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农专利>正文

一种改良高音质丽音扬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267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高音质丽音扬琴。其特征是,将扬琴高音区原来使用的圆柱形滚动琴码换成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音腔内安装了高音共鸣柱。(*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n improved high quality stereo dulcimer

An improved high quality stereo dulcimer.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ylindrical rolling piano code which is originally used in the treble area of the dulcimer is replaced with a triangular sliding piano code used in the utility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民族类乐器——扬琴的一种改进,是关于一种改良高音质丽音扬琴的专利技术。现在,扬琴高音区的音质和音色不是很好,听起来比较闷,不清脆、不明亮、不透明,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厂家在扬琴的面板上做文章。在扬琴高音区的位置,将面板做得薄一点。结果呢,音质和音色是有了一点改善。但是,因为面板“厚此薄彼”不均匀,造成受力不匀,同时,又由于扬琴高音区的琴弦都拉得相对较紧,对扬琴面板的压力也相对较大;高音区面板很容易破裂。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此举有点得不偿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高音区音色不美呢?是不是扬琴的音腔有问题?改变扬琴面板厚度的做法是不是科学呢?不改变扬琴面板的厚度能不能改善扬琴高音区的音质和音色呢?答案是明确的!扬琴的音腔是没有问题的!不改变扬琴面板的厚度同样能改善扬琴高音区的音质和音色,而且能改善得很好!改变扬琴面板厚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而且只是解决了一点皮毛问题,根本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那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在扬琴的面板上,常常会看到一些圆柱形的滚动琴码,这是为了方便调弦而特地设置的。它给调琴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它对扬琴音质和音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对扬琴高音区音质和音色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圆柱形滚动琴码与琴弦的相对位置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A为扬琴高音区的一根琴弦,B为圆柱形滚动琴码;C为扬琴的面板;圆柱形滚动琴码与琴弦的接触是一条弧线段L,是琴弦与圆柱形滚动琴码的圆柱面相抱的圆弧线的一段,是一条弧线段!而不是一个点。这一条弧线段L能严重衰减琴弦的震动;又由于琴弦与圆柱形滚动琴码是以切线方式向交,其夹角是一个很小的锐角β(如图1),能阻碍琴弦的高频震动,使琴弦的震动(特别是高频震动)不能有效地通过圆柱形滚动琴码传输到扬琴的面板,使扬琴的音腔得不到充分的震动。从而影响扬琴声音的发出,使扬琴的声音,特别是高音部分的声音,听起来比较闷,一点也不脆、不明亮、没有穿透力!有没有办法解决呢?办法总归是有的!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专利技术的。本技术,将圆柱形滚动琴码,改成三角形滑动琴码。为了方便调弦——在调弦时琴码能来回滑动,三角形滑动琴码吸取了圆柱形滚动琴码的优点,在三角形滑动琴码的底部设计了一对滚针(如图3所示)。这样,既满足了调弦时琴码来回滑动的要求,又减小了琴弦与琴码的接触“面”,使原来的一段弧线L(如图1),缩短为一个点P(如图2);增大了琴弦与琴码之间的夹角。从而减小了琴弦震动的损失,提高了扬琴高音区的音质,美化了扬琴高音区的音色。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与琴弦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a为扬琴高音区的一根琴弦,b为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c为扬琴的面板;琴弦与三角形滑动琴码的接触是一个点P。由图2可以看出,琴弦与琴码之间的夹角明显增大,琴弦的震动大都能有效地传输到扬琴的面板,使琴弦震动的损失减小,扬琴的音腔就能充分震动,扬琴就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特别是高音部分的音响可以变得非常透明、美妙、动人。将扬琴的音质和音色提高一个很大的档次,上一个大的台阶。这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扬琴革命”!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如图3所示由三角架弦部分(1)、滚针架(2)、滚针(3)等组成。三角架弦部分(1)用牛骨等硬质材料制成,琴弦以垂直方式与三角形滑动琴码的三角架弦部分(1)的顶端相交于一点P(如图2),以保证扬琴高音区琴弦震动充分,并能有效地传输到扬琴的面板;其底部打两个小孔(或做两个凹点,起定位作用)与滚针架(2)配合。滚针架(2)用优质钢材加工而成,有一定的强度,其上部有两个定位销与三角架弦部分(1)凹点配合。滚针(3)由两根滚针并列组成,起稳定、牢固、滑动方便的作用,与滚针架可靠联接。三者组成一个完整部件。使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图1和图2比较可以看出,假设两种琴码的高度是一样的(实际上也是一样高的),那么,琴弦与扬琴面板的夹角α1与α2是一样的。但是,由图1和图2比较可以看出,琴弦与圆柱形滚动琴码的夹角β(如图1)和琴弦与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的夹角ω(如图2)是不一样的!ω明显比β大很多!我们知道,扬琴高音部分的琴弦是绷得很紧的,高音部分琴弦的震动频率是比较高的,幅度是比较小的。琴弦与琴码之间的夹角直接影响到琴弦的有效震动。琴弦与琴码之间的夹角小了,琴弦的震动就会被琴码的侧面S阻碍(见图1),影响琴弦的“自由”震动,使得高音部分的发音不充分,听起来很闷、不透明、没有穿透力——也就没有美感了!本技术,通过将高音区的圆柱形滚动琴码全部换成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将使琴弦与琴码之间的夹角放大很多,同时减小琴弦与琴码的接触“面”,使琴弦与琴码之间的接触减小为一个点。有效地解决了琴弦的震动被琴码侧面阻碍、琴弦震动不“自由”、不充分的问题。使扬琴高音区的音质和音色得到明显的改善,将扬琴的音质和音色提高了一个很大的档次。为了更好地改善扬琴的音质和音色,本技术在扬琴的音腔内加设了高音共鸣柱。如图4所示,它是一段两头封闭的圆柱形空管(长80~100毫米,直径25~35毫米),两端为半球形内壁,两侧对边开有长方形条孔。高音共鸣柱的两端做成半球形内壁,是为了便于声波反射并减少高次谐波的产生(防止出现噪音);两侧开孔,短的一侧为进音孔,孔长15~20毫米,宽1.5毫米;长的一侧为出音孔,孔长35~55毫米,宽1.5毫米。(通过试验高音共鸣柱的具体尺寸要根据扬琴的具体情况而定)以使扬琴发出的声音更悦耳、更美妙、更有韵味、更动听。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和在扬琴音腔内加设的高音共鸣柱,具有设想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便于大规模生产,使用效果明显等优点。便于推广。是目前解决扬琴音质、音色等问题,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附图图1为圆柱形滚动琴码与琴弦相对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与琴弦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的高音共鸣柱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高音质丽音扬琴。其特征是,将扬琴高音区原来使用的圆柱形滚动琴码换成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音腔内安装了高音共鸣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高音质丽音扬琴。其特征是,使用的三角形滑动琴码(如图3),由三角架弦部分(1)、滚针架(2)、滚针(3)等组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翔川于汉王建农于海音王一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