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云专利>正文

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207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除在琴体的上方和下方近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背带的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外,在上连接结构向键盘一侧的琴体上方以间隔距离方式还设置有第二上连接结构。该结构的手风琴可解决传统手风琴因只有上下中部的两点与背带连接而难于固定,导致在演奏时琴身易产生摇晃,还能解决原琴体重量在演奏者身体上的分布不合理和右肩背带对右肩胛臂造成的压迫束缚问题,并可使琴体在演奏状态时能适当左移,有利于改善右手的窘迫姿势,使右手的演奏动作更加舒适轻松和流畅。(*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ulti point force type accordion

Multi point force type braces accordion, except in the body above and below the near middle positio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for connecting strap on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connection structure to one side of the body above the keyboard at intervals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connecting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can solve the traditional accordion accordion for only two points under the central belt connected to and fixed, resulting in playing piano is easy to produce shaking, but also can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original body weight bound performer on the distribution in the body is not reasonable and right shoulder straps on the right shoulder of the arm caused by oppression, and can make the piano the body can move left in the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state,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ight of distress posture, so that the right hand playing action is more comfortable and smo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对手风琴结构的改进,具体讲是对手风琴背带结构设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传统手风琴结构中的左右两条背带与琴体的连接,是分别经设置在琴体上方和下方近中部位置处的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实现接的。这种仅以上、下两个连接点所形成的直线式连接,演奏者在演奏时,特别是在站立位演奏时,琴体很难稳定而易产生摇晃,同时在琴体左右两侧的重量差别和受演奏者身体的动作及左手对风箱的推拉操作等影响,琴体常易出现歪斜因而需时常进行调整,既不方便演奏,也影响演奏动作的流畅和演奏的效果。另一方面,这种由中间的上下两点向两边分开而分跨于左右两肩的背带结构,琴体的重量在演奏者身体上的分布并不合理,一方面右肩背带会对演奏者的右侧肩胛臂部造成压迫束缚而影响右手臂的演奏或其他的表演性动作,另一方面,这种背带结构设置看似可使琴体位置居中,但演奏的主要操作键盘位置则实际偏右,因而还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右手在琴键上、特别是在上方低音区琴键弹奏时动作姿势的窘迫,不利于右手演奏动作的灵活流畅和舒适。同时,这种由中间上下两点向左右分开形式的背带对于窄肩和/或呈下斜状的“溜肩”或“削肩”体型演奏者而言,还易发生背带下滑的问题,而目前对此常采用的方式,是从背后将两背带相互拉紧或扎紧,而这一操作无论是自己进行还是借助他人帮助,显然都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将提供一种改进了背带结构设置的手风琴,即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试验表明其能有效和满意地解决传统形式手风琴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是在传统的琴体上方和下方近中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背带的上连接结构和下连接结构的基础上,在该原有上连接结构向键盘一侧的琴体上方,以间隔距离方式再设置有第二上连接结构。所说该第二上连接结构的具体形式,除可以与传统手风琴上的原有背带连接结构相同外,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适当形式,如挂钩、扣锁、卡环等。与所说的该第二上连接结构相适应,在原手风琴的两条背带中,至少在右肩背带的上方可设置有与该第二上连接结构作可结合/分离式活动连接的配合连接结构。所说该可结合/分离式活动连接的配合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在能实现与所说的该第二上连接结构相互适应配合连接的前提下,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该右肩背带上方的配合连接结构,可以为常用的带有穿插定位扣眼的软带式结构、带防脱挡卡的挂钩结构(如履行包背带的连接头)、弹性卡锁扣、与弹簧结构配合的插式挂卡结构(如交通工具中的安全带连接头)等。