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华珍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67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标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印标精准度,优化印标性能,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包括有:底座和工作台,底座顶部设有工作台;下压组件,底座顶部设有下压组件;印标模具,下压组件上设有印标模具;定位组件,工作台上设有定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人们将开关放置在工作台上,定位组件对开关进行定位后,将印泥漆料对印标模具进行上漆后启动下压组件,下压组件与印标模具向下移动对开关进行印标,开关印标结束后关闭下压组件,印标模具与印标完成的开关脱离后人们将其取出,达到增强印标清晰度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标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许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进行印标工序,将产品信息例如生产地、生产商、生产日期等印在产品表面上,并且,大部分产品都会印有其生产企业的特有标志。印标的结构大多由上下依次设置的隔纸、薄膜和标构成。目前的印标操作方式大多采用人工进行操作,首先人工将上端的隔纸取出,然后再人工将薄膜和标放置到印标机处进行印标,印标结束后,操作工人再将薄膜放到垃圾桶里,由此可知这样的印标加工模式,操作繁琐不便,不但工人的劳动强度高,同时贴标的效率也较低,标贴的不精准,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加工需求。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提升印标精准度,优化印标性能,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操作繁琐,劳动强度高,效率也较低,标贴的不精准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印标精准度,优化印标性能,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
[0005]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包括有:底座和工作台,底座顶部设有工作台;下压组件,底座顶部设有下压组件;印标模具,下压组件上设有印标模具;定位组件,工作台上设有定位组件。
[0006]作为优选,下压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杆,底座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杆;气缸,第一支撑杆上设有气缸;推杆,气缸上设有推杆;第一导向杆,气缸活塞杆上设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与印标模具连接;第一弹簧,推杆与印标模具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装在第一导向杆上。
[0007]作为优选,定位组件包括有:支撑板,工作台顶部一侧设有支撑板;第二导向杆,支撑板上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二导向杆;推块,第二导向杆上一侧之间设有推块;第二弹簧,推块与支撑板之间对称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分别套装在第二导向杆上。
[0008]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给料组件,给料组件包括有:支撑架,底座顶部一侧设有支撑架;滑轨,支撑架上对称设有滑轨;第三导向杆,滑轨上均设有第三导向杆;第一连杆,第三导向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杆;给料板,第一连杆之间设有给料板;吸液棉,给料板顶部设有吸液棉;第三弹簧,第一连杆与滑轨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分别套装在第三导向杆上;储液框,支撑架顶部设有储液框;抽液泵,储液框底部设有抽液泵;出液管,抽液泵与给料板之间连接有出液管;第二连杆,印标模具上对称设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相互配合。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稳固组件,稳固组件包括有:第四导向杆,工作台顶部一侧设
有第四导向杆;第三连杆,第四导向杆顶部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三连杆;第四弹簧,第三连杆与工作台之间对称连接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分别套装在第四导向杆上;支撑块,印标模具上一侧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与第三连杆之间相互配合;第二支撑杆,工作台上对称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五导向杆,第二支撑杆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五导向杆;夹块,第五导向杆上一侧均设有夹块;推板,第五导向杆上一侧均设有推板,推板与第三连杆之间相互配合;第五弹簧,第二支撑杆与推板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分别套装在第五导向杆上。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吹干组件,吹干组件包括有:鼓风机,第一支撑杆上一侧上设有鼓风机;管道,第一支撑杆上一侧设有管道,管道与鼓风机连接;喷嘴,管道上设有喷嘴;加热管,喷嘴上设有加热管。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收料组件,收料组件包括有:出料板,工作台上一侧设有出料板;第三支撑杆,底座顶部一侧左右对称设有第三支撑杆;储料框,第三支撑杆之间设有储料框。
