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979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涉及节能设备技术领域。该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设备本体,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集热板,所述集热板靠近外壳一侧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于集热板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杆一端与集热板相铰接,所述连接杆杆另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该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通过弹簧的作用力下可以带动集热板向相反方向转动,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调节集热板的角度,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来调整集热板的角度,使得能量可以得到最大化利用,更加节能环保,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节能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然能热利用系统是清洁能源技术未天的发展方向,它从萨究太能能自身的能量特性出发,结合太阳能在幅射过程中与大气属中空气尘块和水汽发生的复杂效应,云雨天的热晶载流方式转携,及最终管时到,达球巨大能量的多元化载体吸收特点,研发出了对应太阳能复杂全过程的科学利用系统。系统在多年的实应用中通过了

30℃

45℃的严黏不境考验,达到了全年平均节能率80%,完成了

30℃的理想吸热效果和全年平均COP为5的领先指标,实现了新能源在供爱、热水、烘干的民生化、工业化,以及在生态农业生态建策等学科领域良好应用的目标。
[0003]但是传统的利用自然能进行供热的设备在使用时对于集热部件的角度调节不便,不能够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天气对集热部件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导致其对于热量的吸收不够充分,实用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设备本体,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集热板,所述集热板靠近外壳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r/>[0008]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于集热板和外壳之间,所述连接杆一端与集热板相铰接,所述连接杆杆另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撑杆,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远离集热板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支撑杆,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与第二弧形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集热板内侧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底端设置有挂钩,所述集热板内侧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一端与挂钩固定连接,所述拉绳另一端延伸至外壳内侧,所述外壳内部底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一侧,所述传动轴延伸至外壳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电机,所述拉绳远离集热板的一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集热板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板设置为一组,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销轴。
[0010]优选的,所述销轴贯穿连接杆并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销轴贯穿第一弧形支撑杆并与第一弧形支撑杆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靠近集热板一侧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远离挡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与外壳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拉绳缠绕于转轮外侧。
[0013]优选的,所述电机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外壳外侧,所述底座底端设置有筋板。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和第二弧形支撑杆均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内部设置为空腔。
[0015]优选的,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循环主机,所述循环主机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
[0016]优选的,所述循环主机连接端设置有终端,所述终端和循环主机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
[0017]优选的,所述终端可以是地暖或者暖气片。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该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通过电机输出端带动传动轴转动可以拉动拉绳,使得集热板可以以连接杆一端为中心进行转动,通过在第二弧形支撑杆内部设置有弹簧,当反向转动传动轴时可以松开拉绳,此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可以带动集热板向相反方向转动,通过此结构可以方便快速地调节集热板的角度,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来调整集热板的角度,使得能量可以得到最大化利用,更加节能环保,实用性强。
[0020]2、该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通过转轮前后两侧的挡板可以对拉绳进行限位,防止拉绳在使用过程发生掉落,从而增加了使用时拉绳的稳定性,能够稳定地带动集热板进行转动,并且可以减小拉绳与外壳之间的摩擦力,对其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弧形支撑杆和第二弧形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26]图中:1、外壳;2、集热板;3、连接杆;4、第一弧形支撑杆;5、第二弧形支撑杆;6、支柱;7、挂钩;8、拉绳;9、传动轴;10、电机;11、固定板;12、转轮;13、挡板;14、支杆;15、循环主机;16、终端;1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如图1

4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设置有设备本体,外壳1一侧设置有循环主机15,循环主机15和外壳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循环主机15连接端设置有终端16,终端16可以是地暖或者暖气
片,终端16和循环主机15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外壳1一侧设置有集热板2,集热板2靠近外壳1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
[0028]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3,连接杆3设置于集热板2和外壳1之间,连接杆3一端与集热板2相铰接,连接杆3杆另一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连接杆3底端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撑杆4,第一弧形支撑杆4远离集热板2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支撑杆5,第一弧形支撑杆4与第二弧形支撑杆5滑动连接,第一弧形支撑杆4和第二弧形支撑杆5均设置为弧形,第二弧形支撑杆5内部设置为空腔,集热板2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相邻两个固定板11设置为一组,相邻两个固定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销轴,销轴贯穿连接杆3并与连接杆3转动连接,销轴贯穿第一弧形支撑杆4并与第一弧形支撑杆4转动连接,第二弧形支撑杆5内部设置有弹簧,集热板2内侧设置有支柱6,支柱6底端设置有挂钩7,集热板2内侧设置有拉绳8,拉绳8一端与挂钩7固定连接,拉绳8另一端延伸至外壳1内侧,外壳1内部底端设置有传动轴9,传动轴9一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一侧,传动轴9延伸至外壳1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底端设置有底座17,底座17固定连接于外壳1外侧,底座17底端设置有筋板,拉绳8远离集热板2的一端与传动轴9固定连接。
[0029]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置有集热板2可以对太阳能、风能或者雨水能进行吸收,从而将热量通过循环主机15输送至终端16进行使用,这里终端16可以是地暖或者暖气片等,有利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在实际使用时更加节能,当需要对集热板2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设备本体,所述外壳(1)一侧设置有集热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2)靠近外壳(1)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设置于集热板(2)和外壳(1)之间,所述连接杆(3)一端与集热板(2)相铰接,所述连接杆(3)杆另一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底端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撑杆(4),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4)远离集热板(2)一端设置有第二弧形支撑杆(5),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杆(4)与第二弧形支撑杆(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支撑杆(5)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集热板(2)内侧设置有支柱(6),所述支柱(6)底端设置有挂钩(7),所述集热板(2)内侧设置有拉绳(8),所述拉绳(8)一端与挂钩(7)固定连接,所述拉绳(8)另一端延伸至外壳(1)内侧,所述外壳(1)内部底端设置有传动轴(9),所述传动轴(9)一端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一侧,所述传动轴(9)延伸至外壳(1)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电机(10),所述拉绳(8)远离集热板(2)的一端与传动轴(9)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2)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板(11)设置为一组,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销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然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贯穿连接杆(3)并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家虎陈甜姜家伟王美琴赵红旗冯超辛兵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维斯塔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