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筠专利>正文

握持的陶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097 阅读:6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名称为“握持的陶损”,属于音乐领域的一种吹奏乐器。它涉及中国古代以陶土制做的吹奏乐器埙,其特征为在其所述埙的吹口以下某处加一膜孔。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成样品经过实际吹奏与原有传统制做的埙比较其音质大为改善,音量增强,吹奏中易于达到气息通畅、声音均匀、平稳,更好地保持发音的力度,无论高音或低音演奏,均可达到顺畅流利,不仅适于专业演奏,更有利于这一古乐的普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The holding of the pottery Xu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olding ceramic loss,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music. It relates to China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s made of clay Xu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Xun plus a film hole somewhere below. In fact, made of new type of sample after the actual playing and making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Xun its sound quality is greatly improved, the volume increase in playing to achieve smooth, uniform, smooth breath sound, better maintain sound intensity, regardless of high or low performance, can achieve smooth and fluent, not only for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more conducive to the popularity of an ancient mus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陶埙的产生,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的音色浑厚,韵味独特;在奴隶时代、封建时代的宫廷音乐以及祭孔音乐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音乐家们重又关注起这种乐器。传统形状的埙,只有一个共鸣腔,共鸣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吹奏者必须捧持,两肩及上臂必然相对收紧,长时间的吹奏,练习会引起双臂及肩部的不适感,只有对传统的“埙”的结构按照本技术的设计加以改进;才有利于其发声的共鸣增强,同时可使演奏者放松双肩,相对地开张两上臂处于较舒适的体位,不同于传统的“埙”的吹奏感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埙”的主腔体两侧增加两个连通于主腔体的副腔体;以达到增强共鸣,便于握持,吹奏舒适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如下实现的设计一种与“埙”的主腔体两侧增加两个副腔,而将“埙”的八个音孔设于副腔上,这是为了在吹奏时“埙”体内主、副腔同时产生共鸣,起到调节音质,增强发音穿透力的作用,同时由于本技术是改变传统的捧持吹奏为握持吹奏,乐者可长时间吹奏肩、臂无不适感。本技术试制样品后,经实际吹奏其效果与传统的“埙”对比加大了共鸣,音质佳,力度强,特别是握持吹奏给于吹奏者的感觉是双肩放松、双上臂相对开张,体位舒适便于达到更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握持的陶埙”,其特征在于所述埙的主腔体A的左右侧各设一个副腔体B与主腔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握持的陶埙”,其特征在于所述埙的主腔体A的左右侧各设一个副腔体B与主腔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①所述的埙,其特征在于所述埙的副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筠
申请(专利权)人:谢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