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80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帐篷,其包括多个顶杆组件,各顶杆组件分别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顶杆、外顶杆以及挑檐杆;各顶杆组件的内顶杆的内端部相对转动地连接;每个顶杆组件中,内顶杆和外顶杆可转动地连接,外顶杆的外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立柱组件的上端部,挑檐杆可转动且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地连接于外顶杆或立柱组件的上端部;各顶杆组件还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每个顶杆组件中,第一撑杆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外顶杆,第一撑杆的下端部可转动且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立柱组件,第二撑杆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挑檐杆,第二撑杆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遮阳面积较大而且挑檐杆可自动伸出、收折。收折。收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帐篷


[0001]本技术属于户外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可折叠帐篷。

技术介绍

[0002]帐篷的结构形式多样,用于户外遮阳使用的帐篷通常为折叠式帐篷。传统折叠帐篷遮阳面积较小,为了加大帐篷张开后的遮阳面积,于是出现有带屋檐结构的屋檐式帐篷,帐篷的顶角处设有伸出的挑檐杆,通过设在挑檐杆上的围边达到增大这样面积的目的。其主要通过在蓬顶支架的顶杆上枢接挑檐杆或插接挑檐杆,该挑檐杆的外端活动伸置于各立柱之外。然而,目前的折叠帐篷中,挑檐杆相对帐篷主体支架呈独立设置,在展开或者收折时均需要分两步骤来操作。即展开时,要先展开帐篷主体支架,之后再一一掰开或拉出各挑檐杆,由于挑檐杆处于较高位置,不便于实现操作,收折则反之,存在相同的问题。由此现有折叠帐篷存在结构复杂,收展操作繁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帐篷,其遮阳面积较大而且挑檐杆可自动伸出、收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可折叠帐篷,包括至少三个立柱组件、用于形成帐篷的顶架的多个顶杆组件及多个连接于相邻立柱组件之间的侧杆组件,各所述顶杆组件分别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分别具有内端部和外端部的内顶杆、外顶杆以及挑檐杆;各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内顶杆的内端部相对转动地连接;
[0006]每个所述顶杆组件中,所述内顶杆和所述外顶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外顶杆的外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立柱组件的上端部,所述挑檐杆可转动且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外顶杆或所述立柱组件的上端部;
[0007]各所述顶杆组件还包括分别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每个所述顶杆组件中,所述第一撑杆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顶杆,所述第一撑杆的下端部可转动且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立柱组件,所述第二撑杆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挑檐杆,所述第二撑杆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撑杆;
[0008]所述帐篷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每个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内顶杆、外顶杆以及挑檐杆分别相对展开且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伸至对应的所述立柱组件的外侧;所述帐篷在收合状态时各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分别和对应的所述外顶杆的外端部及所述立柱组件的上端部相靠拢,各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和对应的所述第一撑杆相互靠拢,所述第二撑杆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一撑杆的上端部相互靠拢。
[0009]优选地,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挑檐杆和所述第二撑杆之间形成有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夹角。更优选地,所述夹角大于170度且小于180度。
[0010]优选地,所述挑檐杆和所述第二撑杆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动角度的转
动限位机构。
[0011]在一具体且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相互枢接的枢接座和枢接头,所述枢接座具有位于所述枢接头下方的限位部,当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所述限位部抵在所述枢接头上,所述挑檐杆和所述第二撑杆中一者固定连接于所述枢接座而另一者固定连接于所述枢接头。
[0012]在另一具体且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枢接座,所述枢接座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挑檐杆和所述第二撑杆中的一者枢接于所述枢接座并可相对所述枢接座转动地插设于所述插槽中,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挑檐杆抵在所述插槽的下侧槽壁上。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撑杆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撑杆的上部。更优选地,第二撑杆和第一撑杆的转动连接处位于第一撑杆的上端至其长度的1/2之间,进一步位于第一撑杆的上端至其长度的1/3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撑杆和所述挑檐杆的长度之比为1:3~1:5。
[0015]优选地,所述挑檐杆上设置有可相对其滑动的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枢接于所述外顶杆或所述立柱组件的上端部。
[0016]优选地,所述立柱组件上设置有可相对其滑动的第二滑套,所述第一撑杆的下端部枢接于所述第二滑套。
[0017]优选地,所述内顶杆通过枢轴连接于所述外顶杆,所述外顶杆的内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具有槽口向上的卡槽,且所述卡接件偏离所述枢轴一端距离,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所述内顶杆卡于所述卡槽内。增加了内顶杆和外顶杆在展开时的稳定性。
[0018]更优选地,所述卡接件为固定设置于外顶杆的内端部上的S形管,内顶杆卡于S形管上的卡槽内。
[0019]优选地,所述帐篷在收合状态时所述第二撑杆和所述挑檐杆之间形成的夹角等于180 度。帐篷收合后,挑檐杆和第二撑杆大体为直立状态,较为紧凑,且不会撞到其他杆件。
[0020]本技术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21]本技术的帐篷,在展开过程中,挑檐杆可随其他杆件一起展开,不需要再单独展开挑檐杆,展开方便;在收合过程中,挑檐杆可在第二撑杆的作用下随其他杆件一起收折,不需要再单独收合挑檐杆,收合操作方便。此外,挑檐杆增大了帐篷的遮阳面积。当帐篷收合后,挑檐杆和第二撑杆大体为直立状态,较为紧凑,且不会撞到其他杆件。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帐篷在展开状态时的主视图。
[0024]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帐篷的俯视图。
[0026]图4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是图3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8]图6是图1所示帐篷的其中一个顶杆组件和一个立柱组件在收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0029]图7是图1所示帐篷的其中一个顶杆组件和一个立柱组件在收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0]图8是根据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帐篷的局部示意图。
[0031]图9是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10是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11是转动限位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34]图12是根据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帐篷的其中一个顶杆组件和一个立柱组件在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5]图13是图11所示部件在收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0036]图14是图11所示部件在收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7]图1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又一种帐篷的转动限位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0038]图16是图15所示的转动限位机构在装配后的示意图,其中帐篷处于展开状态。
[0039]图17是图15所示的转动限位机构在装配后的示意图,其中帐篷处于收合状态。
[0040]上述附图中,
[0041]1、立柱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帐篷,包括至少三个立柱组件、用于形成帐篷的顶架的多个顶杆组件及多个连接于相邻立柱组件之间的侧杆组件,各所述顶杆组件分别包括自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分别具有内端部和外端部的内顶杆、外顶杆以及挑檐杆;各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内顶杆的内端部相对转动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杆组件中,所述内顶杆和所述外顶杆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外顶杆的外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立柱组件的上端部,所述挑檐杆可转动且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外顶杆或对应的所述立柱组件的上端部;各所述顶杆组件还包括分别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每个所述顶杆组件中,所述第一撑杆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顶杆,所述第一撑杆的下端部可转动且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立柱组件,所述第二撑杆的上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挑檐杆,所述第二撑杆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撑杆;所述帐篷具有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每个所述顶杆组件的所述内顶杆、外顶杆以及挑檐杆分别相对展开且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伸至对应的所述立柱组件的外侧;所述帐篷在收合状态时各所述挑檐杆的外端部分别和对应的所述外顶杆的外端部及所述立柱组件的上端部相靠拢,各所述挑檐杆的内端部和对应的所述第一撑杆相互靠拢,所述第二撑杆的上端部和所述第一撑杆的上端部相互靠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挑檐杆和所述第二撑杆之间形成有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挑檐杆和所述第二撑杆的转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亮杨胜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慧冠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