右肩背带上的上述连接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同样可有不同选择除可以在不去除和/或改变该背带上用于与原有的上连接结构连接的原相应连接结构(如带有穿插定位扣眼的软带式结构)的前提下,在右肩背带上方的其它适当部位再加设一个专用于与第二连接结构专用连接结构外,作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更好的可参考方式,是使右肩背带上用于与所说该第二上连接结构和与原有的上连接结构连接的,为同一个可作结合/分离式活动连接的配合连接结构。采用前者方式设置时,使用时可先以传统方式将琴体背好后,再将设置在右肩背带的上方的该专用连接结构与琴体上的该第二上连接结构相互连接。采用后者方式设置时则将更方便于使用只需将右肩背带的上方部位处的该同一个连接结构取下在琴体的两个上连接结构间相互移换连接即可。此外,采用后者结构时的另一显著优点还在于除仍可以采用以左右两肩分别背跨左右两条背带的传统方式背琴外,还可以采用将右背带以右上左下的斜跨方式进行背跨,而这种斜跨式背琴不仅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背琴方式,而且可以产生许多独特的优点。由于在琴体上方加设了第二上连接结构,并可以使右背带的上方与之连接,从而可以将背带与琴体结合由传统上下两点直线式定位转变为被三点定位,从而大大提高了演奏时使琴体背跨状态稳定性的保持。特别是采用上述斜跨式背琴时,还可以彻底解除了原右背带对右侧肩胛臂部的压迫束缚,使右臂的活动更加自如。同时,由于该第二上连接结构设置在位于靠近中部的原上连接结构向键盘的方向侧,使琴体在背跨状态时能比传统的位置适当左移,从而也解除了右手在键盘上的演奏动作,特别是在低音键盘区演奏时的窘迫状态,使右手在键盘上的姿势更为舒展,演奏更加轻松自如和舒适流畅。为进一步提高在演奏时,特别是在站位演奏时琴体的稳定性和/或解决窄肩、下斜肩体型时背带易松垮下滑的问题,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在所说的左肩背带的中部再设置有辅助定位带——一般设置一条即可,并在右肩背带的中、下方位置处和/或在琴体的键盘方向侧的下方,相应设置有用于与辅助定位带下方设置的连接结构作可结合/分离式活动连接的辅助定位连接结构。将辅助定位带的下方与右肩背带的中、下方位置处的辅助定位连接结构连接并拉紧后,通过两背带的相互制约,可以解决背带的松垮下滑问题;将辅助定位带的下方与设置在琴体键盘方向侧下方的辅助定位连接结构连接并拉紧后,除也可解决这一问题外,通过在琴体上再增加的固定点还可以使对琴体的演奏状态和位置被固定的稳定可靠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而更加满意。在采用上述设置辅助定位带的方式时,将所说的相应辅助定位连接结构设置在右肩背带的中、下方位置处和/或在琴体的键盘方向侧的下方,在于为方便演奏者对该辅助定位带的自行连接操作,因此对该辅助定位连接结构设置的具体位置,可根据琴体大小和/或形状的不同而定;或也可以采用在不同或相邻位置处同时设置有若干个可供选择使用的连接点的形式,由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或习惯自行选择或调整。其中,试验结果显示,在琴体的键盘方向侧下方设置该辅助定位连接结构时,最佳的方式是将该辅助定位连接结构设置在琴体的键盘边缘侧的近下方部位处。上述所说的辅助定位带与相应的辅助定位连接结构间可作结合/分离式活动连接的辅助定位连接结构的具体形式或选择范围,可按前述的同样方式处理。并且,为方便地改变和调整其长度,在所说的辅助定位带上还可以设置有适当常用形式的长度调节结构,如带有多个可选择接插锁眼式的连接头,或滑动折返式的自锁紧连接头等结构。进一步,为适应该辅助定位带的不同连接位置和/或调节方式,还可以使所说该辅助定位带与左肩背带的结合部位设置为可使其相对转动而改变结合角度的铰链式连接结构,既方便使用,并提高演奏者的舒适感,也有利于减少该结合部位受不必要扭力的损害。由上述结构可以理解,本技术改进后的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可以彻底解决传统手风琴的左右背带只靠琴体中部附近上下两点的直线连接而难于固定所导致的演奏时琴身易摇晃问题,并解决了琴体重量在演奏者身体上分布的不合理状态和右肩背带对右肩胛臂所造成的束缚压迫问题,使右肩臂的活动更加自如。同时,能使琴体在演奏状态时适当左移,极大地改善了右手对键盘操作的窘迫姿势,使右手的演奏动作更加舒适轻松和流畅。以下结合由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包括在本技术的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风琴的背部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手风琴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该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中,在琴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在琴体(1)的上方和下方近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背带的上连接结构(4)和下连接结构(11),其特征是在上连接结构(4)向键盘一侧的琴体上方以间隔距离方式还设置有第二上连接结构(2)。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在琴体(1)的上方和下方近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背带的上连接结构(4)和下连接结构(11),其特征是在上连接结构(4)向键盘一侧的琴体上方以间隔距离方式还设置有第二上连接结构(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其特征是两背带中至少在右肩背带(6)的上方设置有可与所说的第二上连接结构(2)作可结合/分离式活动连接的配合连接结构(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其特征是所说右肩背带(6)上用于与所说的第二上连接结构(2)和原上连接结构(4)连接的是同一个可与之作结合/分离式活动连接的配合连接结构(3)。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多点受力式背带的手风琴,其特征是在所说左肩背带(7)的中部还设置有辅助定位带(12),在琴体(1)键盘方向侧下方的相应设置有用于与在辅助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