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08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包括换热管和翅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装置,风冷装置包括冷却板和冷却液罐,换热管弯曲成之字形结构,翅片沿着换热管横截面均匀间隔分布在换热管的外侧,冷却板和冷却液罐均设置在翅片上,冷却液罐通过第四管道与冷却板连通;通过设置之字形的换热管与翅片,增大换热管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在翅片上设置翅片和风冷装置提高了换热器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
,具体为一种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现有的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的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的换热管导热性低,热交换效率低,导致工作效率低;
[0004]2、现有的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的换热管在使用安装拆卸时流程繁琐,耗费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0005]3、现有的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的散热慢,降低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进而导致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包括换热管和翅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装置,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冷却板和冷却液罐,所述换热管弯曲成之字形结构,所述翅片沿着换热管横截面均匀间隔分布在换热管的外侧,所述冷却板和冷却液罐均设置在翅片上,所述冷却液罐通过第四管道与冷却板连通。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设在,泵体通过第三管道与冷却液罐连通。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在翅片上,散热风扇通过第一管道与冷却板连通,散热风扇通过第二管道与泵体连通。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换热管的端口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口和旋转接口,所述旋转接口一端与换热管端口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口连接。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口上设置有弹性卡件和限位环,所述弹性卡件位于连接口内侧,所述限位环位于弹性卡件位于连接口内侧,并且弹性卡件的端口位于限位环内侧,弹性卡件底端厚度大于顶端厚度。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卡环,所述卡环设置在连接口的端口。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翅片上还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分别设在翅片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安装块与换热管连接。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块为L型结构,并且安装块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通过设置之字形的换热管与翅片,增大换热管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0017]2、通过在翅片上设置翅片、冷却液罐和冷却板提高了换热器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8]3、通过在换热管端口设置连接结构,使得换热管在安装与拆卸时更加方便快捷,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施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换热管;2、翅片;3、安装块;4、安装孔;5、第一管道;6、散热风扇;7、第二管道;8、泵体;9、第三管道;10、冷却液罐;11、冷却板;12、第四管道;13、连接结构;1301、连接口;1302、螺纹接口;1303、旋转接口;1304、弹性卡件;1305、卡环;1306、连接管道;1307、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包括换热管1、翅片2、风冷装置和连接结构13,风冷装置包括散热风扇6、泵体8、冷却液罐10和冷却板11,连接结构13包括连接口1301、旋转接口1303和卡环1305;
[0026]换热管1为连续的之字形结构,换热管1的两个端口分别为输入口和输出口,换热管1中流动着需要降温的介质,换热管1的两个端口分别与连接管1306连接,连接管1306通过输入口将高温介质流入换热管1,降温后的介质通过输出口流入连接管1306另一端;
[0027]翅片2间隔均匀地设在换热管1外侧,翅片2与换热管的轴径垂直设置,翅片2能够增加管热管1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换热管1的热量能够通过翅片2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在换热管1的底端和顶端设有安装块3,安装块3为L型结构,安装块3的一端与换热管1的外侧连接,安装块3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4,可选为2个,安装块3通过安装孔4与外部连接,从而固定换热管1;
[0028]风冷装置设在翅片2的一侧,散热风扇6通过第一管道5与冷却板11连通,冷却板11通过第四管道12与冷却液罐10连接,冷却液罐10通过第三管道与泵体8连接,泵体8通过第二管道7与散热风扇6,泵体8给冷却液罐10中加压,使的冷却液流入冷却板11,冷却板11吸收翅片2的热量使得冷却液温度升高,随后冷却液通过散热风扇6后温度降低,最后冷却液通过泵体8进入冷却液罐10,增加翅片2的散热能力;
[0029]连接结构13用于将换热管1的端口与连接管道1306连接在一起,换热管1的端口上
设有螺纹接口1302,旋转接口1303通过螺纹接口1302与换热管1连接,连接口1301一端与旋转接口1303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管道1306连接,其中,在连接口1301内设有弹性卡件1304和限位环1307,连接口1301内设有椎台型槽口,弹性卡件1304为椎台型结构并与椎台型槽口配合,同时弹性卡件1304底端厚度大于顶端厚度,限位环1307位于弹性卡件1304端口外侧,并且限位环1307位于连接口1301端口内部,连接管道1306端口位于弹性卡件1304内,弹性卡件1304向外拉伸后对连接管道1306进行紧固,连接管道1306通过卡环1305与弹性卡件1304延伸出的端口连接,完成对连接管道1306连接。
[0030]工作原理:
[0031]使用前,通过安装块3将换热管1及其翅片2进行固定安装,随后将连接管道1306端口伸入弹性卡件1304中,将弹性卡件1304端口向外抽出,同时弹性卡件1304收缩,对连接管道1306进行挤压,最后通过卡环1305对弹性卡件1304端口进行固定,完成换热管1与连接管道1306的连接;
[0032]使用时,连接管道1306通入高温介质,从换热管1的输入端流入,经过换热管1时,高温介质的热量通过换热管1上的翅片2与外界接触,通过热传递使高温介质温度降低,与此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包括换热管(1)和翅片(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装置,所述风冷装置包括冷却板(11)和冷却液罐(10),所述换热管(1)弯曲成之字形结构,所述翅片(2)沿着换热管(1)横截面均匀间隔分布在换热管(1)的外侧,所述冷却板(11)和冷却液罐(10)均设置在翅片(2)上,所述冷却液罐(10)通过第四管道(12)与冷却板(1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泵体(8),所述泵体(8)通过第三管道(9)与冷却液罐(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6),所述散热风扇(6)设在翅片(2)上,散热风扇(6)通过第一管道(5)与冷却板(11)连通,散热风扇(6)通过第二管道(7)与泵体(8)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式热交换器管束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的端口设有连接结构(13),所述连接结构(13)包括连接口(1301)和旋转接口(1303),所述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邢凯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高浦机电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