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966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引风机、控制面板、底座、第二进气管、第一除异味层、活性炭层、除异味药剂溶液层、喷头和吸水纤维层,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引风机,引风机的一端设置有小马达,小马达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下端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除异味层,第一除异味层的下端设置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层的下端设置有除异味药剂溶液层,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下端设置有喷头,喷头的下端设置有吸水纤维层,吸水纤维层的下端设置有异味仓,异味仓的下端设置有积水池;该装置不仅异味去除效果好,而且提高工作质量。而且提高工作质量。而且提高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镀
,特别涉及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间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生产行政管理的一级组织;由若干工段或生产班组构成,它按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各个阶段或产品各组成部分的专业性质和各辅助生产活动的专业性质而设置,拥有完成生产任务所必需的厂房或场地、机器设备、工具和一定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然而,电镀车间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异味,从而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从而不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工作人员长时间在异味的环境中工作,也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首先将小马达与外部机构相连接,进而通过外部机构驱动小马达的转动,小马达的转动进而驱动引风机的转动,有利于加快异味的吸取速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引风机的转动,进而将电镀车间里面的异味吸入到第一进气管当中,通过第一进气管进而将异味传输到第二进气管中,接着通过第二进气管中的异味传输到第一除异味层当中,进行初步的过滤和筛选,通过第一除异味层初步过滤和筛选过后的异味,紧接着传输到活性炭层中,有利于提高异味去除的质量,通过活性炭层中的活性炭可以将异味当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吸附,通过活性炭层吸附后的异味将直接传输到异味仓进行存储,接着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溶液进入到喷头当中,通过喷头进而将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溶液喷洒在吸水纤维层的上方,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溶液与吸水纤维层中的溶液相融合,进而进入到异味仓,起到更好地除异味效果,利用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溶液与吸水纤维层中的溶液相融合,去除电镀车间该装置里面空气中最后的异味,进而达到排放标准,通过排气管进而排出;该装置不仅异味去除效果好,而且提高工作质量;进而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引风机、控制面板、底座、第二进气管、第一除异味层、活性炭层、除异味药剂溶液层、喷头和吸水纤维层,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一端设置有小马达,所述小马达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除异味层,所述第一除异味层的下端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的下端设置有除异味药剂溶液层,所述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下端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的下端设置有吸水纤维层,所述吸水纤维层的下端设置有异味仓,所述异味仓的下端设置有积水池,所述积水池的一端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导流咀。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气管整体呈现长方形形状,所述第一进气管的长度为35cm—40cm,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宽度为15cm—20cm,所述第一进气管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进气管整体呈现长方形形状,所述第二进气管的长度为35cm—40cm,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宽度为15cm—20cm,所述第二进气管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整体呈现长方体结构,所述底座的长度为42cm—45cm,所述底座的宽度为38cm—40cm,所述底座的高度为25cm—27cm,所述底座整体采用铁材质制作而成。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导流咀固定相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与箱体固定相连接,所述排气管整体采用塑料材质制作而成。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风机的一端与第一进气管固定相连接,所述引风机的另一端与小马达活动相连接,所述引风机整体外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除异味层的上端与第二进气管固定相连接,所述第一除异味层的下端活性炭层固定相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上端与活性炭层固定相连接,所述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下端与喷头活动相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将小马达与外部机构相连接,进而通过外部机构驱动小马达的转动,小马达的转动进而驱动引风机的转动,有利于加快异味的吸取速度,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引风机的转动,进而将电镀车间里面的异味吸入到第一进气管当中,通过第一进气管进而将异味传输到第二进气管中,接着通过第二进气管中的异味传输到第一除异味层当中,进行初步的过滤和筛选,通过第一除异味层初步过滤和筛选过后的异味,紧接着传输到活性炭层中,有利于提高异味去除的质量,通过活性炭层中的活性炭可以将异味当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吸附,通过活性炭层吸附后的异味将直接传输到异味仓进行存储,接着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溶液进入到喷头当中,通过喷头进而将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溶液喷洒在吸水纤维层的上方,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溶液与吸水纤维层中的溶液相融合,进而进入到异味仓,起到更好地除异味效果,利用除异味药剂溶液层的溶液与吸水纤维层中的溶液相融合,去除电镀车间该装置里面空气中最后的异味,进而达到排放标准,通过排气管进而排出;该装置不仅异味去除效果好,而且提高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引风机和小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进气管;2、引风机;3、小马达;4、控制面板;5、底座;6、第二进气管;7、第一除异味层;8、活性炭层;9、除异味药剂溶液层;10、喷头;11、吸水纤维层;12、异味仓;
13、积水池;14、箱体;15、排气管;16、导流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1、引风机2、控制面板4、底座5、第二进气管6、第一除异味层7、活性炭层8、除异味药剂溶液层9、喷头10和吸水纤维层11,第一进气管1的一端设置有引风机2,引风机2的一端设置有小马达3,小马达3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4,控制面板4的下端设置有底座5,底座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6,第二进气管6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除异味层7,第一除异味层7的下端设置有活性炭层8,活性炭层8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1)、引风机(2)、控制面板(4)、底座(5)、第二进气管(6)、第一除异味层(7)、活性炭层(8)、除异味药剂溶液层(9)、喷头(10)和吸水纤维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1)的一端设置有引风机(2),所述引风机(2)的一端设置有小马达(3),所述小马达(3)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4),所述控制面板(4)的下端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6),所述第二进气管(6)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除异味层(7),所述第一除异味层(7)的下端设置有活性炭层(8),所述活性炭层(8)的下端设置有除异味药剂溶液层(9),所述除异味药剂溶液层(9)的下端设置有喷头(10),所述喷头(10)的下端设置有吸水纤维层(11),所述吸水纤维层(11)的下端设置有异味仓(12),所述异味仓(12)的下端设置有积水池(13),所述积水池(13)的一端设置有箱体(14),所述箱体(14)的一端设置有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的一端设置有导流咀(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1)整体呈现长方形形状,所述第一进气管(1)的长度为35cm—40cm,所述第一进气管(1)的宽度为15cm—20cm,所述第一进气管(1)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工艺车间用的除异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东江王清风
申请(专利权)人:佳波惠州电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