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便于推拉移动的高低压配电柜。包括柜本体,在柜本体的四角设置可锁闭的万向轮,在柜本体的两侧壁和后壁均开设插槽,柜本体上相邻插槽连通形成U形槽;还包括由两侧边和底边构成的U形的把手,把手的两侧边位于柜本体侧壁外表面的内侧,把手的侧边与对应的插槽的竖直面沿着插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把手两端内侧设置转轴,把手和转轴内部均空心且连通,在转轴端部设置插块,转轴穿入插块的一端,在插块与把手侧边之间的转轴外周套设弹簧,在把手底边的外侧设置旋轴,旋轴穿入把手,在旋轴与两个插块之间设置调节绳,在柜本体侧壁的插槽的竖直面且与后壁的插槽相交的一端开设可与插块插接的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较为方便。型操作较为方便。型操作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推拉移动的高低压配电柜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柜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推拉移动的高低压配电柜。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为了便于配电柜的移动,现有技术中多在配电柜的四角设置可以锁闭的万向轮,便于配电柜的固定,移动时打开万向轮手推配电柜,若想控制推动方向需将两臂打开扶住配电柜的两侧壁,操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推拉移动的高低压配电柜。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推拉移动的高低压配电柜,包括柜本体,在柜本体的四角设置可锁闭的万向轮,在柜本体的两侧壁和后壁均开设有水平的插槽,柜本体上相邻插槽相互连通形成U形槽;还包括由两侧边和底边构成的与U形槽插接的U形的把手,把手的两侧边位于柜本体侧壁外表面的内侧,把手的侧边与对应的插槽的竖直面沿着插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把手两端内侧设置转轴,转轴垂直于把手的侧边,把手和转轴内部均空心且连通,在转轴背向把手的一端设置空心的插块,转轴穿入插块的一端且与插块沿着转轴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插块与把手侧边之间的转轴的外周套设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转轴固接、另一端与插块固接,在把手底边的外侧设置旋轴,旋轴穿入把手且与把手转动连接,在把手内部的旋轴与两个插块之间均设置调节绳,调节绳的一端与旋轴固接、另一端在把手内部穿过对应的转轴且与插块的端部固接,在柜本体侧壁的插槽的竖直面且与后壁的插槽相交的一端开设可与插块插接的固定孔,当插块与固定孔插接时把手的底边位于柜本体的外侧,当把手的端部与U形槽端部贴合时旋轴的外端位于柜本体后壁外表面的内侧,当插块与固定孔脱离时弹簧处于压缩态。
[0005]优选地:在柜本体侧壁的插槽的远离后壁的插槽的一端开设有与侧壁的插槽相平行的插孔,插孔内侧的竖直面与柜本体侧壁的插槽的竖直面共平面,在把手两端的内侧设置插板,把手通过插板与插槽滑动连接,插板位于弹簧与把手的侧边之间,插板与转轴转动连接,把手与插槽的顶底面之间均有间距,当把手的端部与U形槽端部贴合时插板与插孔插接。
[0006]优选地:在柜本体侧壁的插槽的竖直面且远离后壁的插槽的一端开设可与插块插接的固定孔,当把手的端部与U形槽端部贴合时插块与该固定孔插接。
[0007]优选地:所述插块截面为多边形,固定孔为多边形。
[0008]优选地:在旋轴的外端固接手持旋钮。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抽出和推入的把手方便在配电柜的移动过程中控制转向,操作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把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把手插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
柜本体;2
‑
万向轮;3
‑
插板;4
‑
把手;5
‑
插槽;6
‑
旋轴;7
‑
手持旋钮;8
‑
插孔;9
‑
调节绳;10
‑
插块;11
‑
弹簧;12
‑
转轴;
[0014]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
‑
