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染色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064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细胞观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染色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传输部,传输部包括运动传输机构、第一机械臂和传感器,用于自动将涂片放入染色区域和染色后取出染色区域;滴液部,滴液部包括第二机械臂、染液滴加管路、清洗液冲洗管路、废液收集管路,用于向涂片滴加染色液及缓冲液,还用于对染色后的多余染液冲洗;混合部用于将涂片上的染色液和缓冲液混合均匀;压盖部,用于对涂片进行固定和密封;干燥部,用于对完成染色和冲洗后的涂片进行干燥;控制部,用于按照预设的操作步骤,对传输部、滴液部、混合部、压盖部、干燥部进行控制。使用本系统制作的观测液,不仅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能使得观察更有效率。还能使得观察更有效率。还能使得观察更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染色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细胞涂片染色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染色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对细胞和组织进行有效的观察,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具体的,需要将标本均匀的涂抹在载玻片上形成单层均匀的涂层(称之为涂片,如血液、骨髓等),涂片采用特殊工艺将涂层固定和干燥,然后将染色液及缓冲液依次滴在涂片上使染液、缓冲液与涂层充分接触进行染色(使细胞核和细胞质染成不同的颜色),染色后采用清洗液冲洗染色后的涂片将多余染液冲洗掉,然后对冲洗后的涂片进行干燥。再将染色后的涂片放在显微镜上进行细胞检测。
[0003]目前,上述操作主要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不同操作人员对于染液滴加量和染色时间、染色液染色均匀程度控制不一样,造成涂片染色后的染色效果差异较大,对于进行涂片上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判断影响较大,不仅观察的质量难以保证,工作人员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涂片中寻找满足观测要求的细胞,检查效率非常低,可能因为无法识别细胞和错误识别造成误诊和漏诊,同时由于染色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不利于涂片染色结果的标准化和染色质量稳定性,染色后不能采用机器自动涂片进行图像采集和识别来提高检查效率和及时性。
[0004]因此,需要一种智能染色系统及方法,可以自动化的制作出标准化的高质量的染色涂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染色系统及方法,可以自动化的制作出标准化的高质量的染色涂片,并能根据不同要求进行不同染色标准涂片的制作。r/>[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为:
[0007]智能染色系统,包括:
[0008]传输部,传输部包括运动传输机构、第一机械臂和传感器,用于自动将涂片放入染色区域和染色后取出染色区域;
[0009]滴液部,滴液部包括第二机械臂、染液滴加管路、清洗液冲洗管路、废液收集管路,用于向涂片滴加染色液及缓冲液,还用于对染色后的多余染液冲洗;
[0010]混合部,混合部用于将涂片上的染色液和缓冲液混合均匀;
[0011]压盖部,压盖部包括第三机械臂,用于对涂片进行固定和密封;
[0012]干燥部,干燥部包括陶瓷加热片、风机、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完成染色和冲洗后的涂片进行干燥;
[0013]控制部,用于按照预设的操作步骤,对传输部、滴液部、混合部、压盖部、干燥部进行控制;
[0014]其中,控制部预设的操作步骤包括,控制运输部向染色区域放入待染色涂片、控制
滴液部向涂片滴入染色液,控制混合部进行标本均匀染色混合操作,控制滴液部向涂片滴入缓冲液,控制压盖部进行涂片固定和密封,控制混匀部进行滴加液体混匀,控制清洗液冲洗染色后涂片,控制废液收集管路排干染色、冲洗后废液,控制干燥部对染色后涂片进行干燥,控制传输部将干燥后涂片取出染色区域。
[0015]基础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0016]使用本系统,工作人员只需要准备好染色材料(处理好的待染色涂片、染色液、缓冲液、清洗液)即可。
[0017]系统运行后,控制部控制运输部向染色区域放入待染色涂片,滴液部向涂片按预定方案(滴加溶液时间、滴加顺序、滴加各种溶液的容量)滴入染色液和缓冲液,保证染色各步骤具有一致的染色条件和工艺。