[0012]作为优选,气缸通过螺栓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人们将开关放置在工作台上,定位组件对开关进行定位后,将印泥漆料对印标模具进行上漆后启动下压组件,下压组件与印标模具向下移动对开关进行印标,开关印标结束后关闭下压组件,印标模具与印标完成的开关脱离后人们将其取出,达到增强印标清晰度的效果。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人们将印泥漆料倒入储液框中,抽液泵将印泥漆料抽入出液管,输向给料板上将吸液棉浸湿,当印标模具向下移动时,印标模具挤压吸液棉,将给料板上的印泥吸取部分至印标模具上,达到防止印标模具干裂影响印标效果。
[0015]3、本专利技术通过印标模具与支撑块向下移动,支撑块与第三连杆接触,带动第三连杆向下移动,在第三连杆的作用下,推板与夹块向内侧移动,夹块将工作台上的开关进行夹紧固定,防止在印标时由于冲击力将其印标位置产生偏移,达到提升印标精准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1_底座,2_工作台,3_印标模具,4_下压组件,41_第一支撑杆,42_气缸,43_推杆,44_第一导向杆,45_第一弹簧,5_定位组件,51_支撑板,52_第二导向杆,53_推块,54_第二弹簧,6_给料组件,61_支撑架,62_滑轨,63_第三导向杆,64_第一连杆,65_给料板,66_吸液棉,67_第三弹簧,68_储液框,69_抽液泵,610_出液管,611_第二连杆,7_稳固组件,71_第四导向杆,72_第三连杆,73_第四弹簧,74_支撑块,75_第二支撑杆,76_第五导向杆,77_夹块,78_推板,79_第五弹簧,8_吹干组件,81_鼓风机,82_管道,83_喷嘴,84_加热管,9_
收料组件,91_出料板,92_第三支撑杆,93_储料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1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如图1

图3所示,包括有底座1、工作台2、印标模具3、下压组件4和定位组件5,底座1顶部设有工作台2,底座1顶部设有下压组件4,下压组件4上设有印标模具3,工作台2上设有定位组件5。
[0027]首先人们将开关放置在工作台2上,定位组件5对开关进行定位后,将印泥漆料对印标模具3进行上漆后启动下压组件4,下压组件4与印标模具3向下移动对开关进行印标,开关印标结束后关闭下压组件4,印标模具3与印标完成的开关脱离后人们将其取出,达到增强印标清晰度的效果。
[0028]下压组件4包括有第一支撑杆41、气缸42、推杆43、第一导向杆44和第一弹簧45,底座1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杆41,第一支撑杆41上设有气缸42,气缸42上设有推杆43,气缸42活塞杆上设有第一导向杆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和工作台(2),底座(1)顶部设有工作台(2);下压组件(4),底座(1)顶部设有下压组件(4);印标模具(3),下压组件(4)上设有印标模具(3);定位组件(5),工作台(2)上设有定位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其特征在于,下压组件(4)包括有:第一支撑杆(41),底座(1)顶部设有第一支撑杆(41);气缸(42),第一支撑杆(41)上设有气缸(42);推杆(43),气缸(42)上设有推杆(43);第一导向杆(44),气缸(42)活塞杆上设有第一导向杆(44),第一导向杆(44)与印标模具(3)连接;第一弹簧(45),推杆(43)与印标模具(3)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5),第一弹簧(45)套装在第一导向杆(4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其特征在于,定位组件(5)包括有:支撑板(51),工作台(2)顶部一侧设有支撑板(51);第二导向杆(52),支撑板(51)上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二导向杆(52);推块(53),第二导向杆(52)上一侧之间设有推块(53);第二弹簧(54),推块(53)与支撑板(51)之间对称连接有第二弹簧(54),第二弹簧(54)分别套装在第二导向杆(5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开关印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给料组件(6),给料组件(6)包括有:支撑架(61),底座(1)顶部一侧设有支撑架(61);滑轨(62),支撑架(61)上对称设有滑轨(62);第三导向杆(63),滑轨(62)上均设有第三导向杆(63);第一连杆(64),第三导向杆(63)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杆(64);给料板(65),第一连杆(64)之间设有给料板(65);吸液棉(66),给料板(65)顶部设有吸液棉(66);第三弹簧(67),第一连杆(64)与滑轨(62)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67),第三弹簧(67)分别套装在第三导向杆(63)上;储液框(68),支撑架(61)顶部设有储液框(68);抽液泵(69),储液框(68)底部设有抽液泵(69);出液管(610),抽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华珍
申请(专利权)人:曾华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