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柜本体1,在柜本体1的四角设置可锁闭的万向轮2,在柜本体1的两侧壁和后壁均开设有水平的插槽5,柜本体1上相邻插槽5相互连通形成U形槽;还包括由两侧边和底边构成的与U形槽插接的U形的把手4,把手4的两侧边位于柜本体1侧壁外表面的内侧,把手4的侧边与对应的插槽5的竖直面沿着插槽5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把手4两端内侧设置转轴12,转轴12垂直于把手4的侧边,把手4和转轴12内部均空心且连通,在转轴12背向把手4的一端设置空心的插块10,转轴12穿入插块10的一端且与插块10沿着转轴12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插块10与把手4侧边之间的转轴12的外周套设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与转轴12固接、另一端与插块10固接,在把手4底边的外侧设置旋轴6,旋轴6穿入把手4且与把手4转动连接,在把手4内部的旋轴6与两个插块10之间均设置调节绳9,调节绳9的一端与旋轴6固接、另一端在把手4内部穿过对应的转轴12且与插块10的端部固接,在柜本体1侧壁的插槽5的竖直面且与后壁的插槽5相交的一端开设可与插块10插接的固定孔,当插块10与固定孔插接时把手4的底边位于柜本体1的外侧,当把手4的端部与U形槽端部贴合时旋轴6的外端位于柜本体1后壁外表面的内侧,当插块10与固定孔脱离时弹簧11处于压缩态。
[0017]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需要推动配电柜时将把手4拉出,当插块10遇到固定孔时在弹簧11的作用下插块10与固定孔插接以实现把手4的固定,当需要摆放配电柜时,因很多配电柜需集中摆放,遂将把手4插入至U形槽内,先转动旋轴6使调节绳9缠绕在旋轴6的外周直至拉动插块10脱离固定孔,然后内推把手4即可。
[0018]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推动配电柜的工作人员的身高不同,推动把手4时把手4使用的最佳高度不同,遂将把手4设计为可在一定范围内翻转的结构,在柜本体1侧壁的插槽5的远离后壁的插槽5的一端开设有与侧壁的插槽5相平行的插孔8,插孔8内侧的竖直面与柜本体1侧壁的插槽5的竖直面共平面,在把手4两端的内侧设置插板3,把手4通过插板3与插槽5滑动连接,插板3位于弹簧11与把手4的侧边之间,插板3与转轴12转动连接,把手4与插槽5的顶底面之间均有间距,当把手4的端部与U形槽端部贴合时插板3与插孔8插接。上述结构中插板3与插槽5滑动连接以实现把手4的滑动,固定孔与插块10的插接仅限制把手4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但并不限制把手4的翻转,例如插块10的截面与固定孔均为圆形,或固定孔为多边形而插块10截面为圆形,或固定孔为圆形而插块10截面为多边形。在旋轴6的外端固接手持旋钮7,方便转动旋轴6。
[0019]更进一步的,为了在把手4翻转后也对其翻转位置进行限制,所述插块10截面为多
边形,固定孔为多边形,调节把手4的角度时也需转动旋轴6使调节绳9拉动插块10脱离固定孔,为了避免把手4在插入状态时滑出U形槽,在柜本体1侧壁的插槽5的竖直面且远离后壁的插槽5的一端开设可与插块10插接的固定孔,当把手4的端部与U形槽端部贴合时插块10与该固定孔插接。
[002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推拉移动的高低压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本体(1),在柜本体(1)的四角设置可锁闭的万向轮(2),在柜本体(1)的两侧壁和后壁均开设有水平的插槽(5),柜本体(1)上相邻插槽(5)相互连通形成U形槽;还包括由两侧边和底边构成的与U形槽插接的U形的把手(4),把手(4)的两侧边位于柜本体(1)侧壁外表面的内侧,把手(4)的侧边与对应的插槽(5)的竖直面沿着插槽(5)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把手(4)两端内侧设置转轴(12),转轴(12)垂直于把手(4)的侧边,把手(4)和转轴(12)内部均空心且连通,在转轴(12)背向把手(4)的一端设置空心的插块(10),转轴(12)穿入插块(10)的一端且与插块(10)沿着转轴(12)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插块(10)与把手(4)侧边之间的转轴(12)的外周套设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与转轴(12)固接、另一端与插块(10)固接,在把手(4)底边的外侧设置旋轴(6),旋轴(6)穿入把手(4)且与把手(4)转动连接,在把手(4)内部的旋轴(6)与两个插块(10)之间均设置调节绳(9),调节绳(9)的一端与旋轴(6)固接、另一端在把手(4)内部穿过对应的转轴(12)且与插块(10)的端部固接,在柜本体(1)侧壁的插槽(5)的竖直面且与后壁的插槽(5)相交的一端开设可与插块(10)插接的固定孔,当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宏,郭致成,吴可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尼凯斯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