[0018]之后,控制部控制混合部进行标本均匀染色混合操作(采用摇动机构或吹动机构使染色液和缓冲液充分与待染色涂片上细胞涂层接触,保证整个涂片染色均匀一致、染色充分),在滴加染液、缓冲液后,控制部控制压盖部进行涂片固定和密封防止混匀过程摇动或吹动染液、缓冲液飞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物危害。
[0019]预设时间后,已经充分染色,控制部控制清洗液冲洗染色后涂片(控制冲洗力度,避免过度冲洗造成细胞涂层脱落和多余染色液未冲洗干净),控制废液收集管路排干染色、冲洗后废液,控制干燥部对染色后涂片进行干燥避免染色涂层脱落和利于长期保存,控制传输部将干燥后涂片取出染色区域。
[0020]本系统能够自动化的制作出标准化的高质量的染色涂片。使用本系统制作的染色涂片,图片上细胞成分清晰易认,不仅观察的效果更好不易造成错误识别还能提高观察效率,同时标准化的染色工艺制成的染色涂片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一致性更适宜于进行全自动机器图像采集和图像识别,大大提高涂片检查效率和及时性。
[0021]进一步,混合部包括摇动机构和吹动机构。
[0022]摇动机构通过摇动的方式,将涂片上的液体(染色液、缓冲液)进行充分的混合,同时让液体在涂片上铺匀称;吹动机构,则可以通过吹动的方式,使液体在载玻片上铺设得更加均匀,保证图片上待染色涂层全部充分染色。进而保证染色有足够理想的均匀效果。
[0023]进一步,摇动机构及吹动机构均可调节档位。
[0024]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涂片和染色方案,将摇动机构和吹动机构调节到不同的档位,以达到想要的混合效果。
[0025]进一步,摇动机构包括转盘和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转盘连接。
[0026]与左右摇动相比,转动的混合方式,液体在混合时更加不易四处飞溅。
[0027]进一步,控制部还用于输入各步骤的执行时间及间隔时间。
[0028]不同的细胞染色的制作过程,各步骤的执行时间及间隔时间是不同的。通过这样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依据细胞涂片的具体类型和染色类型,设置对应的时间。
[0029]进一步,控制部还用于输入摇动机构及吹动机构在各步骤的档位。
[0030]不同的细胞图片染色的制作中,需要的混合强度是不同的。这样的设置,工作人员可依据细胞染色的具体类型,设置摇动机构及吹动机构在各步骤对应的档位。
[0031]进一步,控制部还用于存储并更新各类型细胞涂片及染色液的推荐制作方案。
[0032]存储推荐制作方案后,所有工作人员可根据细胞染色涂片类型和不同染色要求选
择合适的染色制作方案,也能够顺利的完成细胞涂片的染色制作并且制作出的染色涂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的染色质量。
[0033]进一步,滴液部还包括冲洗液冲洗管路,滴液部还用于向充分染色后涂片染色区域喷清洗液。
[0034]这样,可以将染色后多余的染液和杂质进行清洗,保证染色后涂片干净无杂质利于显微镜下清晰的观察。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基础方案二:一种智能染色方法,使用上述智能染色系统。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染色系统实施例一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实施例一
[0039]如图1所示,智能染色系统,包括传输部、滴液部、混合部、压盖部、干燥部和控制部。
[0040]传输部包括运动传输机构、第一机械臂和传感器,用于自动将涂片放入染色区域和染色后取出染色区域。
[0041]具体的,将待染色的涂片放置在涂片传输导轨上,传输机构采用步进电机带动同步轮、同步带、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染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部,传输部包括运动传输机构、第一机械臂和传感器,用于自动将涂片放入染色区域和染色后取出染色区域;滴液部,滴液部包括第二机械臂、染液滴加管路、清洗液冲洗管路、废液收集管路,用于向涂片滴加染色液及缓冲液,还用于对染色后的多余染液冲洗;混合部,混合部用于将涂片上的染色液和缓冲液混合均匀;压盖部,压盖部包括第三机械臂,用于对涂片进行固定和密封;干燥部,干燥部包括陶瓷加热片、风机、温度传感器,用于对完成染色和冲洗后的涂片进行干燥;控制部,用于按照预设的操作步骤,对传输部、滴液部、混合部、压盖部、干燥部进行控制;其中,控制部预设的操作步骤包括,控制运输部向染色区域放入待染色涂片、控制滴液部向涂片滴入染色液,控制混合部进行标本均匀染色混合操作,控制滴液部向涂片滴入缓冲液,控制压盖部进行涂片固定和密封,控制混匀部进行滴加液体混匀,控制清洗液冲洗染色后涂片,控制废液收集管路排干染色、冲洗后废液,控制干燥部对染色后涂片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德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