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24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浓雾喷射插入件,所述壳体一端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出口孔和第二出口孔,所述浓雾喷射插入件插接在壳体的内壁,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插入件,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分配室,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的外壁设置有第四密封圈,该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插入件,可以使得该装置喷出的水呈浓雾状,可以适用于楼层高度为2.5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

技术介绍

[0002]喷嘴是用来对液体进行喷射的,喷嘴使用的场景较多,如沐浴、浇灌、灭火等等。
[0003]目前的灭火喷嘴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喷嘴安装的高度对水管的压力进行调节,喷嘴的喷射范围较小,需要安装多个喷嘴进行灭火,且喷嘴的喷水处再喷水时不够均匀,导致灭火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浓雾喷射插入件,所述壳体一端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出口孔和第二出口孔,所述浓雾喷射插入件插接在壳体的内壁,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插入件,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分配室,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的外壁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浓雾活塞,所述浓雾活塞外壁的中部和顶部设置有第五密封圈、第六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的一端与壳体的内部之间形成薄雾漩涡室,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的一端侧壁与壳体的内部之间形成浓雾涡流室。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出口孔的直径为0.25mm

0.3mm,所述第二出口孔的直径为0.8mm

0.85mm。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浓雾活塞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用于对浓雾活塞的自动复位。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总长度为55mm

60mm,所述壳体的直径为25mm

27mm。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部设置有延伸管,所述壳体位于螺母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通过外螺纹与壳体螺纹连接,所述壳体位于螺母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延伸管的一端通过内螺纹与壳体螺纹连接,所述延伸管的一端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壳体的一端还螺纹连接有顶板。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七密封圈,所述第七密封圈设置在顶板与螺母之间,用于对顶板与螺母的密封。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用于对防尘盖与壳体之间进行密封。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一端内壁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方设置的弹性挡圈,用于对过滤网进行限位。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支撑插入件,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内设有第一薄雾喷射插入件,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外壁与第四密封圈的内圈贴合,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内开设有第二分配室,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内插接有薄雾活塞,所述薄雾活塞的外壁与第五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内圈贴合,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浓雾涡流室,所述浓雾涡流室与第二出口孔连通。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三支撑插入件,所述第三支撑插入件设置有第二薄雾喷射插入件,所述第三支撑插入件外壁与第四密封圈的内圈贴合,所述第三支撑插入件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分配室,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的内部与薄雾活塞插接,所述第二支撑插入件的外壁与第五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内圈贴合。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该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中,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插入件,可以使得该装置喷出的水呈浓雾状,可以适用于楼层高度为2.5米

5米左右的高度,便于冷却火源和限制氧气供应。
[0017]2、该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中,通过设置的第二支撑插入件,可以使得该装置喷出的水呈薄雾状,可以适用于楼层高度为8米

11米左右的高度,便于冷却诸如房间或建筑物这些区域,并切断氧气的供应。
[0018]3、该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中,通过设置的第三支撑插入件,可以使得该装置喷出的水形成浓雾和薄雾的组合雾,可以适用于楼层高度为5米

8米左右的高度,便于冷却诸如房间或建筑物这些区域,并切断氧气的供应。
[0019]4、该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中,通过设置的压缩弹簧,可以在系统关闭时对浓雾活塞和薄雾活塞进行复位关闭,使得液体不会滴落,以便于减少了人工的操作次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支撑插入件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一;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一支撑插入件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二;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支撑插入件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一;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支撑插入件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二;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三支撑插入件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一;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第三支撑插入件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二。
[0027]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28]1、壳体;11、螺母;11A、延伸管;11B、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4、第三密封圈;15、第一支撑插入件;16、浓雾涡流室;17、第四密封圈;18、浓雾喷射插入件;19、第五密封圈;
[0029]2、中心轴;20、第六密封圈;21、第一分配室;22、顶板;23、第七密封圈;24、过滤网;25、弹性挡圈;26、第三支撑插入件;27、第二分配室;28、第二支撑插入件;
[0030]3、薄雾漩涡室;31、压缩弹簧;32、防尘盖;33、第二薄雾喷射插入件;34、第一薄雾喷射插入件;35、第三分配室;
[0031]4A、外螺纹;4B、内螺纹;
[0032]5、浓雾活塞;5A、薄雾活塞;
[0033]7、第一斜面;
[0034]8、第二斜面;
[0035]9、第一出口孔;
[0036]10、第二出口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浓雾喷射插入件(18),所述壳体(1)一端的外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出口孔(9)和第二出口孔(10),所述浓雾喷射插入件(18)插接在壳体(1)的内壁,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插入件(15),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分配室(21),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外壁设置有第四密封圈(17),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浓雾活塞(5),所述浓雾活塞(5)外壁的中部和顶部设置有第五密封圈(19)、第六密封圈(20)和第二密封圈(12),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一端与壳体(1)的内部之间形成薄雾漩涡室(3),所述第一支撑插入件(15)的一端侧壁与壳体(1)的内部之间形成浓雾涡流室(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孔(9)的直径为0.25mm

0.3mm,所述第二出口孔(10)的直径为0.8mm

0.8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压缩弹簧(31),所述压缩弹簧(31)的一端与浓雾活塞(5)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弹簧(31)用于对浓雾活塞(5)的自动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总长度为55mm

60mm,所述壳体(1)的直径为25mm

27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不同水雾的灭火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螺母(11),所述螺母(11)的内部设置有延伸管(11A),所述壳体(1)位于螺母(11)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外螺纹(4A),所述螺母(11)通过外螺纹(4A)与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位于螺母(11)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内螺纹(4B),所述延伸管(11A)的一端通过内螺纹(4B)与壳体(1)螺纹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扬朱辰刘益龙朱艳
申请(专利权)人:联捷南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