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流体、集流体制造方法、电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流体、集流体制造方法、电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锂离子电池制造业中,负极多选用铜箔、正极选用铝箔作为集流体,集流体只具有传导电子的作用,集流体功能相对单一。铜的密度为8.9g/cm3,铝的密度为2.7g/cm3正负极集流体的总质量约占单体电池总质量的14%-18%左右,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的追求。同时,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导致电池本身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
[0003]目前可替代传统箔材的轻量化集流体大多是将塑料薄膜上通过加设导电层。现有的一种方案中采用多层结构集流体,包括塑料薄膜,在所述塑料薄膜的上、下表面依次镀有粘接力增强层和金属镀层,从而实现电池的轻量化,提高能量密度。此类方法过于依赖支撑层的稳定性,即需要一种耐高温、耐腐蚀、机械强度好的塑料薄膜,综合具备这些条件的塑料薄膜很难找到。并且在电池破损等危险发生时,由于塑料本身为易燃材料,相比于箔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温薄膜,所述控温薄膜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均镀有导电增强层;所述控温薄膜的材质为非金属吸热导电材料,所述导电增强层的材料为铜或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吸热导电材料包括碳纤维、石墨烯和固-固相变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固相变复合材料包括石蜡石墨相变复合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薄膜的厚度为1μm至2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增强层的厚度为100nm至500nm。6.一种集流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由非金属吸热导电材料制备的控温薄膜,所述控温薄膜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清洗并吹净所述控温薄膜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婷,刘贵娟,孙影,杨道均,
申请(专利权)人: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