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62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薄膜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包括抗老化薄膜本体,所述抗老化薄膜本体包括聚乙烯塑料薄膜层、粘合在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外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以及粘合在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外表面的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所述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之间设置有缓冲空腔;通过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外表面粘合固定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便于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对聚乙烯塑料薄膜层进行防护,增加了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同时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之间设置的缓冲空腔,增加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层的隔热性能,同时薄膜收到挤压时进行缓冲,增加了薄膜的抗压性能。增加了薄膜的抗压性能。增加了薄膜的抗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


[0001]本技术属于薄膜
,具体涉及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

技术介绍

[0002]双向拉伸薄膜为多层共挤薄膜,是由塑料颗粒经共挤形成片材后,再经纵横两个方向的拉伸而制得。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具有质轻、无毒、无臭、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印刷性能良好、透明性好等优点。具有高透明度、光泽好、阻隔性好、抗冲强度高、耐低温等优点。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2维材料。例:光学薄膜、复合薄膜、超导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塑料薄膜等等。薄膜被广泛用于电子电器,机械,印刷等行业。薄膜材料是指厚度介于单原子到几毫米间的薄金属或有机物层。电子半导体功能器件和光学镀膜是薄膜技术的主要应用。传统的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在使用时,薄膜结构强度不足,同时薄膜的缓冲以及隔热性能弱,且薄膜的防护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具有薄膜的结构强度高,同时缓冲性能以及隔热性能强,且薄膜的防护性能好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包括抗老化薄膜本体,所述抗老化薄膜本体包括聚乙烯塑料薄膜层、粘合在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外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以及粘合在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外表面的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所述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之间设置有缓冲空腔,所述聚乙烯塑料薄膜层的内部设置有聚苯乙烯纤维丝编织网,所述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连接处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涂胶槽,所述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的内部设置有聚酰胺加强绳,所述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靠近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涂胶槽。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和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均为波浪形板状构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的厚度为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厚度的六分之一,所述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的厚度为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厚度的三分之一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苯乙烯纤维丝编织网共设置有五层,且所述聚苯乙烯纤维丝编织网呈螺旋状缠绕而成。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聚酰胺加强绳呈雪花状,且所述聚酰胺加强绳等间距分布在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的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涂胶槽为矩形槽,所述第二涂胶槽为三角形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外表面粘合固定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便于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对聚乙烯塑料薄膜层进行防护,增加了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同时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之间设置的缓冲空腔,增加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层的隔热性能,同时薄膜收到挤压时进行缓冲,增加了薄膜的抗压性能,同时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外表面粘合固定的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便于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对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进行防护,增加了薄膜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聚乙烯塑料薄膜层的内部通过聚苯乙烯纤维丝编织网进行支撑,提高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层的抗牵拉强度,同时增加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层撕裂的稳定性,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连接处开设的第一涂胶槽,便于第一涂胶槽内涂抹胶水增加聚乙烯塑料薄膜层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内通过聚酰胺加强绳进行支撑,提高了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抗老化薄膜本体;2、聚乙烯塑料薄膜层;3、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4、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5、缓冲空腔;6、聚苯乙烯纤维丝编织网;7、第一涂胶槽;8、聚酰胺加强绳;9、第二涂胶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包括抗老化薄膜本体1,抗老化薄膜本体1包括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粘合在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外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以及粘合在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外表面的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4,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之间设置有缓冲空腔5,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的内部设置有聚苯乙烯纤维丝编织网6,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连接处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涂胶槽7,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的内部设置有聚酰胺加强绳8,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靠近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4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涂胶槽9。
[0019]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外表面粘合固定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便于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对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进行防护,增加了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同时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之间设置的缓冲空腔5,增加了聚乙
烯塑料薄膜层2的隔热性能,同时薄膜收到挤压时进行缓冲,增加了薄膜的抗压性能,同时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外表面粘合固定的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4,便于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4对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进行防护,增加了薄膜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的内部通过聚苯乙烯纤维丝编织网6进行支撑,提高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的抗牵拉强度,同时增加了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撕裂的稳定性,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连接处开设的第一涂胶槽7,便于第一涂胶槽7内涂抹胶水增加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内通过聚酰胺加强绳8进行支撑,提高了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结构的稳定性。
[0020]具体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和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4均为波浪形板状构件,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4的厚度为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厚度的六分之一,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的厚度为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厚度的三分之一。
[0021]本实施例中,便于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和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4配合对聚乙烯塑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包括抗老化薄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老化薄膜本体(1)包括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粘合在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外表面的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以及粘合在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外表面的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4),所述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之间设置有缓冲空腔(5),所述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的内部设置有聚苯乙烯纤维丝编织网(6),所述聚乙烯塑料薄膜层(2)和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连接处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涂胶槽(7),所述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的内部设置有聚酰胺加强绳(8),所述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层(3)靠近聚醚酰亚胺塑料薄膜层(4)的表面开设有第二涂胶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老化双向拉伸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塑料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财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