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结构及其取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103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且用于升降的辅助装置,安装在辅助装置上且用于调节取样面积的伸展装置,安装在伸展装置上且用于收集船底样品的采样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在第一固定座上且输出轴与主轴连接的辅助电机,安装在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一升降组件,安装在第二固定座上且与第一升降组件关于主轴前后对称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伸展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的支撑板,安装在支撑板上且沿Y方向分布的多个伸展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结构,该结构解决了现有船底污损生物取样费时费力、多点取样工作强度大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结构及其取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淤泥清理
,具体涉及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洋污损生物也称海洋附着生物,是附着丛生在水下人工设施表面并导致其损坏或产生不良影响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污损生物对海洋设施或构筑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造成海洋结构物的防护涂层破坏和基底材料的腐蚀,影响设施的正常使用;二是危害管道系统,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0003]海洋污损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藻类以及自原生动物至脊椎动物的多种门类生物。船舶底部长期处于海水中,特别是停靠时间较长的船舶,船底会附着大量的海生物,对船体表面及船舶阻力均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少污损生物的附着或使其不能生长繁殖,形成了机械法、物理法、化学法等多种防除方法,在采取防除方法之前,需要对污损生物进行取样研究。现有的取样方法通常是潜水员潜入水下人工取样,费时费力,同时为了保证研究的充分性,需要扩大取样范围,多点取样,获取污损生物的分布情况,从而造成人工取样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大大增加。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结构,包括支撑座(100),安装在支撑座(100)上且用于升降的辅助装置(200),安装在辅助装置(200)上且用于调节取样面积的伸展装置(300),安装在伸展装置(300)上且用于收集船底样品的采样装置(400),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200)包括安装在支撑座(100)一侧且沿Y方向分布的第一固定座(201)、第二固定座(202),两端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第一固定座(201)、第二固定座(202)上的主轴(203),安装在第一固定座(201)上且输出轴与主轴(203)连接的辅助电机(204),安装在第一固定座(201)上的第一升降组件(205),安装在第二固定座(202)上且与第一升降组件(205)关于主轴(203)前后对称的第二升降组件(206);所述伸展装置(300)包括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座(201)、第二固定座(202)上的支撑板(303),安装在支撑板(303)上且沿Y方向分布的多个伸展组件(3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00)底部转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101),安装在支撑座(100)底部的且沿Y方向分布的多个支撑气缸(102),安装在支撑气缸(102)上的真空吸盘(10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05)安装在主轴(203)上的滚轮A(207),安装在第一固定座(201)上的支撑柱(208),移动地安装在支撑柱(208)上且位于支撑柱(208)远离主轴(203)一侧的主升降柱(209),移动地安装在主升降柱(209)上且位于主升降柱(209)远离支撑柱(208)一侧的副升降柱(210),转动安装在支撑柱(208)上顶部的滚轮B(211),安装在支撑柱(208)底部的固定块A(212),转动安装在主升降柱(209)顶部的滚轮C(213),安装在主升降柱(209)底部的固定块B(214),安装在副升降柱(210)下部的固定块C(215),一端安装在滚轮A(207)上且另一端穿过滚轮B(211)、安装在固定块B(214)上的主钢丝绳(216),主钢丝绳(216)在滚轮A(207)上缠绕多圈,一端安装在固定块A(212)上且另一端穿过滚轮C(213)、安装在固定块C(215)上的副钢丝绳(21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洋污损生物取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08)、主升降柱(209)、副升降柱(210)的宽度均为L1,滚轮A(207)与滚轮B(211)之间的距离为L1,固定块B(214)与固定块C(215)之间的距离为L1,固定块A(212)与固定块B(214)之间的距离为L2,固定块A(212)与固定块C(215)之间的距离为L3,L2=(L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利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