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盖式灭菌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65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2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盖式灭菌筒,属于生物学实验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开设有开口的筒体,筒体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遮挡开口的筒盖,筒盖包括内盖和外盖,内盖与筒体转动套接,内盖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气孔,筒体上开设有第二气孔,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可连通,外盖与内盖同轴转动连接,内盖上开设有内盖取出孔,外盖上开设有外盖取出孔,内盖取出孔与外盖取出孔可连通。本申请具有减少单支吸管或移液管取出时其他吸管或移液管均暴露在空气中而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的效果。而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的效果。而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盖式灭菌筒


[0001]本申请涉及生物学实验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盖式灭菌筒。

技术介绍

[0002]在生物学方面的实验研究中,经常需要使用玻璃移液管、玻璃吸管等进行液体的转移与量取,并且实验前需对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传统的灭菌处理方法是将单支玻璃吸管用报纸或牛皮纸包裹,再将多支玻璃吸管批量一同用报纸或牛皮纸包裹起来,再进行灭菌消毒。因玻璃材质的吸管细长,在包裹过程中稍微碰撞便易碎或折断,并且这样的操作过程比较繁琐复杂、费时,在取出吸管时容易触碰导致污染。灭菌筒则是一种能对玻璃吸管或移液管进行批量灭菌的技术。
[0003]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44753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室实验用移液管灭菌筒,包括筒盖、筒体和筒底,其特征在于:筒盖套接在筒体上部,筒底套接在筒体的下部,筒盖的侧壁上设有筒盖进气孔,在筒体上部的侧壁上设有筒体进气孔,筒体进气孔距离筒体顶部的垂直高度与筒盖进气孔距离筒盖顶部的垂直高度相等;筒底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筒底出水孔,在筒体下部的侧壁上设有筒体出水孔,筒体出水孔距离筒体底部的垂直高度与筒底出水孔距离筒底的高度相等。研究人员在使用灭菌筒进行灭菌实验时,首先将多支移液管放入筒体内,然后盖上筒盖,旋转筒盖,使筒盖进气孔与筒体进气孔连通,旋转筒底,使筒体出水孔与筒底出水孔连通,灭菌时高压蒸汽由筒盖进气孔与筒体进气孔进入筒体内对移液管进行灭菌,高压蒸汽液化形成的水则由筒体出水孔与筒底出水孔流出,灭菌结束后,立即旋转筒盖,使筒盖进气孔与筒体进气孔偏移至不连通的位置,旋转筒底,使筒体出水孔与筒底出水孔偏移至不连通的位置,即可形成密闭的环境,减少外部细菌进入筒体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当仅需要取出单支移液管使用时,需要将整个筒盖取下,然后取出单支移液管,导致其他无需取出的移液管暴露在空气中,易产生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单支吸管或移液管取出时其他吸管或移液管均暴露在空气中而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旋盖式灭菌筒。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旋盖式灭菌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旋盖式灭菌筒,包括开设有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遮挡开口的筒盖,所述筒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与筒体转动套接,所述内盖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筒体上开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可连通,所述外盖与内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内盖上开设有内盖取出孔,所述外盖上开设有外盖取出孔,所述内盖取出孔与外盖取出孔可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研究人员在使用灭菌筒进行灭菌实验时,首先将多支吸
管或移液管放入筒体内,然后将筒盖套接在筒体靠近开口的一端,遮挡住开口,之后旋转内盖,使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连通,置于高压蒸汽环境下进行灭菌,灭菌时高压蒸汽由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进入筒体内对吸管或移液管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立即旋转内盖,使第一气孔与第二气孔偏移至不连通的位置,旋转外盖,使内盖取出孔与外盖取出孔连通,即可取出单支吸管或移液管,操作便捷,无需取下整个筒盖,减少了单支吸管或移液管取出时其他吸管或移液管均暴露在空气中而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0009]可选的,所述内盖取出孔设置有多个,且各所述内盖取出孔直径不同,所述外盖取出孔与各内盖取出孔可分别连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规格的吸管或移液管规格不同,因此设置内盖取出孔有多个,且各内盖取出孔直径不同,使得灭菌筒的适用范围增大,筒体内可放置不同规格的吸管或移液管,研究人员可以旋转外盖,使外盖取出孔与对应的内盖取出孔对应,以取出需要规格的吸管或移液管。
