座卡槽内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靠背调节机构包括有靠背收合拉柄、靠背卡销和靠背卡槽,所述靠背收合拉柄滑动连接在靠背组一侧,所述靠背组位于靠背收合拉柄下方开设有走线槽,且走线槽内嵌设有牵引线,该牵引线一端与靠背收合拉柄连接,且牵引线另一端与靠背卡销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坐蔸组与靠背组相连的一端开设有三组靠背卡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平移卡销包括有弹簧、销头和外壳,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上底盘内部,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销头穿过弹簧并从外壳一端凸出,所述销头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与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平移卡销通过销头与平移卡槽卡合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扶手组通过扶手快拆按钮固定连接在靠背旋转钮外表壁。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折叠的坐兜结构的童车,所述童车包括上推把组、下推把组、后脚组、连动杆、前脚组、坐蔸支撑杆、坐蔸底盘组、坐蔸组、扶手组、篷组、靠背组和脚踏组,所述前脚组、后脚组与下推把组通过车架旋转钮转动连接,所述下推把组通过上推把旋转钮与上推把组转动连接,所述上推把组顶端设置有车架收合捏手,所述下推把组通过下推把旋转钮与坐蔸底盘组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坐蔸底盘组另一端通过坐蔸旋转钮与坐蔸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坐蔸支撑杆中段通过连接杆旋转钮与连动杆转动连接,所述坐蔸支撑杆底端通过支架旋转钮转动连接在前脚组中段,所述连动杆远离坐蔸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后轮旋转钮转动连接在后脚组外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在使用此童车时,若儿童需要看前方的风景等,可以使得坐蔸朝向前方,而若因为天气等原因,例如太阳较大或者有风沙时,则可以将儿童的坐蔸调向后方,来增加儿童乘坐时的舒适度,在调节坐蔸组时,通过按动脚踏调节按钮将脚踏向上旋转,然后即可转动坐蔸组,使得坐蔸组在坐蔸底盘组上方旋转,并转动向后方,然后再将脚踏组放下至下垂状态,即可重新锁定坐蔸组的方向,完成坐蔸组的调节,不仅实现了坐蔸方向的按需调节,增加了儿童乘坐时的舒适感,同时坐蔸方向的调节步骤也极为简单,即使一手抱着孩子,另一手也可轻松操作,便于父母的户外使用与调整。
[0016]2、此童车中的坐蔸不仅可以实现旋转,还可实现前后的滑动调节与收合,在前后滑动调节时,通过拉动做坐蔸调节拉柄,可以快速解锁坐蔸底盘组之间的固定,然后可以推动坐蔸组,此时已经可以松开坐蔸调节拉柄,然后调节坐蔸组至下一组平移卡槽中时,平移卡销会自动弹出,将坐蔸的位置固定,简单快捷的调节坐蔸的前后位置,通过此调节功能配合坐蔸旋转的功能使用,可以给脚踏组更大的调节空间,可以使得儿童的腿部更为舒适;此功能也可配合靠背的调节功能使用,使得儿童在躺下时获得更为舒适的姿势,也利于童车的平衡。
[0017]3、在不使用童车或者需要携带童车时,可以对童车进行折叠,折叠童车时,向将长度较长的上推把组与下推把组进行折叠,避免了上推把组与下推把组过长而不便于携带的问题,同时车架的前脚组、后脚组和推把组可以旋转重叠,堆叠成为矩形块,避免了车架过大而内部中空浪费占据的体积,同时靠背可以向下折叠至与坐蔸接触,节省坐蔸组部分的
体积,还可配合坐蔸组的前后滑动功能,使得童车折叠后的体积得到最大的压缩且外部大致呈矩形,不会有过于凸出的部分影响携带与存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坐蔸正向放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坐蔸转向放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童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童车半折叠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童车收合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坐蔸解锁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坐蔸底盘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卡块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坐蔸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底盘与下底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折叠的坐兜结构,包括坐蔸组(9)与扶手组(10),所述扶手组(10)通过靠背旋转钮(103)固定安装在坐蔸组(9)两侧,所述坐蔸组(9)一端活动连接有靠背组(12),所述靠背组(12)上部通过顶篷旋转钮(102)转动连接有篷组(1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蔸组(9)下表面转动安装有坐蔸底盘组(8);所述坐蔸底盘组(8)包括有下底盘(801)与上底盘(802),所述上底盘(802)滑动连接在下底盘(801)上表面,所述上底盘(802)通过底座旋转钮(111)与坐蔸组(9)转动连接,所述上底盘(802)远离坐蔸收合拉柄(17)的一端嵌设有平移卡销(19),所述平移卡销(19)对称设置在上底盘(802)两侧,所述下底盘(801)内壁两侧开设有多组平移卡槽(20),所述平移卡销(19)一端凸出于上底盘(802),所述平移卡销(19)卡合连接在平移卡槽(20)内部,所述上底盘(802)上表面嵌设有牵引装置,且牵引装置一端与平移卡销(19)相连,且牵引装置另一端与坐蔸收合拉柄(17)固定连接,所述坐蔸收合拉柄(17)滑动连接在上底盘(802)下表面,所述坐蔸组(9)一端通过脚踏旋转钮(104)转动连接有脚踏组(15),所述脚踏旋转钮(104)外部覆盖有脚踏调节按钮(7),所述脚踏调节按钮(7)内部设置有坐蔸调节机构(18);所述坐蔸组(9)另一端通过靠背旋转钮(103)与靠背组(12)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旋转钮(103)内部设置有靠背调节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旋转折叠的坐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蔸调节机构(18)包括有齿轮(1801)、推板(1802)、卡块(1803)、坐蔸卡槽(1804)和底座卡槽(1805),所述齿轮(1801)转动连接在脚踏旋转钮(104)内部,所述推板(1802)嵌设在坐蔸组(9)下表面,所述推板(1802)一端与齿轮(1801)卡合连接,所述推板(1802)另一端与卡块(1803)抵接,所述卡块(1803)与推板(1802)垂直设置,所述底座卡槽(1805)开设在上底盘(802)上表面,所述坐蔸卡槽(1804)开设在坐蔸组(9)下表面,所述坐蔸卡槽(1804)与底座卡槽(1805)呈对称设置,所述卡块(1803)同时卡合连接在坐蔸卡槽(1804)与底座卡槽(1805)内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迎年孔凡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酷豆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