[0011]可选的,所述外盖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内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远离外盖的一端设置有锁定扣,所述锁定扣与内盖远离外盖的一侧抵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轴与内盖的转动连接实现了内盖与外盖的转动连接,锁定扣的设置减少了外盖与内盖脱离的情况。
[0013]可选的,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用于减少吸管或移液管与筒体底部冲撞的防撞垫。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管、移液管均为玻璃材质,易破损,因此防撞垫的设置减少了吸管或移液管与筒体底部冲撞而破碎的情况。
[0015]可选的,所述筒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防撞垫远离筒体底部的一侧,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吸管或移液管的放置孔,所述放置孔与内盖取出孔可连通。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上开设有放置孔,吸管或移液管靠近筒体底部的一端可以插入放置孔内,然后抵接在防撞垫上,减少了吸管或移液管在筒体内部相互碰撞而产生破损的情况。
[0017]可选的,所述防撞垫与筒体底部之间有空隙,且所述防撞垫上开设有多个滤水孔,所述筒体底部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水孔开合的挡板。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灭菌时,通过挡板控制出水孔打开,高压蒸汽液化形成的水可以由滤水孔流入防撞垫与筒体底部之间的空隙中,由出水孔流出,减少了高压蒸汽液化形成的水在筒体内的堆积。
[0019]可选的,所述挡板与筒体底部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挡板的自由端的转动方向为靠近或远离出水孔的方向。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靠近出水孔的方向转动挡板,可通过挡板闭合出水孔,减少外界细菌由出水孔进入筒体内的情况,向远离出水孔的方向转动挡板,可以打开出水孔,使筒体内的水流出。
[0021]可选的,所述出水孔的孔壁开设有倒角,所述筒体底部沿靠近或远离出水孔的方向设置有导向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和倒角的设置均对水的流动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减少了水在筒体内的残留。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旋转外盖,使内盖取出孔与外盖取出孔连通,即可取出单支吸管或移液管,操作便捷,无需取下整个筒盖,减少了单支吸管或移液管取出时其他吸管或移液管均暴露在空气中而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0025]2.设置内盖取出孔有多个,且各内盖取出孔直径不同,使得灭菌筒的适用范围增大,筒体内可放置不同规格的吸管或移液管,研究人员可以旋转外盖,使外盖取出孔与对应的内盖取出孔对应,以取出需要规格的吸管或移液管;
[0026]3.防撞垫的设置减少了吸管或移液管与筒体底部冲撞而破碎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灭菌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灭菌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隔板与筒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筒体底部的剖视图;
[003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00、筒体;110、第二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盖式灭菌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开口的筒体(100),所述筒体(100)靠近开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遮挡开口的筒盖(200),所述筒盖(200)包括内盖(210)和外盖(220),所述内盖(210)与筒体(100)转动套接,所述内盖(210)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气孔(211),所述筒体(100)上开设有第二气孔(110),所述第一气孔(211)与第二气孔(110)可连通,所述外盖(220)与内盖(210)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内盖(210)上开设有内盖取出孔(212),所述外盖(220)上开设有外盖取出孔(221),所述内盖取出孔(212)与外盖取出孔(221)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盖式灭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取出孔(212)设置有多个,且各所述内盖取出孔(212)直径不同,所述外盖取出孔(221)与各内盖取出孔(212)可分别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盖式灭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20)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300),所述转轴(300)与内盖(210)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00)远离外盖(220)的一端设置有锁定扣(310),所述锁定扣(310)与内盖(210)远离外盖(220)的一侧抵接。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小红王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青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